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閩南新聞>泉州新聞
      分享

      泉州:扎根大山 鄉村教師用堅守播下希望

      黃玉嬌在泥工興趣課上教孩子捏小動物 (陳小陽 攝)

      核心提示

      一支粉筆,兩袖微塵,三尺講臺,四季耕耘……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扎根于泉州的偏遠鄉村。他們是春泥,成為滋潤鄉村教育的沃土;他們是燭光,照亮了鄉村貧寒子弟走出大山的前程;他們用堅守播下希望,為鄉村教育注入向上的力量,他們也見證了我市鄉村教育數十年的巨大變化。今日是第三十五個教師節,讓我們將目光投向這群可愛、可敬的鄉村教師。

      故事篇

      做完腫瘤手術 心急重返校園

      “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捏小動物,先來捏一只小鴨子,你們看……”5日16時35分,在南安九都中心小學綜合樓一樓,46歲的黃玉嬌正帶著孩子上泥工興趣課。孩子們興致勃勃,用五顏六色的彩泥,跟著黃老師揉、捏、搓,不一會兒,一只只形態各異的可愛小鴨子就在孩子們手中成形了。

      除了負責興趣課,黃玉嬌還擔任五年級兩個班的數學老師,同時身兼學校副教導主任,負責全校德育工作。她每天都要檢查學校的衛生、紀律等情況。

      1992年,黃玉嬌從安溪一所師范學校畢業,之后的27年里,她一直留在九都鎮從事小學教育工作,先后在鎮上6所小學教學。2005年,她響應號召,主動報名到九都最偏遠鄉村的和安小學任教2年,2011年,她被調到九都中心小學。

      與黃老師交談時,記者注意到她脖子上有兩道10多厘米長的疤痕。經詢問,這是她手術插管留下的傷口。2017年5月,黃玉嬌被查出患有右側甲狀腺濾泡癌,當時醫生要求馬上做手術,她卻詢問能否推遲到暑假再做,醫生立即反對,“這腫瘤長太快了,不能拖。”

      術后17天,黃玉嬌感覺自己好多了,考慮到臨近期末,孩子們需要老師,她重返心愛的課堂。擔心手術的傷口嚇到孩子,她在頸部系上一條絲巾,并戴上一個小型麥克風,將講課的聲音放大。

      “我說話的音量只有跟你對話時的這么大,沒辦法再大聲了,上課必須戴麥克風。”黃老師對記者說,能夠回到校園,她已經很滿足了。

      黃玉嬌的娘家距離學校只有5分鐘的路程,每天下班后,她都會趕回娘家,看望并照料93歲的父親。

      “老人年紀大了,生活無法自理。”黃老師說,她和哥哥共同照顧父親。每天晚上,她都會幫父親洗澡、洗腳。忙完后,黃玉嬌趕回學校備課,時常忙到深夜。“我愛人在外地工作,兒子也在外讀大學,這些年以校為家,已經習慣了。”她說。

      泉州:扎根大山 鄉村教師用堅守播下希望

      工作再繁忙,也不會影響王貴山教學的狀態。(林勁峰 攝)

      身兼數職工作忙 身上隨時帶著藥

      “王老師,祝您教師節快樂。”每年教師節,安溪舉溪中學的王貴山老師都會收到學生小陳發來的祝福短信。

      小陳家住龍涓鄉內灶村,2013年,王老師接手她所在的班級。家訪時,老師得知小陳的父母常年在廣東打工,她與妹妹和奶奶住在一起。“當年下半年,我考上了藝校,王老師每學期都會資助我1000元到1500元,平時還會給一些零花錢,直到2016年我畢業工作。”小陳說,王老師平時就是這樣樂于助人。

      對王老師,小陳一直心存感激。每年過年回家時,她都會和父母去看望王老師,平時也會經常通過微信、電話問候。

      記者了解到,王老師資助的孩子并不僅僅有小陳一名,他還資助了多名貧困學生。有位貧困學生考上了大學,王老師每學期資助其2000元至今。

      王老師家住龍涓鄉錢塘村,距離學校只有十幾公里路程,但他一直以校為家。從教23年來,他有17年承擔初三畢業班的英語教學,成績均在年段前列。

      “他是個工作狂。”采訪中,不少同事這樣評價王貴山。

      1996年,王老師從泉州師范學院畢業后,被分配到舉溪中學,班主任、英語教研組長、年段長,他擔任的職務越來越多。雖然工作繁忙,但他堅持每學期到學生家里走訪,“每個班至少有30個同學的家里我都去過,最遠的灶坪村青坪洋自然村,距離學校30多公里,與漳州市長泰縣交界,那里幾個學生的家我也去過。”

