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一場集體用餐配送單位食品安全約談和培訓會在泉州召開。此次約談由市市場監管局和市教育局共同主辦, 全市37家集體用餐配送單位負責人和食品安全管理員參加約談。
執法人員檢查后廚
核心提示
“集體用餐配送具有制作量大、輻射范圍廣、食用人群龐大等特點,各配送單位要通過自查自糾、隱患排查、風險研判等措施,及時梳理薄弱點和風險點,確保在校學生飲食安全。”16日,一場集體用餐配送單位食品安全約談和培訓會在泉州召開。此次約談由市市場監管局和市教育局共同主辦, 全市37家集體用餐配送單位負責人和食品安全管理員參加約談。□記者 陳云青 通訊員蘇曉暉 黃麗萍 文/圖
泉州集體用餐配送 每天高達7萬多份
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泉州出現了不少的集體用餐配送單位,他們根據學校統一登記情況,每日按時向學校送餐,再由學校逐一發放給訂餐學生食用。據不完全統計,全市集體用餐配送每天總供應量高達7萬多份,而且主要供應對象是學校學生。
約談會上,監管人員表示,食品生產經營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各配送單位應強化自律,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務必從原料來源、加工制作、清洗消毒、配送過程、食品分裝、制度落實等環節抓好落實,同時還要防患于未然,建立健全應急處置機制,科學穩妥應對食品安全突發事件。
每餐要“雙留樣” 樣品存放48小時以上
記者了解到,為規范學校集體用餐配送管理,此前泉州已專門制定并印發《泉州市學校集體用餐配送食品安全管理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學校主體責任、供餐單位條件及從業人員要求、加工過程控制、日常監督管理等幾方面,對學校集體用餐配送管理作出詳細規定。
《意見》規定,供校集體用餐配送單位在進行直接入口食品的分裝操作時,應在分餐專間進行;分餐人員應認真檢查待分裝的食品,發現有腐敗變質或其他感官性狀異常的,不得進行分裝;餐盒或密閉運輸容器表面應標明加工單位、生產日期及時間、保質期,必要時標注保存條件和食用方法;供校集體用餐配送單位應配備與加工食品品種、數量以及貯存要求相適應的封閉式專用運輸車輛和專用密閉運輸容器,車輛和容器內部材質和結構便于清洗和消毒;運送食品的車輛應配備符合條件的加熱保溫設備或裝置,確保食品在運輸過程中的中心溫度符合要求,食品運輸路程建議控制在1小時以內,鼓勵有條件的單位為運輸車輛裝備GPS定位管理系統;運輸車輛應保持清潔,每次運輸食品前應進行清洗并做好記錄,在運輸裝卸過程中注意操作衛生,防止食品在運輸過程中受到污染;運輸車輛抵達學校后,供校集體用餐配送單位應認真檢查待供應食品,檢查項目包括加工制作時間、中心溫度、包裝完整程度等內容,并有詳細記錄。
同時,學校與供校集體用餐配送單位應經過協商,明確教室分派餐食的具體人員,并組織相關人員參加健康體檢,取得健康證。嚴禁未持有健康證人員參與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具體操作。
對學校集體用餐配送應實行每餐“雙留樣”制度,學校與供校集體用餐配送單位各留存一份。留樣食品應按品種分別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閉專用容器內,并放置在專用留樣冰箱中,在冷藏條件下存放48小時以上,每個品種留樣量不少于125g,并記錄留樣食品名稱、留樣量、留樣時間、留樣人員等信息。
溫度低于60℃食品 未經復熱不得進校園
監管人員強調,在學校集體用餐配送食品安全中,學校校(園)長或主要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對學校食品安全負首要責任;供校集體用餐配送單位對其提供的餐飲服務行為負直接責任。
學校食品安全管理人員應當對每餐次訂購的食品進行現場驗收和溫度抽查,并做詳細記錄,記錄內容至少應包括:品名、規格、數量、加工及送達時間、保存條件、中心溫度等。溫度低于60℃且從加工到就餐超過2小時的食品未經復熱,不得進入校園分餐或派送。
如果多次達不到溫度和時間控制要求的,學校應及時約談配餐單位,督促其落實整改;拒不整改或整改達不到要求的,應及時更換委托單位,并報告屬地教育行政部門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同時,學校不得訂購生食類、冷食類食品(水果除外)和裱花蛋糕等冷加工糕點等高風險食品。
責任編輯:黃仙妹
- 福州校園下月起推廣食品安全責任險2017-11-27
- “關注校園食品安全”論壇舉行 近400名大學生參與2017-03-15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背骨折老人進醫院 泉州奶奶動情感謝信為滴滴2019-08-2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