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泉州上下牢記囑托,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
“我們把上百億元的大型文旅項目布局在泉州,看中的就是這里有別人搬不走的優勢。”今年春節期間,位于泉州臺商投資區的歐樂堡海洋王國樂園每天涌入上萬名游客,讓從山東轉戰福建的八仙過海旅游集團董事長李海鋒投資信心高漲。
李海鋒口中“別人搬不走的優勢”,源于當下泉州牢牢把握住20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親自調研總結提出的“晉江經驗”精髓,充分發揮民營經濟發達、世界文化遺產城市歷史厚重、在外泉商和港澳臺僑資源豐富等“三個比較優勢”,做好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兩篇文章”,以“強產業、興城市”雙輪驅動為路徑,實現當好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主力軍“一個目標”。
今年2月8日,正月初八,市委、市政府即召開全市“強產業、興城市”雙輪驅動動員大會,讓產業與城市如“車之雙輪、鳥之雙翼”,互相依存、互相促進。作為重要抓手,“項目攻堅2022”和“抓城建提品質”“抓開放招商促項目落地”“加快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等“1+3”專項行動全面鋪開,為泉州產業集聚發展和城市提升能級品質匯聚新動能、新優勢。包括八仙過海在內,無數的企業迎來了新一輪發展機遇;不論新老泉州人,全民將共享更有溫度的城市、更具質感的生活。
強產業
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新興產業集群集聚、未來新經濟新動能培育壯大
仲夏泉州,刺桐大地處處涌動著項目建設熱潮。就在不久前,全市通過視頻連線集中開工總投資達1033億元的178個重大項目,其中產業項目占比達七成之多。今天的項目數量就是明天的經濟總量,今天的投資結構就是明天的產業結構。一段時間來,全市各級各部門堅持項目為先、項目為基、項目為要,持續抓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新興產業集群集聚、未來新經濟新動能培育壯大,“產業筋骨”愈發強健,“發展脊梁”更加挺拔。
把強攻產業作為“頭等事”。全市圍繞電子信息、石油化工與新材料新能源、金融與新興產業、紡織鞋服、建材家居與工藝制品、裝備制造、食品飲料與生物醫藥、現代服務業及數字經濟、海洋經濟、綠色經濟、文旅經濟等“8+4”現代產業體系,一產一策一專班、一規劃一計劃一方案、一產業一平臺一園區一基金,全面加快強鏈延鏈補鏈擴鏈。數字、科技、品牌、藝術、資本五大賦能之下,企業增資擴產、提質強產之路越走越寬。“改變冰雪運動不出山海關”,安踏謹記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全國兩會上的鼓舞,抓住今年北京冬奧會機遇,贊助一系列賽場制服和運動裝備,崛起冰雪產業,帶動冰雪消費,打開了3億人的冰雪市場。不只安踏,盼盼食品、舒華體育、德化陶瓷吉祥物“冰墩墩”等“泉州元素”同樣大放異彩。“皮革加工制造過程中會產生許多邊角料,可否變廢為寶、循環利用?”這樣的思考,則讓福建億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綠色數字技改中,嘗到了“再生皮革”備受國際品牌認可和歡迎的甜頭。放眼整個泉州,前4個月,全市工業投資增速已達36.1%,位居全省首位,其中技改投資增速達42.5%,位居全省第二。
把招商引資作為“生命線”。全市堅持招大引強與招新引高結合、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并舉、優選增量與做大存量并重、本土企業與新招企業一視同仁,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姿態吸引海內外企業來泉投資,錨定全年新簽招商項目2000個、總投資超1萬億元,同時簽約落地100個投資20億元以上項目。粵港澳招商推介會征集簽約80個項目、總投資1081.8億元;泉州市民營經濟發展大會簽訂15個民企重大項目;泉州市與省屬國有企業項目對接活動簽約23個項目、總投資超600億元;2022年重大項目“云簽約”活動簽下380個項目、總投資超3000億元;泉州金控集團驅動“資本+科技+招商”投資,聚焦光芯片、激光顯示等新興產業,以及城市更新、園區建設等領域,落實對外投資27.67億元,同比增長100.9%……短短半年時間,央企國企民企僑企齊上陣,全員招商勢如破竹。截至5月31日,全市已累計簽約項目932個、投資總額6952.91億元。一個個優質項目落地泉州,厚植了產業生態土壤,增強了產業吸附力。
把工業園區作為“主戰場”。全市抓好“規劃、規范、提升、示范、招商”5個環節,建設一批符合產業發展需求、高標準設計的標準廠房、研發樓房、標準公寓房,打造一批產業綜合體和創新綜合體,進一步重塑產業發展物理空間。南安奧飛智能衛浴產業園一期9棟標準廠房已封頂,同步完成七成招商任務;永春智能陶瓷家居產業園著力建設集眾創空間、智造工廠和新型孵化器于一體的標準化示范園區;鯉城區高新區科創中心緊盯光電子信息產業,將為企業提供五星級工業廠房;泉州芯谷安溪分園區二期采取“園中園”和“邊入駐邊招商”模式,已促成4家企業入駐,并根據企業生產要求訂制標準化廠房……首批14個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試點園區項目年底前可基本建成,有望將全市規上工業企業入園率提升至35%、在園規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占比提升至50%。
