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燕聯系微信“客服”,始終未獲回應。
10月27日,市民楊燕(化名)途經泉州市區浦西萬達金街一樓的“5G﹢智慧家電生活館”時,一名小伙子遞給她一張單子,“麻煩幫忙答個問卷,有免費禮品贈送。”幾個環節過后,楊燕預支付了8000元,只拿到了一部便宜的手機。過后,她聯系不上“客服”,才感覺被“套路”了。
事發后,記者前往現場走訪,只見店門口貼著“外出培訓1-15天”的提示。如今半個月過去,該店人員是否培訓回來繼續營業?昨日中午,記者再次走訪發現,該店租期僅有1個多月,說是外出培訓,其實早就關門走人了。
又見預付充值后商家關門,那么,消費者該如何保障自身的權益?
調查 店鋪只租一個多月
“那個微信‘客服’早就無影無蹤了,不僅錢要不回,還無處維權。”楊燕無奈地說,12月1日,她就看到店關門了,店門口貼著“外出培訓1-15天”。如今半個月過去,記者回訪看到,這家店大門緊閉,里面僅有一些價值不高的杯子、充電線等商品。這回,店門原本貼著的“外出培訓”紙張也被撕掉了。
“這家店早關門了,也有人來問過幾次。”走訪中,附近一商家的店員告訴記者。
楊燕回憶,當時店員有出示一張“租賃證明”,上面寫著從租期從11月1日開始。記者向浦西萬達金街客服咨詢該生活館的租賃情況,一位負責金街租賃的女士告訴記者,該“生活館”不是找商場租賃的,出租方是其隔壁的房產中介。
隨后,記者來到該房產中介了解,一名工作人員表示,“智慧生活館”是找他們租賃,不過只租了1個多月。“店關了,沒租了。”該工作人員稱。
智慧家電生活館依然大門緊閉
揭秘 老舊騙局有了升級版
“店鋪轉讓了,人也聯系不上了。”“手機話費未到賬,手機停機。”“充值的錢根本無法消費。”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不法分子利用預存送機來行騙,已經不是頭一遭。這些店租賃門面的時間都不長,而且租金支付方式都是一月一付,或者一季度一付,關店成本很低,而受害者卻會因店鋪跑路而受到較大數額的經濟損失。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如今5G的概念受到推廣和普及,出現一批“5G體驗店”“5G智慧生活館”。據調查,這種5G體驗館是過往“預存話費返利,送平板手機”騙局的升級版,但這次,騙局的重點對象瞄準了年輕人。
據該業內人士介紹,此類騙局大多都遵循相似的套路。第一步,拉人進店。負責攬客“店員”以發傳單、掃碼投票抽獎、做5G調查等形式,送給路人一些口罩、充電寶之類的小禮品,邀請路人進店參與活動。
第二步,進店說服。店里一般會放很大聲的背景音樂掩蓋正常說話聲,工作人員也會故意將語速加快,干擾受害者的正常思考能力,然后謊稱通過花唄、借唄、京東白條等貸款APP預存一定金額的話費到手機上,便可獲贈平板、手機作為獎品,且預存的話費會分期還至客戶手機內。許多客戶至此完成轉賬,不幸上當受騙。
第三步,卷款跑路。為減少客戶懷疑,預存話費后,起初幾個月商家確實會返還話費,之后店鋪跑路了,就會停止返利。
無奈 維權之路不平坦
至今,楊燕也不敢把這段經歷告訴家人,因為“太丟人了!沒敢說”。
這種情況下,尋求警方幫助成了她的第一反應。本以為警方能夠幫得上忙,但現實情況卻比想象中的復雜得多。“事件發生后,我撥打了110報警,被告知這屬于經濟糾紛,并不屬于詐騙,叫我找消費者維權熱線12315。我找了12315,他們卻告知,該店鋪已經關門,無法為我調解,建議我走司法途徑或報警。”
記者就此咨詢12315投訴平臺,客服表示商家突然關店應承擔主要責任,而場地租賃方無須承擔連帶責任,“如果消費者是充值到商場或者商場幫忙宣傳充值,那么商場就應該承擔連帶責任。”對于此事,工商部門表示,只有消費者自行與商家協商退款事宜,若無法追回預付款,可提起民事訴訟。
“商家都跑路了,找誰訴訟,即使是找到商家,又該如何訴訟?”楊燕坦言,當時對方也只給了一張簡單的協議,是否可以作為證據也不得而知。
對此,泉州市消委會提醒消費者,慎重對待預付式消費,在接受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及服務時,要特別注意經營者是否制定免除己責、加重消費者的責任或排除消費者主要權利的規定,在辦理預付卡時要避免一次性投入過高,承擔風險過大,并且詳細了解自己的權利。
(記者 張曉明 文/圖)
責任編輯:唐秀敏
- 福建省消委會公開征集消費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線索2019-03-13
- 停產后舊家電沒得修?消委會:5年內應提供零配件2018-08-23
- 產銷假鹽 需承擔違法銷售總價款十倍的懲罰性賠償金2018-05-08
- 深圳消委稱華為P10沒質量問題2017-04-29
- 顧客起訴商家 消委會可“代勞”2017-02-08
- 閩抽查“雙十一”商品 119個有虛假宣傳等問題2016-12-19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泉州市泉港區前黃鎮多措并舉 持續做好“水文2020-12-1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