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在外打拼的人們來說,家和親人是心窩最容易泛起暖意的地方。春節臨近,早早回家和親人團聚,是他們最迫切的愿望。昨日,在中國石油“溫暖回家路·鐵騎返鄉”公益活動中,由300多人組成的“鐵騎大軍”率先從泉州啟程,踏上返鄉之旅。
□泉州晚報記者 廖培煌/文 陳小陽/圖
現場:啟程回家 夫婦倆興奮得一夜未睡
昨日,一大批“鐵騎大軍”早早來到加油站。凌晨3點28分,中國石油泉州荊山加油站迎來了最早的鐵騎——來自江西贛州的黃中迎夫婦。
即將踏上返鄉之旅,黃中迎夫婦興奮得一夜沒合眼,“兒子12歲,女兒10歲,我們已經快一年沒有見到他們了,好想他們。”黃中迎的摩托車后箱捆著一個大袋子,里面是滿滿的玩具和衣服。
共享免費早餐
據中國石油福建銷售公司相關人士介紹,昨日是中國石油“溫暖回家路·鐵騎返鄉”提供免費加油等公益服務的首日,有441輛摩托車、525人從福建各地出發返鄉過年。在泉州荊山加油站和江濱加油站,共迎來283車、336人的鐵騎大軍。據了解,泉州地區報名參加活動的鐵騎1242人,除卻當日出發的,接下來還有“鐵騎大軍”將在節前陸續返鄉。
春節期間,中國石油開放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西5?。▍^)近100座加油站,向“鐵騎大軍”提供免費加油、快餐、姜湯熱茶、交通反光背心、交通意外險、圍巾、愛心地圖、聯系摩托車修理、手機充電、休息點等10項服務。同時,近3000座加油站也開辟溫暖驛站,“鐵騎大軍”可以在里面獲得免費熱水等服務。
心聲:打拼多年 兩個兒子是最大的驕傲
全副武裝防寒
家,就在路的盡頭。即將啟程,新老鐵騎們聚在一起,分享著對家的思念、對未來的渴盼。
江西余干的郭結發、樊細鳳夫婦,來泉州打工20多年。輾轉過多個服裝廠的他們,早已把泉州當成第二故鄉。但在泉州之外,家人才是最大的牽掛——2個兒子。
“這輩子最大的驕傲是培養了兩個有出息的孩子。”說起兒子,52歲的郭結發滿臉自豪,老大在讀復旦大學研究生,老二去年7月從南昌大學畢業,在重慶工作。“兩個人學雜費每年要4萬多元,好在老大今年也要畢業了。”他長舒一口氣,說道,這些年來夫婦倆起早貪黑,加班加點,省吃儉用,總算有了不小的收獲。
“我們的辛苦兩個孩子都看在眼里,他們讓我們不要出來打工了,要好好孝敬我們。”說到這,郭結發眼眶里泛出了淚花,悄悄扭過頭,趕緊擦拭了一下。
頭盔上的記錄儀拍下難忘經歷
與多數人不同的是,19歲的貴州貴陽人馬永鴻是第一次騎行回鄉,興奮之情溢于言表。雖然年輕,但他已經是“鐵騎大軍”中一支車隊的領隊兼技修員。
馬永鴻到晉江打工3年多,起初在服裝廠上班,后來因為愛騎車,就到摩托車店干起銷售。“喏,你看,這部是我剛買不久的。”他的機車是車隊中最拉風也是最貴的,價值4萬多元,“等有錢了,再換寶馬的吧!”
在年輕的馬永鴻看來,福建—江西—湖南—貴州2000公里的路程,正常三四天時間是可以到的。不過,他們車隊一行12人搭伙,商量過了,不要匆忙趕路,安全第一。路過一些景點,盡量停下來看一看。年輕人雖然愛酷炫,但他并沒有忘記家里的父母,此行為他們買了不少禮物,“兩個老人家在泉州打工很多年,現在回家做點小生意,我接力來干。”
江西上饒的鄭青春倒是想一直“正青春”,但打工的歲月始終是辛勞的,也使得43歲的他看起來比實際年紀更老成。有著6年騎行返鄉經歷的他,早就把一切準備妥當。除了保暖措施,他還加裝了兩個夜行大燈,在車把前面安設支架放手機導航,加裝摩托車隨車手機充電插座。這還不算,他還有不少騎行神器,一個擴音器可以喊話提醒注意安全,行李上一束可以自動閃爍放光的電子花用來提醒他人注意車距。
觀察:鐵騎數量減少 折射社會變遷
免費加油服務
“‘鐵騎大軍’少了很多。”昨日,在中國石油荊山加油站采訪的幾名中央、省市媒體同行都注意到了這個現象。這與2月5日中國石油發布的《中國石油“鐵騎返鄉”大數據報告》結果相同。報告顯示,近年來,鐵騎數量比往年明顯減少。
據中國石油福建銷售公司新聞發言人陳上元介紹,2012年—2015年,中國石油“溫暖返鄉路·鐵騎返鄉”公益行動幫助的鐵騎人數逐年上升。2012年,共有3000多人次接受幫助;2013年飆升至2萬多人次;2014年和2015年分別達到3萬多人次和4萬多人次。
2015年之后,鐵騎人數開始回落。2016年,活動首日第一批鐵騎是1642輛(2667人);2017年第一批減少到804輛(1082人);今年首批則進一步減少到441輛(525人)。
據陳上元介紹,2012年至2015年,他們接觸到的鐵騎普遍是因為省錢或買不到票而選擇鐵騎返鄉。但近年來,選擇鐵騎返鄉的首要原因逐步變成了回家方便、放假時間不確定,其次才是因為買不到票或為了省錢。
這些變化背后,是交通服務水平的提高和收入水平的上漲。近年來國家和地方不斷加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高速、動車、高鐵全面開通,回家渠道多了,路也更暢通了。
此外,務工人員收入水平不斷上升,其中一部分人買了私家車,還有的人有了多余的經濟能力,舍得花錢買票。在石獅一家服裝廠上班的江西上饒人曾裕亮今年就買了小車,還加入“愛心順風車”的公益活動,順路搭載老鄉回家。像他這樣從以前的返鄉鐵騎升級為愛心車主的,不在少數。
責任編輯:黃仙妹
- 泉州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打造“泉州版”營商環境新高地2019-04-02
- 出入境證件“全國通辦”首日 泉州受理外地戶籍申辦130件2019-04-02
- 泉州市公積金去年放貸近50億元 逾九成為首次貸款2019-04-02
- 泉州42項“首創”掀起創新浪潮2019-04-02
- 今年泉州市計劃增殖放流漁業苗種4億尾2019-04-02
- 未來12小時泉州沿海仍有大風 冷空氣明起將整體減弱2019-04-01
- 泉州市區:兩起事故并不嚴重 司機咋都棄車而逃2019-04-01
- 泉州:九價宮頸癌疫苗 剛“開打”就缺貨2019-04-01
- 冷空氣明日減弱 泉州今日氣溫低迷 后天升溫2019-04-01
- 守護學生舌尖安全 泉州出臺高于國家標準的行動方案2019-04-01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醉駕撞到路邊擺攤小販 下車后卻反咬稱行人碰2019-04-0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