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市陳埭鎮閩禾一芳農場,收割機來回行駛,收割水稻。 (陳起拓 攝)
昨晨,在位于晉江市陳埭鎮的閩禾一芳農場,整片稻田綠中透黃,一束束稻穗結實飽滿,一股清新稻香撲鼻而來。農場負責人呂建波正駕駛著收割機在田間來回穿梭,收割早稻。
大暑前后,一年中最緊張、最艱苦的“雙搶”季拉開序幕。
南方地區大多種植“兩季稻”,“雙搶”即搶收早稻、搶種晚稻,時間一般是7月中旬開始,一直持續到8月初。這段時間恰逢大暑,天氣炎熱,但也潮濕多雨,此時莊稼生長迅速,正是“夏忙”時節。
“雖然辛苦,但比以前好多了。”呂建波告訴記者,除了少數田地機器無法通行外,現在播種、插秧、飛防、收割、運輸基本實現了機械化作業。他駕駛的這臺收割機是2016年買的,駕駛室裝有空調。剛收割的這些稻谷品種是“泰豐優3301”,畝產可達1200多斤,比起其他畝產1000斤的常規品種,品質和產量都提高了不少,100斤“泰豐優3301”比100斤普通大米多4元—5元。
記者跟隨呂建波走進農場,兩名工人正在手工脫谷。“這些谷子是用來做種子的,所以不能用機械脫谷,必須用手工脫谷,才能保證質量、避免谷種混雜。”他說,搶收早稻已經持續了十幾天,只剩下100多畝,再過三四天即可收割完;晚稻已播種完畢,目前正在灌田,8月初開展插秧。
介紹完“雙搶”情況,呂建波同記者聊起自己做新型職業農民的經歷。他出生于1986年,高中畢業便跟著父親經營農業,成為“農二代”已有十多年,分別在陳埭、磁灶擁有567畝、268畝農田。父親那一輩被稱作“農民”,而呂建波這一輩的農戶有了個新名字叫“新型職業農民”。為了成為一個合格的新型職業農民,他參加福建農林大學新型職業農民大專班,學習農業管理方面的知識,如今已完成三年大專學業,進入本科班學習。
收割過程中,晉江市種植業技術服務中心主任黃偉彬也來到現場開展指導。據黃偉彬介紹,晉江全市共有早稻種植面積4900畝,7月9日開始收割,目前已收割約3500畝。“今年氣候偏暖,蟲卵多,病蟲害現象比較嚴重,我們中心也安排工作人員提前到各農場調查水稻生長和病蟲害發生情況,加強指導農戶做好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工作。”
□記者 許雅玲 實習生 賴艷云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晉江如期舉辦第四屆海峽兩岸食品交易會2020-07-2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