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2月13日(福建日報記者 何祖謀 何金)11月27日凌晨,泉州市消防救援支隊特勤大隊二站站長助理、三級消防長張曉杰在晉江市陳埭鎮一工廠發生火災救援中英勇犧牲,生命永遠定格在36歲。在生死考驗面前,他用生命詮釋了最美逆行,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人民消防為人民”的錚錚誓言。
11月29日,應急管理部政治部批準張曉杰同志為烈士。
12月1日,張曉杰烈士告別儀式在泉州市殯儀館舉行,戰友和素不相識的群眾,趕來送別這位在烈火中犧牲的英雄。在告別儀式現場,一副挽聯讓人淚目——“勇挑重擔烈士丹心感刺桐,牢記使命赴湯蹈火為人民”,這就是張曉杰的真實寫照。
12月6日,應急管理部給張曉杰同志追記個人一等功。
把生的機會留給戰友
每一場災難,都是瞬息萬變的戰場;每一次救援,都是生死以赴的逆行。而每一次逆行,我們都祈禱平安歸來。可是,這一次,我們卻等不到張曉杰的歸來,危難時刻,他把生的機會留給了戰友。
張曉杰是漳州詔安人,出生于1985年,2003年12月加入消防隊伍,2009年7月入黨。36歲的人生,入伍18年,他把整個青春和夢想都奉獻給了消防救援事業,累計參加滅火救援行動5300余起。
每當遇到重大險情時,隊友們常常能聽到張曉杰說過的一句話——“我經驗比較豐富,我上”。
11月26日20時45分,泉州市消防救援支隊指揮中心接到報警,晉江市陳埭鎮一工廠發生火災,三層的框架結構建筑物很快形成立體燃燒,隨時可能向毗鄰的廠房、住宅蔓延。
張曉杰所在的特勤二站接到增援指令后火速集結,三輛消防車第一時間出動,張曉杰駕駛著操作難度最高的高噴消防車,向火場進發。
著火廠房內部可燃物多,火災荷載大,起火后產生大量高溫濃煙,眼看火勢一時難以控制。“我經驗比較豐富,我上。”張曉杰主動申請火場內攻任務,他帶領攻堅組在建筑物一樓西側設置水槍陣地,堵截火勢蔓延。由于空氣呼吸器只能支撐20分鐘,張曉杰先后兩次到火場外更換,情況緊急,他直接搶走年輕戰友的空氣呼吸器喊道:“你留在外面,我進場就行!”
天有不測風云。27日零時20分左右,現場風力突然增大、風向急變,短時間內大量高溫濃煙撲向張曉杰所在的方向,水槍陣地周邊的塑料米堆垛瞬間轟燃。
“曉杰!曉杰!曉杰!”在嘈雜的燃燒物炸裂聲中,戰友們聲嘶力竭地喊著張曉杰的名字,但沒有任何回應。“水槍掩護,我們先后四組進入火場,才找到趴倒在火場的曉杰。”消防員黃志立掩面而泣。
“曉杰犧牲前連續三個周末都在站里執勤,在犧牲前一天,我還催他回家休息,他說駕駛員人手緊張,執意要留下來。”特勤二站指導員陳加平說,“當時張曉杰的主要任務是做好后勤水援,但為了盡快將火勢控制住,他毅然決然地爭搶著沖進火場,把生的機會留給了戰友。”
救人的堅定信念
“每次救援現場,當我們往里沖,看到老百姓往外逃生時,我腦中就只有一個念頭:快點把火撲滅,把人救出來。”這是張曉杰生前談到工作時常說的一句話。
在18年的消防工作中,張曉杰始終勤勉敬業,無私奉獻,英勇頑強,沖鋒在前,用自己的全部心血投身消防救援事業,時刻堅守滅火救援一線崗位,在一場場滅火救援戰斗中經受住了各種考驗。
