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高溫天運動一日兩人被“熱倒”醫生提醒:謹防“高溫病”
海峽網8月9日訊 (泉州網記者 蘇瑋杰 文/圖)連日來泉州持續高溫天,不少有運動習慣的市民依然堅持鍛煉,不過炎熱天氣下進行運動要慎防疾病侵襲。這不,昨天就有兩人在運動中被“熱倒”了。
在中山公園,醫護人員搶救暈倒的老人。
市區中山公園 老人晨練暈倒 疑似患低血糖
昨天上午7時許,在市區中山公園,一名71歲老人鍛煉時突然暈倒在地。一旁市民趕緊撥打120急救電話,公園安保人員立即為急救車留出救援通道。
120急救車趕到后,醫護人員對該老人進行檢查,初步診斷為暈厥、乏力,疑似低血糖。所幸經過現場救助后老人平安無事,目前已就近送往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救治。
醫護人員提醒,高溫天氣體力消耗大,人體營養沒有得到保證就容易出現低血糖,而且低血糖狀態下再遭遇高溫,尤其容易引發中暑?;颊哌\動前應增加額外的碳水化合物攝入,而且運動切勿過度,感到不適應盡快向周圍人員求助。
男孩在海峽體育館暈厥,醫護人員現場急救。
市區海峽體育館 男孩跑步暈厥 出現心跳驟停
昨晚8時30分許,在市區海峽體育館,一個10多歲男孩跑步時突然暈厥,幸虧旁邊三位市民急忙伸出援手。他們查看男孩的狀況,發現已沒有脈搏,用手摸脖子也摸不到頸動脈跳動,于是立即幫男孩做心肺復蘇,并撥打120急救電話。醫護人員急忙趕到救助,男孩意識恢復清醒,隨后被送往醫院治療,目前該男孩已經離開醫院。
經診斷,該男孩現場暈厥,出現心臟驟停,嘴唇擦傷,蘇醒后心律不齊,疑似有心臟病史,醫生建議該男孩盡快到醫院接受詳細檢查后以便治療。
熱聞回顧
籃球賽中突倒地 26歲男子猝死
8月4日晚間,在晉江安海鎮,一名26歲男子在籃球賽中突然倒地,經醫院全力搶救仍回天乏術。
這一悲劇發生于當晚8時多,在安海鎮田坑球場,這里正舉行鎮級籃球基層聯賽,各村組隊分四大組別進行對抗比賽。據了解,當時醫生趕到現場進行搶救,發現該男子心臟呼吸驟停,已無生命跡象。隨后,該男子被送到醫院,院方盡最大努力施救,但仍回天乏術。死者姓李,安海莊頭村人,今年26周歲,還沒結婚,當晚參加球賽。一村民告訴記者,當時在賽場上,死者突然一臉難受,蹲下后就癱倒在地。其他球員發現后,趕緊撥打120求助,有經驗的人立即對他進行心肺復蘇和人工呼吸急救,可惜沒能挽回他的生命。
相關鏈接
高溫猝死8個信號 一定要了解
雖然立秋已過,但泉州目前還處于三伏天的中伏,民間也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處暑正當暑”的說法。持續性的高溫,人們很容易出現中暑,甚至患上熱射病或高溫猝死。據研究表明,大多數高溫猝死都是心臟惹的禍,猝死前,多半會出現惡性心律失常。
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心肌“缺氧”。當氣溫超過34℃時,人體新陳代謝顯著加快;人體大量排汗,全身血管擴張,心率加快,血流加快、血流量增大,這些都增加了心臟的負荷。同時,體表血管擴張,皮下血管的血流量比平時增加了3~5倍,進而影響到了心肌供血。這都大大增加了心肌缺氧的風險,最終可能導致惡性心律失常進而“逼停”心臟。