      農村孩子輟學率較高,家訪中,他不忘對輟學學生進行動員。小李家住龍涓鄉玳堤村,由于成績不理想,初三時產生厭學情緒,父母親拿他沒有辦法。王老師先后到他家里去了五六趟,最終把他說服回到學校,后來小李上了職專,現在在安溪縣城做生意。

      2006年,王老師還兼任學校總務主任,事情更多了。學校900多名學生中有2/3的寄宿生,他要負責學生宿舍安排、食堂管理,學校沒有專門的辦公室,他還要負責上傳下達,甚至包括師資水平培訓、老師繼續教育、職稱評定、公文系統等。

      “有時凌晨3點多,食堂工人要做早餐時發現燈壞了,打電話給我,我也必須到現場去處理。”王貴山無奈地說。由于長期積勞成疾,在2018年臨近春節時,王貴山突然暈倒,被人送到醫院檢查,發現是胃大出血。由于情況嚴重,安溪縣醫院緊急請泉州市第一醫院專家前往搶救,才將他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新學期開學臨近,住院僅13天,他就堅持帶病上崗。至今,他上課時都隨時帶著藥,每餐飯前飯后都要吃。9月9日,他獲評第二屆安溪縣教書育人模范。

      泉州:扎根大山 鄉村教師用堅守播下希望

      林豐開一年之中,有300天以上都在學校。(王麗虹 攝)

      照顧父親兩地奔波 不曾影響到一節課

      9月3日上午,記者從泉州市區出發,驅車110公里,來到了地處永春、安溪、大田、漳平三市四縣交界處的美嶺村,永春美嶺中學就坐落在崇山峻嶺之中。

      進入校園,記者被道路兩側一棟棟高大嶄新的教學樓所吸引,占地近200畝的寬闊校園內,綜合樓、科學樓、藝體館、標準化足球場、學生公寓、圖書館、食堂等設施錯落分布,這所鄉村學校硬件設施優良,與一所城市學校沒有多大差別。

      在該校高中生物老師林豐開的眼中,這所學校是他看著一點一點“長大”的。2004年,在龍巖永定一所鄉村中學任教的他,與妻子一同應聘到美嶺中學,妻子在初中部任教。

      “剛來時,學校高中部招生才一年,教學樓只有寥寥幾棟,配套很不完善,校內甚至看不到一點綠化,如今足球場的位置,當時還是一大片的泥坑。”回憶當初,林老師十分感慨。

      如今,林老師不僅擔任生物教學工作,還是學校的教導主任,平時工作頗為繁重。走進辦公室,記者就被右側墻上貼著的秋季課程表、作息時間表等吸引,仔細看了看,目前林老師負責高三一班和六班的生物課,一周上十節。不僅如此,每周二和周五晚上,他還要上晚自習,隨時解答學生的問題。

      夜以繼日的工作狀態,林老師習以為常。自2005年起,他連續12年堅持擔任高三生物的教學工作,直到兩年前才第一次回到高一任教。“學校信任我,我更要把這份工作做好。”他笑著說,自己出生在偏遠農村,初中時需要走10公里才能到學校,高中時,他每周搭乘農用車,花費一個小時才能到校。現在,鄉村的孩子比當初的自己幸運得多,能在家附近讀書。

      一年365天,林老師超過300天都待在學校里。2014年10月,林老師遠在龍巖的父親被查出胃癌晚期,醫生建議進行化療。每個療程的入院、出院手續都需要他親自辦理。那時,他經常奔波于醫院和學校之間,每趟都要來回近500公里的路程。

      當時正值備戰高考階段,為了不影響教學,林老師每次都事先調好自己的課程,從未落下一堂課。有一次,因辦理出院時間耽誤了時間,他送父親回到家已是晚上7點多,為了不影響第二天的課程,匆忙吃過晚飯后,他連夜驅車返回學校。那天回到學校時,已近凌晨1點了……從父親病發到離世的一年多時間,他就是這樣在家與學校間奔波。

