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動號角吹響,泉州以科技創新為引領,邁進了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黃金期。全市上下以該行動為主線,堅持“快”字為先、“優”字為要、“實”字為本,全面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務效能、提增發展效益,把效率、效能、效益要求貫穿全年各項工作,與“強產業、興城市”雙輪驅動有效融合,進一步掀起創新創業創造熱潮,奮力實現“開門穩”“開門紅”,以實實在在的成果檢驗行動成效。
【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 基本恢復正常生產
在扛起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主力軍擔當的過程中,泉州大力實施“綠色數字技改”專項行動,政企攜手,積極提升效率、效能、效益。在此帶動下,不少企業年后提前開足馬力,智能數控水平提升帶來的人力成本節省,也進一步推動企業節后“早開機、開滿機”。截至27日,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基本恢復正常生產。
在泉州臺商投資區,舒華體育公司產能快速恢復,這不僅得益于政府對留泉過年的省外員工給予獎勵補助,更是倚賴企業不斷提升數字化、智能化水平。近年來,各級工信、人社等部門不斷加大智能化改造補助力度,舒華也加快改造步伐,投資建設電動跑步機自動化生產流水線,并配備自動裁管機、激光切割機、自動焊接機、自動彎管機、注塑機等先進設備,不僅保障產品質量、提升生產效率,也節省了人工。以最耗費人工的焊接工序為例,兩支機械臂上下翻動,不一會兒就完成了跑步機車架焊接工作,節省人力的同時至少提升了50%的生產效率。
在惠安,福建新同興針紡織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早已忙碌起來,工人們在大圓織布機之間工作,多臺裝卸機來回穿梭,將加工好的坯布堆放整齊。織布機實現了全自動化生產,一名工人可以同時看管十幾臺織布機,真正實現“又快又好”。
在晉江,華宇織造有限公司的智能在線監測場景近日入圍工信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的《2021年度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工廠揭榜單位和優秀場景名單》。走進華宇織造車間,幾百臺經編設備飛速運行,設備上藏著“多雙眼睛”,13個攝像頭實時在線采集生產流程,實時在線檢測,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據悉,實施數字化生產以來,華宇織造的產品研制周期從平均30天縮減到15天,產品不良率從25%減少到5%,設備能耗降低23.53%。
【優】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比增超五成
科技創新是“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的一把利器,更是做強做優產業的第一動力。而作為衡量一個地區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高新技術企業是做好產業“優”字文章的關鍵。
近日,泉州市812家企業通過2021年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同比增長56.5%,全市高企保有量達1630家。至此,我市2021年高企培育增量、增速、存量等三項重要指標均創歷史新高,超額完成“年度新增高企500家,全市高企保有量突破1500家”的目標任務。
伴隨著高企持續擴容,泉州科技創新活力持續迸發。去年6月份,在位于晉江的福建夜光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端產品五類鉆石級全棱鏡反光膜的技術難關被成功突破。“交通工程中的標志標牌需要大量使用反光材料,常年來國內中高端反光材料(微棱鏡型、全棱鏡型)的市場份額掌握在外企手中,原因是中高端反光材料存在著較高的技術壁壘,一般企業難以攻克。”公司副總經理劉鎧介紹,2016年對企業來說是極具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在當年入選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后,夜光達依托高企政策的持續加持,不斷加大反光材料研發投入,建立院士工作站,累計攬獲79項技術專利,研發能力大大躍升。
近年來,夜光達還參與制定行業國家標準,修改制定《警服雨衣》相關標準,使國內警用雨衣使用的反光條帶由一代玻璃微珠反光材料升級到二代的微棱鏡型,大大提高了警用雨衣的安全性。
技術的不斷突破很快產生效益上的回報。2020年1月份,夜光達位于晉江經濟開發區時尚服飾織造園的新廠區竣工投產,直接帶動企業產值提升50%,突破7億元大關,經研發突破的新產品單價提升3倍。劉鎧說:“我們始終相信技術的力量,未來企業還將不斷加大科技研發力度,將其當做持續發展的生命線。”
【實】安溪實現省級工程研究中心“零突破”
在“強產業、興城市”雙輪驅動主戰場上全面提增發展效益,來不得水分、務不得虛功,尤其是在新型工業化這篇文章上做實功,大有裨益。
沒有陽光,沒有土壤,生菜、西紅柿、小黃瓜等蔬菜卻能綠意盎然、生機勃勃。在泉州芯谷安溪園區的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車間里,就可以目睹到現代農業最新發展模式的奇妙景觀。十萬級凈化的植物工廠里,一排排栽培模組高立,借助計算機對植物生育的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濃度以及營養液等環境條件自動控制,就能生產出健康、可口的蔬菜。這一目前全球領先的植物工廠,不僅節約了大量土地,更大幅提升了產出效益。就在近日,省發改委公布了2021年福建省工程研究中心名單。該企業的福建省植物工廠智能裝備工程研究中心位列其中,系此次泉州市唯一獲評省級工程研究中心的科創平臺,同時也實現了安溪縣省級工程研究中心“零”的突破。
植物工廠是未來農業的重要發展方向。據了解,中科生物聯合中科院植物所成立光生物產業研究院,下設種植技術研發中心、智能裝備研發中心、創新藥物研發中心,擁有130余人的研發團隊,專注于光生物學應用、室內農業人工智能技術、植物生長照明與環境控制等研究,為復雜的室內農業提供簡單的解決方案,推動農業生產技術變革。目前,企業已建成研發平臺2.3萬平方米,自建及對外商業輸出植物工廠系統解決方案面積達到15萬平方米,在植物光配方與照明燈具、專用營養液與管理、栽培技術研發與生產模式、立體式模組化智能生產系統裝備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共申請專利510項。植物工廠設備已向美國、日本、新加坡、南非、愛爾蘭、阿聯酋等33個國家和地區出口。
此次,植物工廠智能裝備工程研究中心躋身省級工程研究中心,無疑為該產業提質增效插上了“翅膀”。通過該工程研究中心的技術輻射、帶動作用,植物工廠領域的高層次人才團隊有望進一步向我市匯集,推動產業的技術進步和轉型升級。(泉州晚報記者 陳林森 王樹帆 游怡冰)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泉州明年規上工業企業入園率提升至50%2022-02-10
- 廈門工業企業春節用工有補貼 最高可領50萬元2022-01-10
- 廈門:工業企業技改補助開始申報 最高達2000萬元2022-01-10
- 廈門先行撥付工業企業技改補助 最高兩千萬2021-10-21
- 泉州1-7月規模以上工業 多項效益指標向好2021-09-09
- 上半年晉江產值超億元工業企業達753家 同比增加129家2021-08-17
- 漳州市領導深入云霄工業企業開展調研幫扶2021-08-10
- 漳州:出臺措施扶持新增新上規模工業企業2021-08-10
- ?廈門出臺措施促進工業企業降本增效 最高補助2000萬2021-06-23
- 漳州規模工業企業3月上旬可全部實現復工2021-03-02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泉州市泉港區前黃鎮:河道常態化保潔 共護碧2022-02-2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