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市黨代會報告提出的“整鎮推進鄉村振興”,日前,泉州市出臺《鄉村振興整鎮推進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扎實推進鄉村振興試點村、示范線基礎上,以鄉鎮為單位,全面啟動鄉村振興整鎮推進工作。
根據《意見》,按照“同步啟動、分類發展、重點培育、體系引導”的推進路徑,全市鄉鎮按城鄉融合型、工貿帶動型、農業生態型三種類型,到2022年底,培育21個不同類型的整鎮推進“五好”示范鄉鎮;2023年起,各縣(市、區)每年按鄉鎮總量15%左右比例進行推廣培育;到2025年,60%以上鄉鎮達到整鎮推進“五好”鄉鎮發展評價體系要求。(泉州晚報記者 許雅玲)
聚焦五大任務
構建鄉村振興新格局
根據《意見》,泉州市將聚焦富民產業發展好、鄉村建設提升好、鄉村文化傳承好、治理能力建設好、黨建統領發揮好等五大任務,構建“強鎮引領、以鎮帶村、連村成線、村興民富”的鄉村振興新格局。
發展富民鄉村產業。聚焦鄉村富民主導產業,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旅則旅。落實糧食生產和耕地保護任務,培育培優“一村一品”“一鎮一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積極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和促進農民增收,形成基地在農村、服務在鄉鎮、增收在農民的發展模式,主動融入特色現代農業“4222”產業工程,打造鄉村經濟中心。
提升鄉村建設品質。聚焦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突出“編好規劃、建好硬件、抓好軟件”,深入開展鄉村建設行動。推動城鄉互聯互通,加快完善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新一輪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統籌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資源優化配置,落實吸引人才返鄉留鄉政策,著力提高農民素質和技能,促進農村消費提質擴容,健全鄉村便民服務體系,完善服務運行機制,形成農村服務中心。
傳承鄉村優秀文化。聚焦新時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升綜合文化站建設,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發展鄉村文化事業;整合鄉土文化、民間工藝、非遺農遺等傳統元素,弘揚鄉村工匠傳統,傳承“師帶徒”模式,培育鄉村文化能人;以“農民豐收節”為載體,培植農事節慶活動品牌,開發文創體驗產品,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發展鄉村文化產業,形成鄉村文化中心。
加強治理能力建設。聚焦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行動,推動村民自治完善、鄉村法治提升、鄉村德治普及。強化鄉鎮組織、協調功能和議事協商、應急管理、平安建設、行政執法等能力建設,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在鄉村延伸,健全完善農村地區掃黑除惡常態化機制,不斷創新和完善鄉村治理制度,建設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善治鄉村,形成鄉村治理中心。
發揮黨建統領作用。聚焦鄉鎮黨委統領和服務功能,著力精準選人用人,配強帶頭人,建強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著力完善制度機制,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整合各類資源,激活鄉村發展潛能和活力;著力賦權增效,提升鄉村服務管理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打造鄉村黨建中心。
實施五大工程
分類型分階段培育
在具體推進過程中,我市將分階段培育試點鄉鎮,打造強鎮引領“678”示范工程。各縣(市、區)每年確定一批重點培育鄉鎮,分階段分類型梯次推進,到2022年底,全市重點打造6個農業生態型、7個工貿帶動型、8個城鄉融合型,共培育三種類型21個整鎮推進“五好”鄉鎮。通過試點示范和推廣提升,到2025年,農業生態型、工貿帶動型、城鄉融合型等三種類型鄉鎮達到整鎮推進發展水平的比例分別不低于各類型總量的50%、60%、70%。