猝死本身很難預料,但多數發生前或多或少會有一些征兆,最常見的表現為胸悶、胸痛、四肢乏力、冒冷汗、頭暈等。在夏季,如果有以下八個癥狀,應格外引起注意,及時就醫,排除隱患:1.室溫正常的情況下,手腳突然冰涼;2.耳垂皺褶;3.眼皮突然長黃斑;4.雙腳腫脹;5.走路時有絞痛感;6.肩頸臂痛而且會轉移;7.無緣無故的心跳加速;8.長期反復過度出汗。
要避免心肌“缺氧”,防止高溫猝死,就必須有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習慣,要避免過度疲勞和精神緊張,戒煙限酒,作息規律。如果出現失眠、焦慮易怒、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亞健康信號,一定要盡快調整工作和生活節奏,保證充足的休息時間。
延伸閱讀
高溫運動須防三“熱病”
最近泉州持續高溫,在炎熱的環境中鍛煉身體,須特別注意防暑降溫,否則不但達不到鍛煉目的,反而會罹患“熱病”,嚴重者甚至出現生命危險。
【熱暈癥】
是由于鍛煉時血液在身體各部位的分布改變而引起的。健身時大量出汗可引起身體失水,使血容量減少,同時由于皮膚散熱需要,體表的血液循環大大增強,從而導致血壓下降;再加之頭部受熱過多,引起機體強烈反應。
主要癥狀:頭暈眼花、劇烈頭痛、惡心嘔吐、脈搏細弱、神志恍惚,嚴重者甚至會昏迷。
【熱痙攣】
是由于大量出汗、機體失水失鹽,以致電解質平衡紊亂,使肌肉的生物敏感性改變,引起肌肉痙攣,其中負荷較重的肢體肌肉最容易發生痙攣。
主要癥狀:肌肉痙攣、口渴、疲勞等。
【熱衰竭】
是由于血液循環系統和熱調節系統的調節功能不能適應熱環境鍛煉的要求而導致的機體部分器官功能紊亂。
主要癥狀:身體產熱增加,體溫升高,嚴重者體溫可達42攝氏度以上,顏面潮紅,皮膚灼熱,有時流鼻血,步態蹣跚甚至昏倒。
●對癥施救
運動專家提醒:當鍛煉者發生“熱病”或有先兆時,不要驚慌,應迅速離開熱環境到陰涼處休息,喝些含鹽飲料或藿香正氣水,嚴重者應就醫。肌肉痙攣者除服用含鹽飲料外,可牽引痙攣的肌肉也可用白酒或醋在抽筋處反復摩擦。高熱衰竭者應迅速將其移到陰涼通風的地方安靜仰臥頭部墊高,松解衣服然后用物理方法降溫,如扇風、頭部冷敷、用溫水或50%酒精或白酒擦身等。少量多次地補給涼的淡鹽開水或清涼飲料。頭痛劇烈者應冷敷頭頸部掐點或針刺太陽、風池、合谷、足三里等穴,對病情較重的病人在積極進行急救的同時應及時送醫院診治。
中暑急救“四字訣”
中暑是夏季常見的病癥,發生中暑如何應對,請記住“搬擦服掐”四字訣。
●搬:迅速將患者搬到陰涼、通風的地方,使其平躺,用扇子或電風扇為他扇風,解開其衣領褲帶,以利患者呼吸和散熱。
●擦:用冷水或稀釋的酒精幫患者擦身,也可用冷水淋濕的毛巾或冰袋、冰塊放在患者頸部、腋窩或大腿根部、腹股溝處等大動脈血管部位,幫助患者散熱。
●服:感到不適時,及時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解暑藥,并多喝些淡鹽水,以補充流失的體液。
●掐:如果患者一直昏迷不醒,可用大拇指按壓患者的人中、合谷等穴位。被救醒后的患者,必須在涼爽通風處靜臥休息,如果回到炎熱的環境,會引發比之前更嚴重的后果。
責任編輯:黃仙妹
- 烈日下干活 依伯差點“熱死”2018-07-06
- 喝高糖分飲料易中暑 高溫天補水需多樣化2016-08-16
- 戶外穿淺色 降溫別貪快 高溫天如何動出健康2016-08-05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泉州也有九價宮頸癌疫苗了 市民可就近預約接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