      變化篇

      采訪中,這些可親可愛的鄉村教師感慨,這些年來,學校的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交通更加便利,老師的福利待遇也逐步提高。

      交通便利了 回家不再折騰

      這些年來,林豐開感覺變化最大的就是交通出行上。

      “15年前剛來美嶺時,交通十分不便,每次從學校回龍巖老家,快的話要花一天時間,慢的話要一天半。”林老師回憶,當時,村里每天有兩趟安溪發往漳平的班車,清早需要乘坐摩托車前往村口搭車,到了漳平再轉車到龍巖,從龍巖到永定的鎮上還需要轉車,“假如天氣不好,或者錯過了班車,還要在龍巖住一個晚上”。

      2010年,林老師買了車,通往美嶺村的水泥路也修得寬闊平坦,他返鄉也變得輕松起來。

      硬件設施提升 獨立宿舍更方便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各鄉村學校的硬件設施也越來越好。

      2011年,黃玉嬌剛到九都中心小學工作時,學校里只有兩棟教學樓,既沒有教師宿舍,也沒有塑膠跑道。學校將幾間辦公室當做臨時的宿舍,黃玉嬌與同事擠在一間里住。2012年底,斥資182萬元的教師宿舍拔地而起,其中八成資金來自省級和市級補助,剩余部分由鄉賢捐資。

      “每個老師都有了自己的房間,獨立的衛生間,生活方便多了。”黃老師說,27年前,當時她所在的學校只有6名老師,需要教100多名學生,每名老師負責一個班所有科目的教學工作。隨著師資力量的增強,越來越多的老師留在了鄉村,如今,她再也不用包班教學了。

      工資漲了10多倍 待遇明顯有提高

      數十年間,我市鄉村教師的待遇也有了巨大變化。

      說到收入,已經是高級教師的王貴山老師感觸很深。1996年他畢業那年,每個月工資390元,現在入卡工資加上鄉村生活補貼,每個月可以領到6476元。現在工資跟上個世紀90年代比,漲了10多倍。

      關愛篇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12月,我市鄉村教師人數已超過2萬人。我市相關部門也通過多項舉措,給予鄉村教師群體更多的關愛。

      健全激勵機制 提升鄉村教師待遇

      我市出臺的《關于實施泉州市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的意見》中提到,要多維度提升鄉村教師待遇,提升鄉村師資隊伍素質。在原有鄉鎮工作補貼的基礎上,積極落實省定鄉村教師人均不低于500元的生活補助,使我市鄉村教師生活補助覆蓋率達100%,增強鄉村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以安溪為例,扎根在最邊遠龍涓鄉莊山學校的老師,同比城區學校教師最高每月可多1200元生活補助。

      職稱評聘有傾斜 人性化解決調動需求

      據悉,凡在我市農村學校任教累計滿25年及以上,且仍在農村學校任教的教師,已取得中級、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可不占核準崗位數,直接聘任相應級別起始等級;鄉村教師參加中小學高級教師職務評審時,對論文和課題等方面的要求予以放寬。

      此外,人性化解決生活特殊困難和長期堅守山區學校老師工作調動需求。以安溪縣為例,針對個人或配偶、未成年子女患有重特大疾病等特殊困難的教職工,以及在內安溪工作滿28年或夫妻雙方均在內安溪工作滿18年的教職工,均有資格申請參加電腦派位選調,照顧到外安溪或城區學校任教。

      責任編輯:唐秀敏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情聚八閩,共啟新程!福建省姓氏源流研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99久久|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清高动态图|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大桥未久|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pp| 亚洲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是AV| 久久亚洲免费视频|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DVD | 亚洲国产精品13p| 色天使亚洲综合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伦理熟女国产一区二区| 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影院首页| 亚洲av无码片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网站|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麻豆|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久久九|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绿巨人 | 色天使亚洲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香蕉久久一区二区| 亚洲性线免费观看视频成熟| 国产日本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欧洲 亚洲 国产图片综合| 亚洲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PP| 亚洲Aⅴ在线无码播放毛片一线天|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语音|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笫一页|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不卡无广告| 亚洲精品线路一在线观看 | 亚洲男人天堂av| 中文字幕亚洲第一在线| 亚洲日韩乱码久久久久久| 亚洲一区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youjizz| 亚洲日韩亚洲另类激情文学| 风间由美在线亚洲一区|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夜夜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