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閩南新聞>泉州新聞
      分享

      名 片

      石湖碼頭位于泉州城東南17公里的石湖半島西岸,主體由一組近岸礁石和通濟棧橋共同組成,據傳始建于8世紀初期的唐開元年間,海商林鑾在此創建林鑾渡,借用天然礁石為靠岸設施。歷史文獻記載北宋元祐年間,官員傅琎在礁石與岸線之間加筑通濟棧橋,使碼頭功能更為完備。它是泉州外港碼頭的珍稀物證,實證了宋元泉州優良的建港條件,與江口碼頭共同呈現了宋元泉州港的水陸轉運系統。棧橋最下層仍保留了宋代的石質橋基,周邊出土了宋元時期的瓷器殘件,主要為磁灶窯的產品,并有少量龍泉窯等外地瓷器。

      石湖碼頭,一座位于石獅市石湖半島的古渡口,是宋元時期泉州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外港。當你漫步其間,雖然看不到往日的舳艫千里,但是站在礁石上閉上眼睛,海風拂面而過,依然會聽見泉州港起起落落的濤聲——飽經滄桑的古渡口就像一位閱歷深厚的歷史老者,向你訴說著千百年來的故事。

      “試舟浡泥”買香料

      造就繁盛“林鑾渡”

      宋元時期,泉州港口繁盛,有“三灣十二港”之說,泉州灣及晉江、洛陽江等區域沿岸的碼頭有10多個。石獅市博物館館長李國宏介紹,這些碼頭有外港和內港之分,并依據潮漲潮落時貨船靠泊的不同功能需求分布。“這說明泉州當時已經構建了多元化的水陸轉運系統,以支撐起規模宏大的海洋貿易。”而其中以“外港”石湖碼頭和“內港”江口碼頭最為突出,見證了“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盛景。

      走進位于石獅市蚶江鎮的石湖碼頭,不計其數的史跡散落于石板路的縫隙中,由長石縱橫筑砌而成的棧橋,退潮后露出的礁石上仍留有挑夫的腳印。“古時候,由于海潮或風向的原因,巨型商船只能停靠在錨地,再用小船將貨物運送到岸。”李國宏告訴記者,“岸邊的石坡上鑿有數條石級階梯,當年船舶靠岸時,各國商賈、水手們就是從這里上岸的。”

      石湖碼頭由唐代海商林鑾始建,所以又稱林鑾渡。那么,林鑾為什么要修建該碼頭?李國宏介紹,香料是泉州古代海洋貿易最重要的舶來品之一,而位于南海加里曼丹島西北部的文萊盛產香料,早先多為阿拉伯人從那里采購再轉賣到泉州。為了獲得物美價廉的香料,林鑾便嘗試開辟一條泉州直航文萊的航線,而石湖碼頭水深、避風、不容易淤積的天然條件就成為首選之地。

      史書中以“試舟浡泥”記載了林鑾的這段故事。“‘試’是嘗試的意思,‘舟’即船舶,而‘浡泥’是文萊的古稱。”李國宏說,林鑾的“嘗試”不僅成功了,而且帶動很多人加入船隊,“他的故事體現了古代泉州人敢于探索、勇于開拓的海洋精神。”而他修建的石湖碼頭也為宋元時期泉州港的鼎盛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鄭和下西洋停泊“三寶澳”

      出土明“鐵錨”到過波斯灣

      明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鄭和第五次下西洋經過泉州時,曾到泉州靈山圣墓和城南天后宮行香進謁,有“行香碑”為證:“欽差總兵太監鄭和前往西洋忽魯謨斯等國公干,永樂十五年五月十六日到此行香,望靈圣保佑,鎮撫蒲和日記立。”

      因“三寶公”鄭和的船隊在石湖碼頭停泊過,石湖民眾把當年船隊停泊的那片海域叫作“三寶澳”“三寶溪”。自古以來,蚶江石湖就流傳著關于“鐵錨”的傳說。據傳,鄭和第五次下西洋時,船隊停泊在泉州港。出海時,船隊經過石湖六勝塔附近洋面,突遇狂風,情況危急,鄭和遂下令將“鎮海神針”投入海中,頓時風波平息。

      1981年,石湖碼頭水域打撈出一件明代四爪鐵錨,錨爪殘長在80—120厘米之間,口徑12—13厘米;錨桿殘長268厘米,口徑17厘米,總重量785.3千克,現陳列在位于泉州開元寺的古船陳列館中。據閩南民船關于海船載重量與錨具的比配公式計算,使用這門大鐵錨的海舶,其載重量當在400噸以上,其規制之大遠超過泉州港后渚灣出土的宋代海船。李國宏說,經過檢測分析,該鐵錨的附著物有些來自波斯灣水域,鐵錨的鍛造技藝則來自明代初期。

      “專家們進一步研究認為,該鐵錨系鄭和下西洋船隊的遺物。”李國宏介紹,石獅市博物館在一本明代著述上找到了佐證——在1597年羅懋登的著述《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中,有一張船員打造船錨的插圖,其中繪制的鐵錨形狀與在石湖碼頭發現的明代船錨造型一致,有力印證了當年鄭和下西洋途經泉州的史實,也為石湖碼頭在泉州古代海外交通史上的重要地位提供了實證。

      遺產保護與生產生活結合

      激發民眾參與熱情

      千年以后的今天,石湖碼頭雖然沒有了往日的繁忙,但卻依然完好地保留著原有的歷史風貌,在徐徐海風中享受著古樸的寧靜,這得益于對其科學的保護。

      “對歷史和文化遺產要有敬畏之心,我們對石湖碼頭所有的保護工作都是建立在這種理念之上。”李國宏介紹,以保護文化遺產為目的,石湖碼頭開展了周邊環境整治工作,力求使碼頭的空間結構更加自然協調,又避免過度干預,讓其保持傳統航運碼頭的歷史風貌。“而文化遺產保護也不是簡單把它從人民的生產生活剝離出來,而是要讓它融入當地人的日常,讓民眾對它有親切感。”為此,石湖碼頭不僅重新梳理和分解了交通管理,而且在附近修建了一個漁業碼頭供漁民使用。“村民既享受到了便利,又感受到了文化遺產給自己帶來的榮耀。大家都對游客熱情相迎,很多人還自發給游客講解,這是一種自豪感的抒發。”(記者 王樹帆/文 陳英杰/圖)

      責任編輯:唐秀敏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福州:鮮花代替紙錢 “云端”寄托思念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国产亚洲综合网曝门系列| 亚洲 另类 无码 在线| 亚洲国产91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欧美不卡高清在线| 亚洲人成网男女大片在线播放 | 香蕉视频亚洲一级| 亚洲午夜理论片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2020|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播放|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 久久亚洲精品视频|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 18gay台湾男同亚洲男同|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 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 亚洲综合小说另类图片动图|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 亚洲一区二区高清| 亚洲色偷偷狠狠综合网|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应用|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青青|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综合波多野结衣 | 久久久久亚洲国产| 亚洲一卡2卡三卡4卡无卡下载 | 亚洲精品少妇30p|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SM|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7777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亚洲人成色777777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 | 高清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青草|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下载| 亚洲视频在线免费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无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