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山區鄉,從辦油菜花節開始,借力生態優勢,推動轄內5個村特色化發展,走出一條生態旅游的發展路子——
虹山蝶變
東南網1月18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李向娟 王敏霞 黃瓊芬 通訊員 葉金玉)種地瓜、挖地瓜、烤地瓜、吃地瓜,還可玩轉“地瓜腔·閩南韻”音樂……近日,第四屆虹山地瓜文化旅游節在泉州洛江區虹山鄉白鳳村拉開帷幕,吸引八方游客爭先體驗。
虹山鄉位于洛江區的最北端,西臨南安,北接仙游,山清水秀,盛產紅心地瓜,是典型的山區鄉。近年來,虹山鄉利用自身特色的山水風光、土特產資源,吸引鄉賢回歸投資,推動全域旅游發展,迎來飛躍式發展。
油菜花節 一舉打響知名度
如今,每到節假日或雙休假日,虹山鄉都會迎來八方客流。
可少有人知道,虹山鄉,這個天然的避暑度假勝地,在2014年前卻是游客罕至。“虹山鄉是典型的傳統種植鄉,沒有什么產業,很多人外出務工,留在村里的就是種些地瓜、水稻和蔬菜。”虹山鄉黨委書記張勁松告訴記者,受傳統的農業思維束縛,虹山人守著“綠水青山”,卻完全不知道這就是“金山銀山”。
2012年12月,虹山鄉被環保部授予“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如何擦亮并用好這塊金字招牌,成為虹山鄉黨委政府深入思考的問題。一朵油菜花,成為引爆虹山旅游的“爆點”。2012年開始種植的200多畝油菜花田,在次年3月達到鼎盛花期,招來了數千游客。“經過精心策劃,在2014年成功舉辦了第一屆虹山油菜花節。”張勁松說。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當時開幕的第二天就涌進了2萬多游客。昔日寧靜的山區鄉喧鬧起來,舉目遠眺都是長長的車龍。鄉里有老人感慨地說:“第一次看到虹山這么熱鬧,想不到會有這么多人到虹山。”連續多日,虹山油菜花海的照片霸屏,成為泉州的“頭號網紅”。
“雖然首屆油菜花節是摸著石頭過河,有很多準備不夠充分,但巨大的人流量,讓村民們看到虹山發展旅游的可能性,也越發堅定了發展旅游的信心。”張勁松說。
油菜花節,很快打響了虹山鄉的知名度。如果說第一屆是賺人氣,到了第二屆很多村民就得到了實惠:游客紛至沓來,很多村民都在家門口支起了小食攤,擺上了土特產,賣得相當俏。有一位村民,靠賣牛肉丸,日營業收入超過10000元。
經過多年持續打造,虹山油菜花文化節的內涵不斷豐富提升。騎行虹山、地瓜長桌宴、古早味美食體驗、微攝影大賽系列活動精彩紛呈,已經成為“悠游洛江”精品節慶活動之一。除此之外,虹山鄉還接連打造了地瓜文化節、啤酒文化節、豐收節等文旅活動,2019年虹山鄉全年接待游客達30多萬人次。
鄉賢回歸 建設生態景區
油菜花節,不僅賺了“現金”,更賺了“信心”。在外鄉賢開始回歸,投資發展旅游。
2015年,在外投資的蘇山村鄉賢彭立群和其他鄉賢返鄉投資建設石龍谷生態景區。“主要是看中這里的人氣日盛、交通便捷,還有獨特的生態資源,很適合搞森林游樂園。”彭立群說。
坐皮劃艇,穿行于空中水滑道;過臥龍索橋,體驗搖擺中的平衡掌控感;登空中鋼索步道,大口呼吸新鮮空氣……今年元旦假期,虹山鄉石龍谷生態景區迎來許多游客。
“這里的游樂項目豐富多彩,或登山,或戲水,或農耕,體驗性內容特別多!”泉州市民陳先生帶著孩子來這里游玩后,贊不絕口。
漫步石龍谷生態景區,隨處可見形態各異的山石、秀美曲折的溪澗,還有原生態的植被、跌宕多變的瀑布。
彭立群告訴記者,近年來,石龍谷景區內新建森林游樂園,增加了太空漫步、侏羅紀恐龍谷、空中滑道、全國最長的高空玻璃漂流、叢林穿越等項目。
如今,石龍谷生態景區已成為虹山鄉村旅游新名片,更帶動了當地村民增收。“石龍谷這一項目,盤活流轉了蘇山村的閑置土地,每年村民可從中獲得土地租金收益15萬元,村集體收入也可增加5萬元以上。”彭立群說,還實現蘇山村及附近村民家門口就業100多人。
今年50多歲的虹山村村民劉來秀在石龍谷景區射箭場當工作人員。他每個月工資有3000多元,閑暇時還可兼顧家中的田地。“在家門口打工,輕松,又能照顧老人。”劉來秀說。
一村一品 跨入全域旅游
“這些年,我們不僅舉辦油菜花節,還有啤酒節、音樂節、農民豐收節、地瓜節等,讓游客們有更多的體驗和玩樂項目。”張勁松表示。
為了推動全域旅游,虹山鄉決定統一從環境整治上下功夫。比如,投資600多萬元,改造完成虹山鄉主干道和虹山村2.1公里的環村路瀝青路面,對蘇山村新街、車房街和虹山村農民街道路,鋪設花崗巖人行步道。結合油菜花主題,推進蘇山村主干道兩側部分裸房墻體彩繪;投資80多萬元,分批分段對鄉主干道、木蘭溪兩側進行彩化提升,穿插種植多彩苗木和花卉4萬多株,打造一條繽紛大道。
虹山鄉轄內有5個村落,資源稟賦不同。鄉村旅游如何實現特色化發展?2016年,鄉里委托浙江大學制定《虹山鄉全域旅游總體規劃》,以“康養天堂,五福虹山”為主題定位,實行“一村一品”差異化發展。比如,虹山村,依托現有油菜花海、虹山瀑布等資源,發展文化體驗和休閑觀光;松角山村,通過彰顯彭祖養生文化,做足長壽文化;蘇山村,通過傳承工匠精神,對手工編織產業進行整合,培育特色休閑農業項目;白鳳村,發展山野運動、特色美食康養產業;前坂村,以旅游要素設施配套和休閑度假為主,做足蓮文章,倡導村風和諧。
沿著蜿蜒曲折的山路,驅車來到白鳳村時,記者見到這里上千畝的茶園,青翠欲滴,茶花怒放,美不勝收。“白鳳村擁有上千畝茶園,旅游資源豐富。”虹山鄉黨委副書記韋移發告訴記者,“白鳳村旅游的定位在康養這一主題。村里將建設一個游客服務中心以及一系列的配套設施,如高端民宿、越野車賽道、茶文化養生館等,總投資約4.5億元。”
如今,虹山鄉“一村一品”格局逐漸顯現,正邁入全域旅游新階段。
責任編輯:唐秀敏
- 展現碉樓文化廣東開平用節慶打造城市品牌2019-12-23
- 龍巖長汀縣鐵長鄉舉辦“樂活鐵長”文化旅游節2019-11-05
- 萬人空巷!“沙縣淘金山第十三屆孝道文化旅游節”隆重舉行2018-05-14
- 文化旅游節在閩臺舉辦系列活動 陳靖姑“金身”起駕赴臺2017-02-23
- 第十一屆秦皇望海祈福文化旅游節盛大開幕2016-06-13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建省游泳協會第八屆理事會換屆大會在泉州召2021-01-1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