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泉州嚴防“地溝油”流向餐桌 多類食品實現食用油使用可追溯
食品安全,關乎每一個人的健康。今年,市政協委員施華君提出的《關于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及地溝油回收基礎設施建設的建議》,被列為2017年市政協13件重點提案督辦協商議題之一。昨日,記者獲悉,泉州多部門合力開展專項整治行動,探索長效監管機制,嚴防“地溝油”流向餐桌,保證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探索建設食用油可追溯體系
所謂“地溝油”一般是指用餐廚廢棄物、肉類加工廢棄物和檢驗檢疫不合格畜禽產品等非食品原料生產、加工的油脂。“地溝油”監管和治理涉及多個環節。我市結合“地溝油”產生和使用的特點,對“地溝油”實行分段管理,并由經貿、農業、出入境檢驗檢疫、食品藥品監管、環保、工商、市政公用事業管理、行政執法等多個部門合力治理。
具體而言,一是深化“地溝油”專項整治,組織開展了食品安全“四打擊四規范”、“打四黑除四害”、“打擊食品犯罪深化年”、“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立案監督等大型專項整治行動,嚴防“地溝油”流向餐桌。二是探索建設食用油可追溯體系,即食品生產環節上,推行乳制品、白酒、食用植物油等重點食品電子信息化追溯體系建設;食品批發環節上,建立食品批發企業電子臺賬管理制度;肉品監管上,在全市6個屠宰場、12個農貿市場和36個超市門店建立肉品追溯系統。三是大力推進餐飲服務“明廚亮灶”工作,目前我市共有各類“明廚亮灶”單位7496戶,約占持證餐飲經營戶的34.01%。“諸如肯德基、麥當勞等食用油使用量較大的餐企,都有設置廢棄食用油流向臺賬,定期檢查,確保此類用油流向可控可查。”市食安辦有關負責人說。
該負責人還表示,市民若發現生產或銷售“地溝油”的違法行為,可撥打12331進行舉報,情況屬實的最高可獲10萬元獎勵。
2020年底前開工建設餐廚垃圾處理廠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
下一階段,泉州將以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為契機,探索“地溝油”綜合治理長效機制,推進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的規劃建設,實現生活垃圾“干濕分離”,促進餐廚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
按照市政府印發的《泉州市開展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實施方案(2017—2020年)》,餐廚垃圾處理廠將于2020年底前開工建設。
此外,我市還將推進食品安全科研教育培訓,規范餐廚廢棄物收運處理行為,監督做好屠宰環節病害豬無害化處理工作,進一步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責任編輯:陳錦娜
- 福州明年起新增巡游出租車50%使用新能源汽車2017-12-22
- 男子街頭燙鼠剝皮2017-12-18
- 福建首個校園“4D廚房”誕生 保障食品安全2017-12-15
- 繼“毒雞蛋”后韓國又現“毒蔬菜”:農藥殘留嚴重超標2017-12-01
- 又有9批次食品上黑榜!糕點、綠豆餅等居多2017-11-25
- 長樂推行小作坊監管新模式 已取締無證小作坊30家2017-11-24
- 贊!我國“地溝油”讓飛機上天 還飛躍了太平洋2017-11-23
- 最新民調:臺灣7成民眾反對開放日本核災區食品2017-11-22
- 福建兩期食品安全抽檢9批次食品上黑榜2017-11-22
- 福州建立“五主”責任體系 食品安全納入官員考評2017-11-07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泉州動車站綜合樞紐項目一期主體結構或明年國2017-12-2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