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縣供電公司工人們架設高壓線纜。林欽固 林淑娟 攝
東南網12月5日訊(本網記者 潘賢利 通訊員 林欽固 林淑娟)安溪縣大坪鄉福美村位于安溪縣與同安區、長泰縣交界處。 一直以來,該村700多戶3000多人生產生活用電都由村里自建的小水電供應,電壓不穩定,嚴重影響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和村民正常生活。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以來,國網安溪縣供電公司圍繞人民群眾迫切解決的用電需求和問題,全面加快推進福美村電網改造工程。今年7月份,福美村正式接入“大電網”,成為安溪縣最后一個接入大電網的行政村。預計2020年元旦前,福美村就可以用上“放心電”,迎來美好、舒心、安全的快意生活。
歷史:茶葉炒青一半卡殼 煮飯煮成夾生飯
“以前茶葉炒青炒到一半機器停掉,煮飯煮成夾生飯。”說起過去,福美村村支部書記、村主任高冰團嘆著氣說,小水電電壓不穩、電力不足的問題一直以來給福美村村民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特別是近年來,村里不少村民蓋起了新房,用起了大量家用電器設備,自供區原有的供電設備早已不堪重負。再加上缺乏專業維護導致用電緊張,電壓不穩,村民家里的電器大多成了擺設。
電壓不夠不只讓村民的日常生活受到了影響,對當地的產業發展也造成了極大的阻礙。因為電力供應不上,在茶忙季節經常造成斷電、跳閘等,茶葉生產和茶葉質量受到很大影響。
“更可怕的是不安全。”高冰團說,由于供電電壓不穩,燒毀家電的情況時有發生。一旦遇到雷電、臺風等惡劣天氣,有時斷了電桿和線路,整個村都沒法用上電,不僅不方便也不安全。
給福美村人留下難以磨滅的是2016年9月,“莫蘭蒂”臺風來襲。臺風登陸當晚,福美村電網遭到巨大破壞,電線桿被攔腰折斷,電線倒伏嚴重,雨夜交加,伸手不見五指,福美村成了“孤島”。接到災情后,大坪鄉供電所緊急馳援,經過近半個月的搶修,福美村才恢復供電。
“群眾有所呼,我們必有所應,不能再讓群眾為用電發愁、擔憂。”國網安溪縣供電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胡志學介紹,開展主題教育以來,公司黨委通過深入基層調研,了解福美村用電問題,決定啟動福美村電網“一戶一表”改造工程,確保群眾用電安全可靠供應,增強人民群眾用電服務獲得感和幸福感。
攻堅:投入1500萬元 元旦前用上安全電
11月28日,滿載輸電線纜和配電設備的卡車翻山越嶺駛進福美村,打破了小山村的寧靜。工人們肩挑背扛,把比大拇指還粗的高壓線纜拉上山,架設在高高的配變臺區上,再通過一個個電桿架設進每家每戶。“春節前就可以用上了電網的電了,太好了,再不用為電而煩惱了。”村民們奔走相告。
據介紹,此次安溪縣供電公司對福美村的電網改造投資近乎零回報,按照現有700多戶,每戶村民月均電費50元計算,全年電費收入還不到50萬元,1500萬元的投資需要30年才能收回成本,還不包含購電成本、電網的運行維護等費用。
但“民生賬單”并不是這樣算的,為了福美村3000多人口安全穩定用電,安溪縣委、縣政府和國網安溪縣供電公司堅定啟動實施福美村電網改造工程。同時,項目也征求廣大村民意見,在村民代表大會上,代表們強烈要求盡快啟動工程,徹底解決村民用電困擾。
工程啟動前,技術人員多次翻山越嶺,深入村各個自然角落現場勘測。經過設計審查,最終確定項目總投資1500多萬元,對原村部10臺老舊配變進行改造,新建及改造10千伏線路2條,線路總長16多公里,加裝三遙開關6臺,新建及改造配變11臺,配變總容量5.2MVA,改造0.4千伏線路20多公里。
項目啟動后,施工隊伍首先要面臨的是輸電線路沿線溝壑縱橫,坡度陡、跨度大,村落間水平高差大等問題。大坪鄉供電電所外勤班班長兼技術員黃世元介紹,有的自然角落離村部有數十公里遠,且大多是狹窄的機耕路,載著長長電線桿的運輸車無法通過。這時“電力鐵軍黨員服務隊”站了出來,他們沖鋒在前,與施工人員一起肩挑背扛,把電線桿安裝到位。
“有了穩定安全的電,來年可以添置新的制茶機械,還能再添一兩件家電。這下就不用愁了。”看著在自家門口安裝智能電表的電力工人,村民高金梓興奮地說。其實,讓福美村群眾更高興的的是從此用電有了專業隊伍、技術的管理和保障,真正實現“你用電,我用心。”
責任編輯:唐秀敏
- 《人民的名義》“蹲式窗口”現實版 為民服務豈能高高在上2017-04-19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泉州孕婦臨產恰逢晚高峰! 滴滴司機、惠安交2019-12-0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