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莓和母親及部門工作人員一起錄制文明用餐故事小視頻
使用“公筷公勺”、拒食野生動物、堅持“光盤行動”……小小的餐桌,往往能體現城市的大文明。
為進一步鞏固疫情防控成果,弘揚文明餐桌新風尚,推進移風易俗深入人心,深化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昨日,由泉州市委文明辦、泉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主辦的文明餐桌暨移風易俗志愿服務活動,走進豐澤區蟳埔社區。
走社區進市場 志愿者在行動
昨日上午9點多,泉州市區艷陽高照。在海岸線旁的豐海路,藍天白云下,一群手持“公勺公筷文明用餐”“光盤行動”“舌尖上的安全”“助力創建文明城市”等宣傳標語牌的紅馬甲志愿者,連同4名身穿藍色制服的執法工作人員、一對蟳埔傳統民俗文化傳承人,深入市場、餐飲店,宣傳文明餐桌、“光盤”行動、拒食野生動物及移風易俗。
路旁的東海海鮮市場,攤位多,顧客多,30多名志愿者在這里展開行動,分發海報和宣傳冊,向攤主和顧客宣講文明餐桌知識。
攤主老謝接過一封有卡通形象的“文明餐桌 公筷公勺”倡議書,認真看起來。倡議書簡潔明了,含有“健康用餐,使用公筷公勺”“綠色用餐,禁食野生動物”“文明用餐,提倡光盤行動”等三項內容。“提倡得對,我們以前都是苦過來的,能吃飽就算很好了。”老謝說,現在的人生活質量比以前好,更應該注重文明、健康、綠色用餐。像他們一家人,現在到外面聚餐,都盡量使用公筷公勺,吃多少點多少,實在吃不完也都會打包,從不浪費。
錄視頻說用餐 5歲小女孩真給力
除了社區、海鮮市場,志愿者還前往餐飲店宣傳文明餐桌,并現場錄制文明用餐的場景故事,用于短視頻傳播。
在星海海鮮酒樓,餐桌上擺著“文明用餐”“公筷公勺”等字樣的提示牌。酒樓負責人黃先生說,他們很早就在每張餐桌上配備公筷公勺,上菜時一些菜品、湯羹也會再提供竹子原色的公筷公勺,區別于個人用的筷勺。他表示,以前確實有很多市民認為家人朋友聚餐,感覺自己人“衛生”,沒有分餐、使用公筷公勺的意識,但是近年來,尤其是疫情以來,使用公筷公勺的市民逐漸多了。
為了進一步提高消費者文明用餐的意識,豐澤區蟳埔女文化民俗文化推廣使者黃麗泳和小草莓母女現場錄制了3個有關文明用餐的場景故事,并融入移風易俗元素,用樸實的語言生動演繹了文明餐桌和移風易俗新理念。別看小草莓只有5歲,已經是傳播蟳埔女文化的“紅人”,許多攝影采風、視頻錄制,都會找她和她的母親演繹。錄制“健康用餐,使用公筷公勺”“綠色用餐,禁食野生動物”“文明用餐,記得光盤行動”這3個場景故事,小草莓基本都是一遍就過。
這些場景故事雖然是宣傳文明餐桌的,但并不枯燥,而且充滿萌趣,形式鮮活,將會通過各種視頻平臺和微信公眾號進行傳播。
志愿者到東海海鮮市場宣傳文明新風
講文明樹新風 系列主題活動更精彩
每個人的點滴文明之舉,將匯成文明泉州新風尚。參加活動的志愿者紛紛表示,將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帶頭移風易俗,切實做到文明用餐,以實際行動為文明泉州添磚加瓦。
據了解,本次活動由泉州市委文明辦、泉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主辦,泉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系統團委、泉州市食品藥品認證與不良反應監測中心、泉州銀行豐澤蟳埔社區支行承辦。活動以“攜手文明餐桌、共享美好食光”和“踐行移風易俗、共建文明泉州”為主題,線上線下結合,線上通過網絡短視頻直播新視角宣傳文明用餐和移風易俗重要性,更加貼近市民日常生活,同時讓泉州市民深入了解我市食品安全監管工作。
市委文明辦相關人士介紹,餐桌承載的不僅僅是飲食文化,還有社會文明的發展進步。接下來,我市還將開展文明餐桌、推廣使用公筷公勺等一系列主題活動,促進市民養成安全、健康、文明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共同守護“舌尖上的安全”,推動文明用餐新“食”尚,用“小餐桌”捍衛“大健康”,以“小禮儀”帶動“大文明”。(記者 廖培煌 陳小陽 通訊員 黃麗萍 文/圖)
責任編輯:唐秀敏
- 福州開展“公筷公勺·文明餐桌你我行”公益宣傳活動2020-06-21
- 福州倉山區三叉街街道開展“文明餐桌”宣傳活動2020-06-05
- “文明餐桌”連江在行動2020-05-27
- 馬尾倡導文明餐桌 共筑“舌尖安全”2020-05-20
- 福州推行使用公筷公勺 倡導餐桌文明2020-05-02
- 福州市積極引導市民踐行“文明餐桌”2020-04-24
- 舌尖上的文明 文明餐桌成為榕城新風尚2020-01-19
- 福州大學推行“文明餐桌” 學生愛吃什么大數據來分析2019-12-18
- 福州:畢業聚餐不忘文明節儉2019-06-30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泉港區堅持“六個突出”,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2020-06-2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