累進制推動村村晉檔,實施以鎮帶村“123”升級工程。開展鄉村振興村莊建設整鎮評估工作,引導帶動全市村莊分別加快提檔升級到1.0版(合格村)、2.0版(示范村)、3.0版(標桿村)。通過系統評估、全面體檢,到2022年底,各鄉鎮培育1個以上3.0版,鄉村振興試點村基本達到2.0版,全市80%以上村達到1.0版。到2025年底,各鄉鎮培育2個以上3.0版,50%以上村達到2.0版,全市所有村實現1.0版全覆蓋。連村成線,全力打造鄉村振興精品示范線。
抱團式壯大集體經濟,實施村興民富“251”增收工程。緊盯村集體經營性收入20萬元、50萬元和100萬元,到2022年底,全市村集體經營性收入20萬元基本覆蓋,50萬元以上村達到20%,百萬村財達到150個以上。到2025年底,全市村集體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村達到30%以上,百萬村財達到300個以上。
片區化推進風貌管控,實施裸房整治“133”清零工程。全市133個鄉鎮的鎮域中心建成區開展存量裸房集中攻堅整治,加強鎮域中心建設品質管理,綜合提升居住、交通、水環境、風貌和管理品質,打造閩南派民居集群,到2022年底,實現所有鎮域中心建成區裸房“零存量”。按照“三年過半、五年基本完成”裸房整治目標,鄉村振興試點村、示范線、重點交通沿線村,2023年底完成存量裸房基本清零;到2025年底,實現全鎮域裸房“零存量”,打造一批具有閩南特色的街區、民居集群。
創新性探索建設模式,啟動共建共享“1+3”結對工程。每個整鎮推進創建鄉鎮由1名縣級領導牽頭協調組成工作專班,安排3家以上共建單位(1家縣級以上國有企業、1家金融機構和1個縣直以上單位)掛鉤合作。以國有企業為鄉村建設投融資主體,金融機構為創建鄉鎮提升金融服務,開發切合泉州鄉村實際的金融產品,鼓勵引導社會資本投入鄉村振興,積極向政策性銀行爭取長期低息融資貸款。集成打造一批特色鎮域主題IP,推進一批重大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策劃并引進一批鄉村產業項目。
細化評價體系
打造“五好”鄉鎮
根據《泉州市鄉村振興整鎮推進“五好”鄉鎮發展評價體系》,富民產業發展好的鄉鎮,需要在完成糧食生產和耕地保護任務、發展主導產業和培育新業態、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高質量促進農民增收四方面達到一定共性指標和差異指標。特別是在主導產業上,城鄉融合型鄉鎮要探索發展都市農業、休閑農業;工貿帶動型鄉鎮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農業生態型鄉鎮推進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及農產品電商出村進城等。
此外,鄉村建設提升好的鄉鎮,主要從國土空間規劃和風貌管控、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配套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四方面進行評價;鄉村文化傳承好的鄉鎮,主要從弘揚時代新風、保護與傳承傳統文化、文化設施建設和文化活動、鄉村人才培育四方面進行評價;治理能力建設好的鄉鎮,主要從議事協調和應急管理能力建設、平安法制能力建設、行政執法能力建設、村級自治能力建設四方面進行評價;黨建統領發揮好的鄉鎮,主要從基層黨建建設水平、抓鄉促村成效、提升黨建中心功能、創新建設經營模式四方面進行評價。
責任編輯:唐秀敏
- 福州:“姐妹鄉伴”項目拓展到100多個村2021-11-22
- 全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暨農村建設品質提升工作推進會召開2021-11-19
- 長樂首占鎮黃李村破解鄉村振興雙贏密碼2021-11-16
- 連江縣供電公司:電力發展跑出“加速度” 助力鄉村振興駛入“快車道”2021-11-12
- 福建首個“海歸專家鄉村振興服務中心和工作站”成立2021-11-11
- 福建首次開展金融支持鄉村振興評估 三家銀行獲“星級”稱號2021-11-10
- 發揮民主黨派優勢 助力鄉村振興2021-11-08
- 福建省鄉村振興熱度指數發布 連江永泰羅源榜上有名2021-11-05
- 詳解福建省鄉村振興熱度指數:用科學標尺給百姓“好口碑”劃上刻度2021-11-05
- 福建省鄉村振興熱度指數評價結果出爐 武夷山、壽寧、順昌等縣綜合排名前十2021-11-05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為“疫”而戰!泉州交警全面開展疫情防控交通2021-11-2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