涉淺水者得魚蝦,涉深水者得蛟龍。揚帆直入新型工業化的藍海,泉州未來可期。
興城市
做大做強中心城區、做實做優次中心組團、做精做美小城鎮和新農村
產業強為城市固根基,城市興則為產業添后勁。興城市,關鍵在于提升城市的能級和品質,增強城市集聚力、帶動力、影響力。以此為落腳點,今年以來,泉州樹牢“精明緊湊”城市發展理念,圍繞構建梯次結構、分工合理、功能互補的城鎮體系,持續做大做強中心城區、做實做優次中心組團、做精做美小城鎮和新農村,各縣域堅持差異化定位、特色化發展,合理配置資源要素,實現協同健康發展。
中心市區開發建設“一體化”。通過創新“規劃一張圖、供地一個口、資金一個池、建設一盤棋”的一體化體制,環灣區域全面實行統管統籌,堅持產業培育、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配套、生態環境“四個優先”,采取“自上而下”謀劃和“自下而上”策劃相結合的方式征集篩選項目,建立城建項目“謀劃策劃—建設推進—移交管理—考核評價”全過程工作機制,加快建設高品質“兩江一灣”海絲新城。此間,東海城東片區致力“一年突破、三年起勢、五年成形”,崛起為雙輪驅動的示范標桿。身處核心區的中央商務區迅速拉開繁榮發展帷幕——泉州新科技館開館數月,吸引超5萬人次青少年等群體感知科技魅力;《永不消逝的電波》《只此青綠》等國內頂尖優質劇目登陸泉州大劇院、“四朵金花”星空音樂會亮相泉州市公共文化中心中央廣場,豐富市民文化大餐;蔡國強藝術中心落戶,有望舉辦世界性展覽,為城市藝術氛圍營造加分。
城鄉品質提升亮出“八大招”。放眼全市,“抓城建提品質”已向東海核心區提質、古城提質、片區更新、老舊小區(片區)改造、“聚城暢通”及綜合交通體系提升、生態人文空間提升、村鎮建設、縣域特色亮點等八個方面全面鋪開,下達第一批總投資3551.7億元、年度計劃投資554.7億元的項目741個。“留、改、提、拆、建”差異化改造、“投、規、建、管、養、監”統籌并重的理念,在古城提質行動中尤為凸顯。5月中旬,隨著象峰巷五根電線桿拆除,從巷口望向開元寺東塔的視線不再被遮擋。通過這樣的“去破去亂去雜”街巷提升綜合整治工程,古城大部分老舊街巷實現了人居環境和居住功能的雙提升。目前,首批中山路周邊29條街巷提升綜合整治工程已接近尾聲,金魚巷微改造工程還獲得中國建筑學會“建筑設計獎”一等獎,而中山南路及周邊45條街巷綜合整治分區二和分區三的20條街巷、二郎巷市政改造、古城片區雨污分流改造等新一批20個項目正陸續開工。
群眾美好幸福生活“三感強”。做實精心規劃、精致建設、精細管理、精美呈現、精明增長,城鄉建設有了品位,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自然就有品質。今年,全市組織實施785個涉及城市更新工程、新區拓展工程、生態連綿工程、交通通達工程、安全韌性工程等方面的項目,樁樁件件暖民心。211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8個棚戶區城中村改造項目及城鎮污水收集處理提質增效、城鎮黑臭水體綜合治理攻堅、市區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綠滿泉城和照明亮化三年行動啟動,進一步改善居住環境;總投資1691億元、年度計劃投資89億元的53個“聚城暢通”項目有序推進,各縣域將更快融入中心市區高快一體交通路網;晉江南岸鯉城段景觀整治提升、晉江下游生態整治工程(二期)等項目的實施,扮靚環泉州灣生態連綿帶展示面;200個“黨建+”鄰里中心競相建設,營造15分鐘便民服務圈;133個鄉鎮政府所在地中心區域、479個四類重點村莊“裸房”可望清零。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以人為核心探路新型城鎮化,潤物無聲中,品質泉州日漸照進現實。(泉州晚報記者 陳林森 殷斯麒)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泉州扎實做好“兩穩一保一防”一線觀察2022-06-08
- 泉港區開展世界環境日暨河長制宣傳活動 2022-06-02
- 福建泉州:救助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勺嘴鷸2022-05-20
- 最新!70城房價出爐,福廈泉的情況是→2022-05-19
- 2022年 泉州24個片區更新實施大比拼2022-05-17
- 泉州為76萬多人做養老保險待遇領取資格靜默認證2022-05-13
- 中化學天辰泉州60萬噸/年環氧丙烷項目環境影響說明公示2022-05-11
- “數字泉州”建設提速 泉州市政府與數字扁擔簽署合作協議2022-04-28
- 福建泉州:全域解除防范區管理2022-04-22
- 福建泉州:減稅降費助力企業復工復產2022-04-20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讓孩子擁有幸福生活的能力-----德化縣第五實2022-06-0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