今晚,泉州南音藝術家蔡雅藝將在大型交響合唱《長安門》中演唱《出漢關》
蔡雅藝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排練清唱南音《出漢關》
早報訊 (記者張素萍)奧地利12月11日晚8點(北京時間12月12日0點),泉州南音藝術家蔡雅藝將登上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在大型交響合唱《長安門》中演唱第三部分《出漢關》,向世界演繹泉州南音!
據介紹,《長安門》是印度裔奧地利指揮家、作曲家維杰·烏帕德亞雅(以下簡稱“維杰”),應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創作的。該曲分為四個樂章,圍繞中國古代絲綢之路上的代表性文化藝術創作而成,展示了中國音樂的豐富多彩和文化底蘊的博大精深。南音《出漢關》是《長安門》的第三樂章。
奧地利作曲家邀請她合作
“多年前中國國家交響樂團便開始中國本土音樂的創作計劃,作曲家維杰應邀跟著采風團隊一起到福建時,通過朋友聽了我的一張南音專輯,聽完之后他找到我希望一起合作。”蔡雅藝說,2016年9月份,作曲家維杰找到她確定雙方合作事宜,2017年3月維杰特地來到泉州學了三天的南音《出漢關》,之后便回去創作。
蔡雅藝說,南音有3000多首曲子,選擇南音《出漢關》是有緣由的,“《出漢關》不論曲子還是背景都有一定寓意”。從歷史背景而言,它描繪的是漢代昭君出塞這一歷史事件,表面來看這是個和親故事,但“昭君所有的形象都是帶著漢代重要的音樂樂器,她的出行帶著文化交流的使命感,是具有文化交流意義的”。從曲子層面來看,南音曲子有小而輕快、通俗的“面前曲”,但《出漢關》是上撩曲,是具有一定結構、有深度的曲子。“這首曲子氣勢磅礴,有包容性,又是一首D調倍思管的曲子,寬闊動人!”
據介紹,大型交響合唱《長安門》分為四個樂章:《五常》《渴望》《出漢關》和《道德經》。其中,《出漢關》是依據“中國音樂活化石”南音《出漢關》創作而成,原汁原味的南音演唱和西方管弦樂交相呼應,體現出宏大的、具有歷史感的旋律,營造著昭君出塞的語境和音樂格調。
將與世界級藝術家聯合演出
“維杰把真正符合中國精神的經典點點滴滴串起來,展現了中國的精神面貌。”蔡雅藝介紹,其實《長安門》11月13日已在北京音樂廳首演,演出好評如潮,第三樂章《出漢關》令人印象十分深刻。“以前也曾嘗試用民樂隊呈現南音,但維杰的創作把南音托到其應有的高度,他用交響樂的手法,把南音周圍的音樂信息營造烘托出來!”
蔡雅藝透露,此次《長安門》世界首演將于奧地利12月11日晚8點,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行。屆時她將在第三樂章《出漢關》中手持拍板清唱,并在《出漢關》前后加入四寶的特色表演,按照作曲家的設想,呈現不一樣的中國樂器。“維杰對南音‘一字型腔’,就是跟著字的旋律走的古老唱法很感興趣,而且他被南音的真聲唱法感動,我將擊板清唱。”
據介紹,《長安門》演出時將由大型交響弦樂隊、16個聲部的合唱團和兩個獨唱共同完成表演。除了中國國家交響樂團的演奏外,音樂會還邀請奧地利男高音丹尼爾·斯托克、南音表演藝術家蔡雅藝、中國鼓演奏家范妮、古箏演奏家吉煒和李寒,并再次邀請了維也納大學合唱團加盟,與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合唱團一道,擔任合唱的任務,可謂陣容強大。
作為唯一受邀的南音藝人,蔡雅藝直言這是她首次來到維也納。“南音能進入維也納神圣的音樂殿堂,我們都非常激動,這是南音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是重要的歷史事件!”蔡雅藝興奮地說。
【人物簡介】
蔡雅藝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南音代表性傳承人,也是泉州市南音雅藝文化館創辦人和廈門大學藝術研究所南音研究中心主任。她出身于晉江一個南音世家,先后跟隨多位著名民間南音藝人學習南音,曾就讀于泉州藝校南音班,畢業后擔任新加坡湘靈音樂社音樂指導。
責任編輯:黃仙妹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福建泉州:薪火相傳 推動閩南文化生態保護2017-09-22
- 新中國成立以后 泉州南音首次舉行傳統拜師儀式2016-11-16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泉州中心市區明年初或進入掃碼坐公交時代 晉2017-12-1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