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閩南新聞>泉州新聞
      分享

      8月17日至18日,第十二屆海峽兩岸生物多樣性與森林保護文化研討會在德化舉辦。本屆研討會以“生物多樣性與融合發展”為主題,來自海峽兩岸近百名專家學者,圍繞兩岸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推動融合發展的探索實踐和做法成效進行深入探討,積極探索兩岸融合發展的創新舉措,助推兩岸合作領域的不斷拓展深化,助力構建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增進兩岸同胞的親情和福祉。

      第十二屆海峽兩岸生物多樣性與森林保護文化研討會在德化舉行

      兩岸專家學者研究交流生態保護和生態文化(陳小陽 攝)

      第十二屆海峽兩岸生物多樣性與森林保護文化研討會在德化舉行

      戴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黃腹角雉(林清賢 供圖)

      第十二屆海峽兩岸生物多樣性與森林保護文化研討會在德化舉行

      戴云山動植物資源豐富(黃雅瓊 攝)

      打造平臺 深化兩岸民間交流

      生物多樣性使地球充滿生機,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保護生物多樣性有助于維護地球家園,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綿亙德化縣境內的閩中屋脊戴云山脈,與臺灣山脈一水相隔、遙相呼應,是大陸連接臺灣“綠色血脈”的重要支撐。二者在生態系統、植被類型、動植物區系特征、動植物種類和群落分布等許多方面,有著較高的一致性。

      作為“第十四屆海峽論壇·海峽科技專家論壇”系列活動之一,兩岸生物多樣性與森林保護文化研討會自2009年由兩岸各界人士共同發起創辦,已成功舉辦十一屆,取得豐碩的成果,也吸引越來越多兩岸年輕人參與。每屆的主題雖不同,但主旨和核心始終不變,都是以生態保護和生態文化的研究交流為載體,不斷推進海峽兩岸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文明建設,共謀兩岸福祉。

      “生物多樣性保護與融合發展是一個繼往開來的命題,契合兩岸同胞的共同關切和殷殷期盼,需要接續奮斗、久久為功。”研討會上,福建省林業局副局長鄭健表示,福建與臺灣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承、商緣相連、法緣相循,融合發展根基厚重、愿景光明。以本次研討會為平臺,兩岸專家學者可共商生物多樣性保護大計,共促兩岸融合發展大勢,同心同行、攜手奮進,為深化閩臺林業領域的融合發展、助力打造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近年來,德化縣不斷加強與臺灣在陶瓷、生態、文旅、農業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創建了“海峽兩岸生物多樣性與森林保護文化研討會”“海峽兩岸青年陶瓷創客‘i-china’計劃”等合作交流平臺,與臺灣經貿投資往來、人文交流合作等各方面異彩紛呈、成效顯著,為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成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作出了有益探索和積極實踐。

      主辦方介紹,研討會的舉辦將有力推動海峽兩岸生物多樣性與融合發展的研究、交流與合作邁上新臺階,不斷深化和拓展海峽兩岸交流合作領域,不斷提升兩岸融合發展水平。未來,德化也將借助研討會、“i-china”計劃和正在籌建的閩臺歷史文化研究院德化分院等平臺與載體,進一步深化與臺灣在民間交往、生態建設、經貿往來、共襄發展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學術交流 共論生態與產業發展

      研討會上,與會的專家學者代表分別作了主旨報告,同時開展了廣泛的學術交流。

      閩江學院臺籍副教授黃嘉龍認為,海峽兩岸融合發展需要一系列的社會實踐過程。從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作用角度,要在生活、生產、生態三個層面,持續促進多元的兩岸民間交流。比如生活生產上可以從衣食住行育樂、農林漁牧生產,結合生態角度從兩岸合作研究、兩岸生態旅游、兩岸生態產業等各方面加強交流并相互學習。

      龍巖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教授黃可權指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保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必須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持續探索經濟生態化、生態經濟化的特色發展之路,把福建具有生物多樣性、優越生態環境的獨特優勢,轉化為鄉村振興和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實現經濟增長、山川增綠、產業增效、群眾增收。

      臺灣青年張宸睿從事野趣生境環境教育研究,在他看來,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產業發展應當以扶植在地產業為主,增加當地人的認同感且能獲得經濟上的反饋,了解保護生物多樣性也是提升在地經濟的一種方式,而且能額外得到其他產業鏈的孵化機會,例如有機農業、精致農業、加工業、旅游業等。

      同樣來自臺灣的維哲環境與設計理論研究室負責人張示霖表示,海峽兩岸的文化是共通不變。文化就是生活的方式,如食、衣、住、行、育、樂等方方面面的表現。因此,海峽兩岸要融合發展,首先得從共通的文化層面著手。“通過兩岸積極、有效地溝通與探討,借鑒參考發展經驗。”他希望能有更多的機會參與相關課題研究和實踐,為海峽兩岸的融合發展貢獻一份力量。(泉州晚報記者 許文龍 陳小陽 通訊員 林婉清 吳有森 程小嬌)

      責任編輯:唐秀敏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情聚八閩,共啟新程!福建省姓氏源流研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亚洲熟妇AV日韩熟妇在线| 亚洲欧美aⅴ在线资源| 亚洲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放| 亚洲av一本岛在线播放|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 久久综合日韩亚洲精品色|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17| 亚洲AV伊人久久青青草原|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综合网| 亚洲啪AV永久无码精品放毛片| 亚洲av日韩av无码av| 91亚洲自偷在线观看国产馆|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69| 亚洲黄色在线视频| 91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网址在线观看你懂的|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裸奔| 亚洲日韩aⅴ在线视频|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裸体艺术 |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小说| 亚洲美女免费视频|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社区|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无码| 亚洲精品美女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一区在线|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二区偷拍| 亚洲va在线va天堂va手机|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直接| 亚洲欧美自偷自拍另类视| 亚洲成AV人片在WWW|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久久精品|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视色| 亚洲国产精品狼友中文久久久|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 亚洲国产一成久久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清高APP|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四页| AV在线亚洲男人的天堂|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狠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