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企業零距離、服務項目零收費
“雙零”背后的“一號改革工程”
今年2月,泉州晉江經濟開發區服務企業零距離、服務項目零收費“雙零”服務機制作為泉州市營商環境創新實踐典型做法,入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1城市營商環境創新報告》,成為入選的41個創新案例之一。
借助這一機制,園區項目從策劃到落地的周期,由1年左右縮短到平均5個月;項目報建手續的辦理時限,從6個月縮短至3個月;項目各類手續代辦費用,從中介機構收取的10多萬元變成政府免費服務,讓企業切切實實享受到改革紅利。
“雙零”服務、“一路暢通”的惠企服務背后,是近年來泉州有序開展優化營商環境攻堅,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號改革工程”,積極學習對標先進水平,全面匯聚持續推動優化營商環境的強大合力,全力打造“審批更少、服務更優、體制更順、機制更活、效率更高”一流營商環境的縮影。
頂層設計 亮出“三張清單”
在泉州,“十分天下有其九”的民營經濟,依然是最大的特色、最大的優勢、最大的品牌、最大的活力源泉。去年以來,泉州深入開展民營經濟發展年、營商環境提升年,啟幕泉州市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實施自由裁量權規范、智慧政務、流程再造、工程建設審批、執法監管、市場減負增效、城市環境優化、營商環境創標八大攻堅行動,清晰描繪泉州營商環境建設的未來發展走向。
“頂層設計”和切實管用相結合、戰略定力和精準發力相結合、長遠謀劃和及時見效相結合,是泉州優化營商環境的根本遵循。
堅持高位推動,構建全方位改革推進機制——
泉州實行市委書記、市長“雙組長”推進機制,主要領導對營商環境重要問題親自協調、重要任務親自部署,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推進自由裁量權規范、工程項目審批、中介機構管理、惠企政策兌現等重點問題。同時,按照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相應成立17個工作專班,市直各部門和各縣(市、區)協同聯動,形成“領導小組全面統籌、專項小組協調推進、工作專班堅決落實、相關單位全力配合”的良好工作局面。
致力以刀刃向內的自我變革,在“解難題”上展現更大作為——
去年以來,泉州聚焦作風建設,著力破解堵點難點痛點問題。市紀委監委深入開展“優化營商環境點題整治”和“精準監督打通堵點、助推優化營商環境百日行動”,全面推行建立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三張清單”制度,對15個市直部門和161個縣直部門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專項巡察,推動“通堵疏脈”。
對照清單,“點題整治”效果顯現。今年以來,市紀委監委推動整治工作制度化常態化。按照“看態度、督進度、抓成效”思路,注重監督的時效性和實效性,組織市縣鄉三級監督力量,分階段分重點監督推動項目攻堅、城市建設、招商引資、園區建設等中心工作。第一季度,將項目攻堅納入政治監督內容,市紀委監委班子成員分別帶隊下沉各縣(市、區)、泉州開發區、泉州臺商投資區開展一線監督,共督查發現項目推進不力等相關問題36個,逐一明確責任單位、責任人并督促抓好整改。第二季度,為提速省在建重點、全省重大活動集中簽約和專項債券項目建設進度,會同市政府和發改、財政等部門組成4個工作組開展專項督查,現場協調解決3個問題,指導幫助8個項目,梳理12個事項提請市委市政府研究解決,向地方和部門交辦9個事項。
俯下身子 萬名干部進萬企
“把泉州人濃濃的人情味,轉化成厚厚的競爭力。”——去年10月9日,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的這一設想,進一步加快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打響“馬上就辦、泉心泉意”政務品牌。
9天后,一場覆蓋全市的“局長走流程”專項活動全面啟動,各縣(市、區)、泉州開發區、泉州臺商投資區366個部門的“一把手”以普通辦事人或陪辦人身份,線上、線下全程體驗各項審批服務辦事流程,部門“一把手”體驗行政審批服務事項1729個,解決行政審批服務問題479個,壓縮779個工作日、145個環節。今年以來,我市推動“局長走流程”活動常態化,并延伸開展“局長走基層”“局長—會長(行業協會)話營商”等系列活動,助推全市行政審批服務提速增效。
瞄準束縛企業發展、影響營商環境的條條框框,以數字化思維推進“放管服”體制機制改革,在泉州臺商投資區,我市率先建成融“惠企、便民、治理、監督”于一體的“親情家園”掌上智慧監督服務平臺,創新推出政策兌現、產業投資、廠房報建、產權登記、合同監督等五大數字化應用場景,全方位、全周期、全鏈條打造更加便利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搭建智慧“親情家園”打造數字營商環境這一做法,在近日入選省發改委2022年深化“放管服”改革重點任務推出的19個全省推廣借鑒典型案例。