在去年一次建筑坍塌事故救援現場,張曉杰帶著搜救組的隊友,從正面斜坡3層樓高的地方展開搜救。他們利用破拆器材救出4名男子后,又在一處縫隙間發現一人被困,該男子正發出微弱的呼救聲。經過勘查,被困人員頭部朝下,小臂血流不止,身體被墻體、床板、隔板擠壓,隨時都有滑落的危險。張曉杰不顧個人安危,強行擠入縫隙,用手緊緊托住男子肩膀,防止其下滑。同時,他用身體撐起壓住被困人員的石板,用斷鏈剪、切割機等工具切割埋壓物,同一個動作堅持了一個多小時,直到被困人員被順利救出。“那一次救援加重了張曉杰本就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他一直拖著沒去治療,就怕耽誤隊站的救援任務。”戰友林偉浩說。
2020年7月9日,南平市遭遇洪災,邵武市水北鎮故縣村一石墨廠也是受災地之一,作為前置增援力量的張曉杰帶領救援小組,蹚過齊腰的洪水,“五進五出”,與戰友們一起成功營救出79名被困群眾。7月13日,江西省余干縣、鄱陽縣汛情告急。張曉杰不顧疲倦,隨隊轉戰增援,連續奮戰。在堤壩一線,他帶領戰斗小組頂著烈日酷暑開展作業,與戰友共同用沙袋加固滲水堤壩,協助做好救災物資搬運工作,用實際行動贏得黨和人民的高度肯定。
“我們做救援工作的,對家人都是報喜不報憂。”每次出警,張曉杰都不讓家人知道,怕他們擔心,為此他也深感愧疚。2015年,在一起重大化工事故處置中,張曉杰瞞著新婚的妻子,與戰友趕赴增援,不畏艱險,連續作戰2天3夜,成功撲滅大火。戰斗結束回家后,張曉杰一進門就被老婆罵了:“你去滅那么大的火,要給我說下呀。”雖被老婆責備,但張曉杰心里卻洋溢著勝利的喜悅。
2008年5月12日,張曉杰正在南京士官學校就讀滅火救援專業,當他聽聞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震消息時,第一時間向上級領導遞交請戰書,與200多名戰友共同奔赴救援一線。在救援過程中,張曉杰爭分奪秒,不顧傷痛,徒步穿越泥石流災害區,在廢墟中徒手尋人,竭盡全力參與救援。
救援結束后,他心系災區建設,舍小家、為大家,主動請纓參加災后重建工作,每日開展消防安全巡查,耐心細致地幫助駐地群眾解決消防安全隱患,宣傳消防安全知識。他把駐地群眾的冷暖時刻放在心上,常常去看望生活困難的住戶,幫他們提水、劈柴、收拾房屋、洗米做飯。只要群眾向他開口,他從來沒有說過一個“不”字。
無所不能的老兵
“想要別人尊重你、認同你,首先你自己各方面得過硬,這是基本。”這是張曉杰的座右銘,也是他常常對其他戰友說的話。
為更好履行站長助理職責,他對隊站的每一項工作都盡心研究,熟練掌握。憑借18年的滅火救援經驗,定期組織指戰員對轄區情況進行水源、道路等“六熟悉”,做到了如指掌,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并協助隊站干部修訂滅火作戰計劃和搶險救援預案,讓每一個預案都更加貼合實際,更加科學合理。“在車輛維護使用上,曉杰總是犧牲個人休息時間,認真鉆研每一部執勤車輛,帶領新駕駛員一部車一部車地講解使用事項和故障排除。”陳加平說,在張曉杰帶領下,隊站駕駛員很快掌握了車輛基本故障的維修技術。
張曉杰還是支隊少有的能夠駕駛中巴車的A1證駕駛員。有一次,他剛剛駕駛中巴車完成勤務任務歸隊,隊站就接到一起警情,沒有絲毫猶豫,他顧不上休息,馬上穿上戰斗服駕駛消防車隨隊前往火災現場。此外,他還取得了中國民用航空局頒發的無人機飛手最高級別AOPA駕駛證。
說到張曉杰,全站人員都叫他“無所不能的張助理”,只要有他在,就沒有解決不了的事情。“在消防業務方面,可以說,曉杰是一個非常執著的人。”特勤大隊大隊長林延峰告訴記者。
