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老人李送蚵現場演示穿針引線。東南網記者 林杰 攝
東南網12月2日訊(本網記者 林杰 實習生 林晶穎 通訊員 莊國輝)2013年,泉港被授予泉州市首個“中國長壽之鄉”,7年后的2020年,正逢泉港建區20周年,這里的百歲老人較之7年前增長了1倍,80歲以上老人近萬名。
百歲老人能穿針引線、洗衣做飯
家住泉港山腰街道錦塔村的102歲老人李送蚵至今還能穿針引線,一直是周邊鄰居津津樂道的佳話。12月1日上午,記者來到李送蚵老人居住的古厝老宅一睹風采。雖然兒孫家庭都搬進小區居住,但李阿婆還是習慣待在清閑幽靜的老房子。李阿婆長孫莊先生介紹說,奶奶飲食起居保持規律,還經常自己洗衣買菜,包括每天適度鍛煉。當天,李阿婆還特地演示了穿針引線“絕活”、做了一段健身操,贏得大家的喝彩。
“自己一個人居住比較自由,心態要好一點,家庭團結最重要。”李阿婆說道。
同樣地,泉港界山鎮獅東村的101歲老人肖妹妹也是當地的名人。除了洗衣做飯,肖阿婆的拿手“絕活”是做泉港“粉團”。買食材、揉面、蒸煮等環節,肖阿婆都能一人獨自完成。
“我們回來看她的時候,她都堅持自己下廚做一些小孩子喜歡吃的特色菜,比如粉團、咸干飯,老人家很勤勞也很開朗。”肖阿婆孫媳婦吳女士說。
據介紹,目前在泉港區的百歲老人有65人,比起2013年泉港獲評“中國長壽之鄉”時全區百歲老人28人,整整增長了一倍多。
“今年泉港的百歲老人與7年前對比,成倍增長,而且現在人數還在持續增多。”泉港區老齡委辦專職副主任朱雙遠說,當地除了百歲老人較多,八九十歲的老人也很常見。
有統計數據表明,2013年泉港區80歲以上高齡老人7569人,占總人口1.92%。到了2020年,80周歲以上老人9103人,7年間增加了1534人,占總人口的比重達2.12%。
探秘長壽之鄉的“密碼”
今年,泉港區融媒體中心總編室主任柯金明參與策劃采訪了10集反映泉港百歲老人幸福、健康生活的經《百歲·生活》紀實片,他深有感觸地說:“這些老人家的家庭條件、生活經歷各有不同,但讓我體會最深的是豁達和開朗。”
柯金明認為,泉港的百歲老人總體來說,家庭都比較幸福美滿,子女也比較孝順。雖然不是每個家庭都很富裕,但子女們都能給老人一個舒適、干凈的生活環境。
泉港有關部門介紹,除了擁有良好的心態,長壽之鄉的“密碼”還離不開當地依山傍海的宜居環境、科學合理的生活方式、日益完善的物質保障。據悉,泉港現有70個居家養老服務站、1所綜合福利中心、6所鄉鎮敬老院,還積極創新社區居家養老衛生服務方式。近年來,他們開展了“醫養結合式”托老養老服務工作,每周定期安排簽約醫生坐診。
“我區為老年人提供針對性、個性化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和健康管理服務,實現‘養中有醫’‘醫中辦養’,醫養結合水平逐步提高。”泉港區衛健局局長施文勇說。
與此同時,泉港在泉州市率先實行高齡老人補貼制度。全區老人按照70—79周歲、80—89周歲、90—99周歲、百歲以上4個年齡段,高齡補貼發放標準分別是每人每月50元、80元、100元、500元,2019年度累計發放1500多萬元。此外,泉港區的貧困老人已全部納入低保對象,農村“五保”和低保的老年人參加新農合和新農保,政府為其交納個人應承擔的參保金,老年人可免費乘坐公交車、入公園,還有就醫免費掛號等福利。
為了營造尊老、敬老、愛老的濃厚氛圍,泉港通過廣泛開展尊老敬老系列活動,建立了一批區、鎮(街)、村(居)老年活動中心及老年健身點,讓老年人老有所樂、老有所依,愉悅老年人身心。
“形式多樣的活動愉悅了身心,豐富了文化生活,又強健了體魄,泉港的老年人自然就健康長壽了。”泉港區老齡委辦專職副主任朱雙遠說。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為“疫”而戰!泉州交警全面開展疫情防控交通2021-11-2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