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泉州“一院一策”收效明顯 促進產學研向深度融合
深化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一院一策”促進 產學研向深度融合
海峽網10月8日訊 (泉州晚報記者 王樹帆)記者從市科技局了解到,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兩年多來,泉州市創新改革先行效應彰顯。目前已出臺以建設示范區為核心的“1+16”政策體系,推出40項全國、全省首創的創新舉措,首批6項舉措向全省推廣。其中,我市在全省首創的“一院一策”引進高校院所模式收效明顯,目前引進的一批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已深耕科技研發,有的成果在向產業轉化方面收獲頗豐,有效促進了“產學研”深度融合。
據了解,獲批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后,為了更好地集聚和引進高端創新資源,我市采取“一院一策”模式,在人才引進、平臺建設、成果轉化、規劃用地、經費支持等方面給予高校院所支持,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院校和科研人員的創新創業積極性。目前,我市引進共建的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裝備制造研究所、泉州華中科技大學智能制造研究院、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術研究院、福師大泉港石化研究院、泉州南京大學環保產業研究院等一批高端平臺都已開始運營,并向科研轉化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以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裝備制造研究所為例,該研究所先后同100多家企業聯合開展研發項目200余項,獲得100多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福建省科技重大專項等各級各類項目支持,自主研制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智能電網系列裝備、微型碳纖維純電動汽車等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并實現產業化,有力支撐了我市產業轉型升級。
位于福建省華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生產車間,自動噴膠機器人在半密封環境中向鞋底均勻噴涂膠水,隨后由工人將鞋底與鞋面貼合,再由機器手將貼好的鞋放入壓塑機中加壓定型。這是該公司與泉州華中科技大學智能制造研究院共同研發的硫化鞋柔性成型自動生產線。據介紹,與傳統的生產線相比,該生產線一班可生產1500雙鞋,僅需12名工人,平均12秒就可生產一只硫化鞋,而此前同樣的產量需要65名工人,成品率也由97%提升到99.5%,普通鞋廠投資一條智能生產線只要15個月便可收回成本。
實施“一院一策”只是我市推動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的一個縮影。在40項全國、全省首創創新舉措的激勵下,我市高新技術產業板塊發展壯大,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達783家;創新創業生態進一步優化,已建成34家科技孵化器(國家級2家、省級17家)、53家眾創空間(國家級7家、省級26家)、9家國家級星創天地,集聚孵化著一大批創業團隊和初創企業。
責任編輯:黃仙妹
- 泉州也有九價宮頸癌疫苗了 市民可就近預約接種2019-03-29
- 第一季度泉州市294個重點項目集中開竣工2019-03-29
- 泉州臺商投資區助企領取“大禮包”2019-03-29
- 創業最高補貼10萬元 泉州:出招吸引雙創人才2019-03-28
- 現已免押騎行 進駐泉州的共享單車有押金也能退2019-03-28
- 今年泉州市級“三支一扶”計劃擬招募100名高校畢業生2019-03-28
- 泉州市公安局即日起嚴查重型貨車違法行為2019-03-28
- 泉州校園文化創意產業園籌備處正式掛牌2019-03-28
- 險!泉州市區東海大街老伯連人帶車卷進貨車底2019-03-27
- 泉州精準打擊保健市場亂象 9家保健市場主體涉嫌傳銷2019-03-27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泉州也有九價宮頸癌疫苗了 市民可就近預約接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