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晉江梧林:盤活“沉睡”老宅 古村煥發新生
春天里,漫步在晉江新塘街道梧林傳統村落,成片花海旁,一棟棟瑰麗多樣的古厝洋樓造型各異。閩南古厝、哥特式建筑、古羅馬式建筑、中西合璧民居等一一呈現,讓人仿佛走入一部近代閩南華僑史書。
借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東風,晉江梧林探索“固態保護、活化傳承、業態引入”同步推進的鄉村振興模式——
海峽網3月29日訊 (泉州網記者 林書修)春天里,漫步在晉江新塘街道梧林傳統村落,成片花海旁,一棟棟瑰麗多樣的古厝洋樓造型各異。閩南古厝、哥特式建筑、古羅馬式建筑、中西合璧民居等一一呈現,讓人仿佛走入一部近代閩南華僑史書。
5年前,梧林卻不是這番靚麗光景。古厝洋樓旁,雜草叢生,不少老建筑因年代久遠、無人居住破敗倒塌。受制于政策不明朗、產權不明晰等問題,盤活老宅、振興鄉村的腳步始終難以邁出。
改革激活一池春水。2015年起,晉江成為農村“三塊地”全國改革試點。借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東風,梧林破敗的老建筑得以流轉入市,政府征收進行修繕保護。近兩年,晉江市將梧林古村落保護開發列入文旅重點項目進行打造,資本化運作,在宅基地改革的同時,對古村落進行固態保護、活化傳承、業態引入。
如今,這一歷經600多年滄桑的閩南古建筑群,正洗盡鉛華,悄然新生。一個集閩南華僑建筑展示、生活體驗、文化創意、田野風光等多功能于一體的閩南文化旅游目的地,正逐漸展現在人們面前。
固態保護
宅基地流轉上市 古厝洋樓“保”下來
在梧林傳統村落,核心區域有超過100棟老厝和洋樓。這些建筑大都是由早年當地華僑建設。多年來,大部分華僑及其子嗣定居海外,古厝洋樓早已沒人居住和管理。
“年久失修,大部分古厝洋樓面臨著破敗的情況。”晉江市新塘街道辦事處主任謝建智告訴記者,這些老建筑修繕面臨同樣的阻礙:年代久遠,產權錯綜復雜,也就無人牽頭;修繕完如何使用,沒有一個方案和標準,長期以來大部分人都放棄了對古宅的修繕和利用。
乘著土地改革東風,梧林探索宅基地流轉機制。在相關土地政策下,新塘街道對梧林傳統村落核心區域實行土地征收,并放開宅基地流轉。“宅基地流轉上市,村民和村民之間的宅基地可以自由轉讓;由政府征收的土地和宅基地,村民可以選擇貨幣補償、產權置換或兩種方式相結合的補償安置方式。”謝建智說,有了政策的支持,老宅由政府統一征收、修繕、盤活有了名目和依據。
“一開始征收時,很多老華僑不理解,一方面不清楚老宅破敗的情況,一方面不愿意把老房子交由政府修繕。”謝建智說,為了讓華僑明白政府征收的目的不是開發房地產,而是對老宅進行修繕保護,征收前,指揮部就與國內頂尖古建筑規劃機構一道,針對每一棟老房子制定修繕保護方案。“從老宅原有的門聯到老構建,都按原有的圖紙來修繕。”謝建智說,通過長時間多輪的溝通,老華僑們也終于體會到政府的誠意和決心,大批華僑、鄉親從海外回鄉,了解征遷政策,簽署征遷協議。
2017年3月,項目正式啟動一年多時間,已完成對214棟房屋的征收。去年,梧林傳統村落保護發展項目正式從安征遷轉入引投建階段,正式啟動首期修繕工程,多棟古厝洋樓修繕完好,原本破敗的古厝洋樓,煥發出曾有的光彩。
活態傳承
保留原生態內容 拓展發展空間
古厝洋樓得以保護,也讓梧林傳統村落的發展空間迅速打開。
今年春節,村落迎來了一批批參觀的游客。經過修繕的朝東樓,一層空間打造成僑史館,正式對外開放,老一代晉江華僑“走南洋”艱難歲月及胸懷祖國的故事得以記錄和傳播;走出朝東樓,左側的朝東宅木雕展同步對外開放,一座座木雕藝術品惟妙惟肖,令人嘆為觀止。梧林傳統村落文化管理員王麗娜告訴記者,今年元宵節期間,在古厝洋樓里,還舉行了剪紙展。
“這些活動僅僅是我們對梧林古村落活態傳承的縮影,未來活態傳承的內容還會更多。”梧林傳統村落項目辦常務副主任金宏勃說,例如每年農歷的八月十五,梧林都有“燒塔仔”活動,這些原生態的內容都將一一保留。
“未來,游客在古厝洋樓里還能欣賞到南音、木偶等節目。”謝建智告訴記者,活態傳承目的,就是要讓游客來了,不僅知道閩南的傳統生活是什么樣的,還要讓他們知道是怎么來的。例如閩南小吃,今后梧林古村落,將打造閩南小吃“前店后廠”,讓游客吃到小吃的同時,體驗小吃制作過程。
據悉,為活化傳承古村落的歷史和風貌,如今,梧林村史僑史修編工作正在開展,收集整理僑居、僑史、傳統工藝資料,繪制電子地圖,完善古村資源檔案;此外,編竹籃、蔥頭糖、肉丸等傳統工藝傳承者,也將在傳統村落進行活態傳承。
業態引進
打造旅游生態鏈 村財壯大村民受益
“未來,村落的保護發展將帶動梧林人創業、就業,參與到周邊旅游業的開發中,這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新的發展契機。”談到未來的發展,當地居民蔡順吻充滿期待。
根據規劃,梧林傳統村落的保護開發,將以建設宜居、宜游、宜商的文旅綜合項目為目標,引入民宿、文創、閩南特色及傳統文化等業態,開發建設成華僑博物館和閩南后花園,帶動閩南特色鄉村旅游業發展。
為了更好整合碎片化的資源,梧林傳統村落保護發展項目正把閑置古厝、洋樓、土地進行整合,隨著村莊核心區環境整治和歷史建筑修繕的推進,文創、咖啡館、民宿、新型業態等正逐步被吸引過來。
“作為中國傳統古村落,生態也是我們的一大優勢。”謝建智說,項目規劃了780畝的農田保護區,將建設成集農業種植、農耕體驗、智慧農業、主題步道及與農業配套等于一體的都市田園風光項目。如今。初步建成的花海,每到周末都能吸引上千人前來觀光。
在業態培育方面,梧林將以打造旅游目的地為目標,打造全業態的旅游生態鏈。“讓游客不僅來了,還愿意住下來,吃喝玩樂住一應俱全。”謝建智說,在這個過程中,項目將帶動村民利用宅基地和農房發展餐飲、民宿、商業經營等新業態,盤活農民和集體資產,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增加農民和集體收入。
“村民不僅有項目股份,項目建成后,業態運營公司還可以對村民進行免費培訓,帶動村民就業,壯大村集體經濟,村民受益是必然的。”謝建智信心滿滿。
責任編輯:黃仙妹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泉州也有九價宮頸癌疫苗了 市民可就近預約接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