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產業富口袋,環境治理破難題,鄉風文明開新篇……隨著鄉村振興實踐漸入佳境,泉州各縣(市、區)紛紛探索出一系列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金點子”,打磨出一把把開啟鄉村振興大門的“金鑰匙”,一幅鄉村振興畫卷在山鄉沃野全面鋪開。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泉州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著力推動鄉村產業較快發展、鄉村面貌明顯改善、鄉村環境更加宜居、公共服務全面升級、農民生活水平快速提升,在2020年度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中榮獲第三名,躋身優秀等次。
發展特色產業 催生鄉村興旺
靠海吃海,借助得天獨厚的區位條件和旅游資源,晉江金井鎮圍頭村以五大文化(戰地文化、濱海文化、漁村文化、僑臺文化、海絲文化)為依托,全力打造五色圍頭(紅色黨建、綠色漁村、藍色海灣、白色沙灘、金色產業),大力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依托鮑魚養殖優勢特色主導產業,圍頭村大力推動“鮑魚養殖+休閑體驗+漁村文化”產業融合發展模式,打造“看金門、探炮洞、逛古街、泡海水、吃海鮮、抓鮑魚、住民宿、聽故事”的“一村一品”特色產業鏈,產業增值、村民增收效果顯著。2020年,圍頭村入選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
圍頭村是我市鄉村產業提質增效的縮影。當前,我市做強做優茶葉、蔬菜、水果、畜禽、水產、林竹、花卉苗木、食用菌、鄉村旅游、鄉村物流等十大鄉村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總產值超2000億元。一、二、三產業日趨深度融合,農產品加工業蓬勃發展,形成泉港糧油、石獅水產品、晉江惠安烘焙休閑食品、南安米面主食制品、安溪茶葉加工等多個農產品加工集中區。
提升人居環境 扮靚美麗鄉村
人居環境整治是鄉村振興的第一場硬仗。務實有效、持之以恒地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全力打造鄉村振興升級版的堅實基礎。
在石獅永寧鎮郭宅村,原本“臟亂差”的雞舍鴨舍不見了,變成一處處小花圃、微農田;房前屋后不再垃圾成堆,映入眼簾的是一塊塊綠地、挺拔的樹木和各色的花兒。據了解,郭宅村通過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清理出舊小學閑置土地近6000平方米,出租改造成青少年戶外活動基地,增加村財收入,幫助村民就業。
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我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已順利通過國務院大檢查和省上全面考核驗收,“一革命四行動”目標任務全面超額完成,累計完成新建改造農村戶廁5.2萬戶、農村公廁1489座,農村戶廁無害化率達99.80%;鄉村生活垃圾治理常態機制實現全覆蓋,超額完成覆蓋90%行政村的任務;建設農村污水治理設施1865個,新建改造三格化糞池18萬戶,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75%;整治既有農房(裸房)33671棟,實現既有農房整治“鎮鎮有示范”;2046個村開展房前屋后整治,整治率達99.56%。
引領文明鄉風 破解發展難題
作為鄉村振興的“根”與“魂”,鄉風文明從根本上破解了鄉村振興的發展難題。在“鑄魂強根”上精準發力,是多地摸索出的寶貴經驗。
為推進移風易俗,南安樂峰鎮湖內村制訂《村規民約》《移風易俗》,村兩委、黨員等帶頭簽訂簡辦承諾書,并入戶動員。村民潘堅心九十大壽生日帶頭不辦,他還將省下來的錢捐給老年人協會。村民們拍手叫好,紛紛效仿,風氣為之一改。
由于大量人口流入城關,偏遠農村“老齡化”“空心化”現象嚴重。德化縣龍潯鎮英山村發動退休干部、老黨員參與“愛心廚房”建設管理,實現“愛心廚房”的“自給自足”和持續運轉。雷峰鎮為轄區內各村留守老人繪制了一幅愛心服務構想圖,依據本地實際制定系列活動時間表,各村分時間開展愛心活動。
下一步,我市將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集中各方資源力量,全力聚焦扶貧開發成果鞏固、鄉村產業提質增效、鄉村建設提檔升級、鄉村治理提效賦能、示范創建提升擴面等五大方面重點,繼續保持創新舉措優勢,力爭在全省率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記者 許雅玲 實習生 黃詩藝)
責任編輯:唐秀敏
- 福建省委常委會會議暨省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會議召開2018-10-12
-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明確今后五年重點任務 提出22項指標2018-09-29
- 郵儲銀行龍巖分行助力鄉村振興戰略2018-03-30
- 解讀市委一號文件:描繪福州鄉村振興藍圖2018-03-29
- 福州出臺《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 加快發展七大特色產業2018-03-16
- 閩南師范大學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揭牌成立2018-01-15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軍民雙擁魚水情 義診送藥送藥入營暖兵心2021-05-0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