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來,泉州堅持綠色發展戰略,真抓實干,“一張綠圖繪到底”,持續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為了持續推動泉州生態文明建設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泉州市發改委積極總結歸納典型經驗做法,以綠色惠民厚植生態文明建設發展底色,邁上生態高顏值、發展高質量的發展之路。
晉江、洛陽江是泉州市870多萬人口的主要水源地,以全省8%的水資源量支撐全省近1/4的經濟總量。保護好晉江、洛陽江流域水資源對泉州社會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這幾年,泉州積極探索完善流域生態補償機制,按照下游“誰受益誰補償,受益多補償多”的原則,合理籌集補償專項資金,并不斷調整流域補償資金的投向、進行科學分配,確保主要用于流域污染源的治理,實現按流域水質達標情況實施動態獎補。
推行流域生態補償機制16年以來,補助標準補償資金從最初的每年2000萬元增加到現在的每年3億元。這極大地推進和保障晉江、洛陽江上游地區全面執行重污染行業的限批政策,為流域生態保護讓路。這其中所造成的財收減少最終通過流域生態補償資金得到一定的補償,取得了經濟發展與環境效益提升雙贏的良好局面。
近年來,泉州還在探索更大范圍內的共享共用。永春縣在探索構建生態產品“三級市場”的道路上,打造出“一村一社區一鄉鎮”典型樣本。桂洋村已定價可變現資源價值共計8534萬元,經營性項目資產達1108萬元,村集體收入增收近50%。花石社區引入滋農文旅和職業經理人,強化生態資源項目策劃能力,建設稻鴨共生、農田認籌、研學游學等項目;外山鄉依托冬瓜、蜂蜜等優質生態資源,整鄉推進休閑康養與生態農業融合發展。
“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資本變股本”,永春縣創新生態資本向股本轉化路徑,著力破解“抵押難”“交易難”,推出“福村貸”金融產品,依據區域“綠色”資源價值總量、集體經濟發展預期,開展區域整體授信,形成“摸底評估-流轉儲備-整理提升-項目策劃-開發運營-金融資本”的生態價值實現機制。
生態大縣德化縣則發揮自身的資源稟賦、產業優勢,積極探索“生態+大健康+電商”經濟模式,為廣大老百姓帶去了可感可觸的“綠色福利”,生態產品市場化改革初顯成效。德化通過強化電子商務直播基地建設,并與淘寶、抖音、快手等第三方電商平臺合作開展電商直播活動,拓寬銷售渠道,目前,基地入駐本地商家600多家。以祥山大果油茶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作為國家級林業重點龍頭企業、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在德化縣率先開啟“基地建設+精深加工+科技創新+市場銷售+生態旅游”的油茶全產業生態鏈發展模式,還不斷探索“e家+互聯網+文化創意+養生健康”的新商業模式,培育農商文旅融合新業態,積極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該公司擁有油茶林原料基地1萬多畝,加工生產能力約達1000噸,實現年產值約達4億元。
此外,在生態文明建設的“泉州樣板”中,泉州還推動河長制、垃圾分類、自然資源資產審計、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晉江市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永春全域生態綜合體模式等多項改革經驗獲省上乃至中央復制推廣,生態連綿帶、清新流域、山長制等多項泉州特色改革任務正加快推進。 (黃德彥)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泉州市舉辦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業務培訓會2021-10-29
- 上海證券交易所:50萬門檻不高 暫不引入T+02019-03-05
- 納斯達克證交所舉行敲鐘儀式慶祝中國春節2017-01-28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為“疫”而戰!泉州交警全面開展疫情防控交通2021-11-2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