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閩南新聞>泉州新聞
      分享

      要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昨日下午,泉州召開全市“鄉村記憶文化”項目建設總結會,向50個示范村(社區)授牌,并通報泉州市“鄉村記憶文化”項目建設驗收情況,及回顧總結了項目建設總體情況。

      記者獲悉,“鄉村記憶文化”項目是泉州市鄉村振興戰略19個“三年行動方案”之一,截至目前,全市50個示范村在三年內全部建設完成并通過驗收,將進一步鞏固“鄉村記憶文化”項目建設成果,激發鄉村經濟活力,助力鄉村振興。

      泉州50個“鄉村記憶文化”項目示范村全部建成

      ﹃鄉村記憶館﹄的展廳

      堅持“一村一韻”建成50個示范村

      泉州作為閩南文化的主要發祥地和富集區,其鄉村文化文脈深遠,魅力獨特,形成了大量的歷史遺跡、紅色記憶、鄉土民俗、農耕用具及地方名產、名人、名藝等特色鄉村文化,這些豐富多彩、歷史悠久的鄉村記憶是銘記歷史的精神坐標,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助推劑”,對新時代的中國傳統文化建設具有重要現實和歷史意義。

      2018年3月起,“鄉村記憶文化”項目正式啟動并實施。過去3年里,泉州共分兩批次,以“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為目標,堅持“一村一品、一村一韻”原則,以挖掘開發鄉村記憶文化為主線,采用規范建檔、編史修志、保護史跡、建設特色記憶文化展示館等措施,在全市范圍內先行保護并建設50個具有地方特色歷史文化記憶的代表性鄉村。

      50個“鄉村記憶文化”項目,主要以歷史文化名村、傳統古村落、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傳統手工藝發源地、特色產業聚集地等作為建設重點。為確保項目建設順利實施,三年來,全市共投入1000多萬元用于50個村(社區)項目建設。截至2020年底,全市50個“鄉村記憶文化”項目全部建設完成并通過驗收,各示范村(社區)在保護泉州鄉村傳統歷史文化、傳承鄉村文明、展示記憶文化魅力、激發村(社區)經濟活力、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泉州50個“鄉村記憶文化”項目示范村全部建成

      非遺文化拍胸舞等成為社區居民喜聞樂見的鄉土文化

      實施“搶救式”保護提升文化內涵

      據介紹,建設過程中,50個示范村均實施了“搶救式”保護,傳承鄉村文明。記者獲悉,每個示范村通過征集檔案史料、編修村史村志、制作影像記錄、建設村情村史館及民俗生態展覽廳等,搶救、保護和展示富有地域特色的靜態或活態文化和群體記憶文化遺產,實現對鄉村特色文化遺產的整體性和真實性保護與傳承。共收集和挖掘傳統工藝、閩南古建筑、歷史名人等能反映當地特色文化的文件資料200多卷、圖片1000余張,制作影視記錄60多件,實物3600多件;規范建立了150多個地方特色記憶文化檔案數據專庫。通過項目建設,及時搶救了一

      批瀕臨消亡、彌足珍貴的傳統文化遺產。

      為提升鄉村記憶文化內涵,深挖、整合、開發當地特色記憶文化檔案資源,還因地制宜基本建設形成50個特色記憶文化陣地。如晉江市圍頭村作為1958年“八二三”炮戰的主戰場,以炮戰十大遺址為依托,深入挖掘戰地故事、戰地遺址,形成以“遺址+文化”為模式的“八二三”炮戰文化陣地;石獅市東埔村圍繞傳統漁村特色,重塑仿古木船制造、紡線織網、大滾制作等傳統工作場景,打造具有濃厚“漁業”文化的實物展示廳等。

      此外,各示范村在建設中,助力鄉村振興。通過推出“鄉村記憶傳承人”“鄉村記憶傳習所”等評選推介活動,提升古村名居知名度,打造50個特色鄉村記憶文化品牌,促進當地旅游經濟。以特色記憶文化元素為依托,挖掘、開發歷史留存的鄉土傳統記憶,引導一批群眾經營特色農產品加工、農家小吃等具有濃厚傳統鄉土特色的創新產業,激發當地創業活力。依托“鄉村記憶文化”特色展廳,精心打造集檔案文化、歷史傳承、旅游資源于一體的具有當地特色的綜合展廳,開展傳統文化、愛國主義教育。據統計,全市50個“鄉村記憶文化”示范村(社區)各類特色展廳及各類平臺,3年來共接待游客200多萬人次。

      鄉土文化厚重居民喜聞樂見

      鯉城區江南街道王宮社區早在2018年就入選為泉州市首批“鄉村記憶文化”項目,3年的時間里,王宮社區越來越多的鄉村記憶、文化記憶被喚醒和記錄著。

      泉州50個“鄉村記憶文化”項目示范村全部建成

      鯉城王宮社區﹃鄉村記憶館﹄

      在王宮社區內,有一座獨具特色的“鄉村記憶館”,成為留住鄉愁的又一新平臺。這座“鄉村記憶館”是由當地始建于1935年的林氏祖宅經國修繕后布置而成的。這座“鄉村記憶館”既有閩南傳統院落特色,還獨具南洋風格,采用局部洋樓化的建造方式。

      館內有7個展室和1個放映室,通過圖文展板及部分實物,集中展示社區經濟發展、華僑、非遺、民風民俗等文化。其中,人土風情展室主要展示了王宮農耕文明、重教興學的歷史,喚醒觀眾對故土的熱愛和鄉村記憶文化的重視;僑領風范展室講述了著名華僑陳守仁博士家族心系故鄉、回報鄉梓的事跡等。

      此外,王宮社區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歷史沿革中,大批非遺文化匯聚在此,同時保留下王順興信局遺址、王宮陳氏華僑歷史博物館等古建筑,孕育一方厚重的鄉土文化。3年里,非遺文化拍胸舞、車鼓舞逐漸成為社區居民喜聞樂見的鄉土文化。(海都記者 柳小玲 田米文/圖)

      責任編輯:唐秀敏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情聚八閩,共啟新程!福建省姓氏源流研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亚洲日本在线观看| 午夜影视日本亚洲欧洲精品一区| 亚洲äv永久无码精品天堂久久 |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毛片| 日本亚洲免费无线码|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去区首 | 亚洲欧美熟妇综合久久久久|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乱码在线欧洲|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www|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 | 国产成A人亚洲精V品无码性色| 国产亚洲?V无码?V男人的天堂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YW| 亚洲无线电影官网|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 | 精品亚洲视频在线|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久热| 亚洲福利视频网址|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亚洲尤码不卡AV麻豆| 亚洲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久久| 亚洲精品综合一二三区在线| 亚洲黄色免费电影| 国产A在亚洲线播放|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 亚洲AV无码专区电影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无线码|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久久九| 亚洲欧美综合精品成人导航| 小说专区亚洲春色校园|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久久久| 国产亚洲漂亮白嫩美女在线 |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99| 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精品一二三区在线| 亚洲精品456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