今年11月,泉州市消防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即將開賽,隊里把競賽集訓任務交給了張曉杰。張曉杰既當戰斗員又當教練員,他仔細揣摩每一個比賽項目,認真研究每一個動作細節,和隊員們一起刻苦訓練,積極備戰。他利用休息時間加班加點、反復練習,訓練到深夜12點多是常有的事。有時候有了新想法和好點子,不管多晚,他總是第一時間沖向訓練場試驗。
在日常的訓練中,有時候,一些年輕消防員也會有些抱怨,覺得多練十次、百次,只為了提高幾秒鐘的成績,沒有實際意義。每當這樣的時刻,張曉杰總是嚴肅認真地說,“練為戰”不是一句空話,我們今天多花一分鐘時間練習技能,在今后的火場上,可能就會快一分鐘時間搶救群眾,而這一分鐘,也許就是一條生命!在新型災害救援訓練中,他手把手教消防員如何在水域救援中扶住被困人員腋下,以提高救援成功率;他帶領消防員苦練繩索使用技巧,模擬山岳救援實景;他向消防員耐心講解車輛內部構造,傳授故障維修技術,以應對交通事故救援……
林延峰說,在張曉杰的傳幫帶下,隊站消防員越來越明白勤學苦練的意義,越來越投入每一次訓練。在泉州市消防行業職業技能競賽中,泉州市消防救援支隊特勤大隊也取得了全市團體第一名的優異成績。
記者手記>>>
在烈火中永生
□何金
連日來,福建日報記者在張曉杰生前的營區采訪,感受著巨大的心靈沖擊與震撼。
營區里,他的名字仍舊張貼在月度考核榜中,然而,戰友們眼中那個“無所不能”的老兵,卻永遠與我們告別了。面對這場無情大火,面對進與退的抉擇,張曉杰始終恪守“對黨忠誠”的莊嚴承諾;面對生與死的考驗,他始終牢記“赴湯蹈火”的神圣使命;面對血與火的洗禮,他始終不忘“竭誠為民”的優良作風。
在烈火熊焰中,張曉杰同志用生命譜寫了“人民消防為人民”的壯麗篇章。在我們身邊,正是有了一群像張曉杰這樣的人,他們守護著我們的工廠、社區,守護著整座城市,才有了我們安全的環境和美好的生活。
生命的意義,很大程度上,也許并不在長度,而在厚度。采訪中,一位自發參與悼念活動的大學生對記者說,張曉杰將生命獻給了他深愛的消防事業,他的英雄壯舉讓我們變得更加堅強,也讓我們更懂得了生命的意義。
張曉杰犧牲了,但他還活著,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廈客專新泉州東站加快建設2021-12-11
- 中國人愛去的20個城市揭曉 泉州入選“最佳新晉目的地”2021-12-10
- 打好“新僑牌”泉州全力推動絲路新生代涵養工作2021-12-01
- 打好“新僑牌” 泉州全力推動絲路新生代涵養工作2021-11-30
- 泉州:非公企業完成“黨建入章”1.05萬家2021-11-29
- 泉州獲批組建高效太陽電池裝備與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2021-11-26
- 2021泉州洛江文旅消費季系列活動開啟2021-11-23
- 泉州提線木偶戲:指尖懸絲 演繹人間悲喜2021-11-17
- 泉州啟動2021年文化和旅游消費季2021-11-16
- 泉州蟳埔:行走的風景線2021-11-12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泉州:非公企業完成“黨建入章”1.05萬家2021-12-1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