聚焦惠企政策落實中存在的政策散、流程繁、環節多、到賬難等問題,泉州積極推行惠企政策“掌上提、在線批、直達付、全程督”服務,上線惠企政策直達兌現平臺,實現惠企政策兌付“不見面、不求人、不跑腿”,目前平臺注冊企業已超3200家,超900家企業進行線上申報,兌現審核獎補總資金超億元,兌現流程比線下壓縮50%以上。
在更廣的范圍,今年以來,結合“三提三效”,堅持重心下沉、服務下沉、資源下沉,轉變工作作風,強化精準服務,泉州組織開展“萬名干部進萬企”活動,實施市、縣(市、區)、鄉(鎮、街道)三級聯動,組織萬名干部,進萬家企業,對全市規模以上企業、商貿重點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全覆蓋、全掛鉤、全聯系”,推動企業增資擴產、提質強產,促進產業加快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司法溫度 打通“司法+征信”雙向綠色通道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這早已成為包括泉州政府部門在內的各方共識。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企業的創新活力。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全國人大代表劉建洋,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全國人大代表李建輝將泉州知識產權法庭的增設作為13個組團議案之一在兩會中呼吁提出。不少泉州籍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也積極為泉州知識產權法庭的設立助力發聲。近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批復,原則同意在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內設專門審理知識產權案件的機構,這意味著,泉州的企業可以在家門口辦理知識產權訴訟。
面對突如其來的本土疫情,泉州市司法部門首創在涉企辦案中應引入包容審慎理念,聯合相關部門出臺了《關于開通“司法+征信”雙向綠色通道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工作的意見》,開創新型檢察服務模式,打通惠企刑事政策落地難這一痛點。
在這一模式下,泉州市發改委指導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通過統合公共信用、金融信用及司法信用等多維度信用數據形成民營企業信用狀況精準畫像。銀監部門負責引導金融機構充分運用“企業信用畫像”服務,優化信貸流程,實現銀企融資需求的精準、安全匹配。
寬而有序、嚴而不苛,對信用良好的企業“不打攪”,對信用較差且風險較高的企業“精準重點關注”,泉州著力打造“親清護企”的企業發展環境。
在規范司法治理方面,泉州持續發力——
推行首次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行政處罰,為各類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企業、新業態企業營造更加寬松的制度環境,泉州建立市場主體經營容錯機制,公布不予處罰、從輕處罰和減輕處罰事項清單共計307項,推進執法力度與服務溫度的有效統一。
升級打造全國首創的跨域訴訟服務3.0版,在全市范圍內,當事人可就近或自愿選擇任何一家法院或人民法庭“一站式”辦理訴訟事務,實現訴訟“家家可以辦、家家一樣辦”,免去打官司特別是打異地官司來回奔波之苦、“主客場”差別對待之憂。
訴訟事項“一鍵辦”。作為2021全國政法智能化建設智慧法院創新案例,泉州中院開發“手機法院”微信小程序,解決當前訴訟小程序、APP、網站復雜繁多導致的“門難找”問題。當事人僅需點開“手機法院”小程序,即可辦理查詢案件進度和開庭公告、預約辦事、申請退費、提交電子材料、申請電子閱卷、區塊鏈存證等業務,也可直接跳轉訪問“移動微法院”“人民法院調解平臺”等小程序,讓足不出戶的“指尖上的訴訟”逐步成為現實。(泉州晚報記者 林書修 通訊員 余菁 余秋莎)
責任編輯:唐秀敏
- 福州市不動產登記和交易中心持續優化營商環境2022-07-05
- 泉州市委書記劉建洋調研優化營商環境工作2022-07-05
- “以僑為橋,以商招商”福州閩商招商推介會舉行2022-06-20
- 5名干部被處分!江西2地發布通報2022-06-20
- 1至5月漳州市新登記市場主體6.7萬戶 同比增長近七成2022-06-20
- 廈門細化落實《廈門經濟特區優化營商環境條例》2022-06-20
- 廈門細化落實《廈門經濟特區優化營商環境條例》2022-06-20
- 廈門市出臺方案全面提升營商環境數字化2022-06-17
- 廈門開展10個領域專項行動 打造營商環境創新標桿2022-06-17
- 福州市不動產登記和交易中心不斷優化營商環境2022-06-16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中建筑港攜手華僑大學“云講座”助力考生“大2022-07-0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