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體驗非物質文化遺產竹編編織
這個暑期,與這個季節的溫度同樣火熱的是博物館的人氣。昨日,記者從市文旅局獲悉,暑假期間,泉州中心市區三大博物館共接待游客219413人次,其中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接待160413人次,泉州市博物館接待29000人次,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接待30000人次。暑期博物館游熱潮的背后,反映了我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日益完善以及人們人文素養意識的提升。
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學員化身小小考古家,體驗模擬考古。
博物館游熱度高
暑期,泉州市的博物館啟智之旅成為本地市民及外來游客,特別是對歷史文化感興趣的人們的首選。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舉行的第23屆“海交館之友”研學夏令營得到30位小營員喜愛,他們在這里開啟了“我是世遺考古小‘鐵’粉”研學之旅。陳同學說,此次研學活動從模擬考古的微窗口,打開了他們對文化認識的大視野,更感受著世遺泉州深厚的文化底蘊,活動很有意義。
在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館,一撥又一撥市民游客前來游玩。館內,非遺技藝的傳承人一邊展示自己創作的非遺作品,一邊現場傳授創作經驗。不少小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前來感受匠心傳承,并積極參與妝糕人、花燈、雕塑等非遺項目制作體驗。
“暑期逛館人數比較多。”市文旅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這個夏天,博物館已成為眾多家長心目中的“遛娃好去處”。
來自江蘇的游客梁女士來泉州逛了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泉州市博物館、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她說:“參觀博物館是我最接近歷史的方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身上可以‘觸摸’到中國久遠的文脈、感知歷史沉淀的底蘊。”
多項活動聚集人氣
這個暑期,我市的各大博物館、圖書館開啟“暑假模式”,為孩子提供豐富多彩的公益課程,讓孩子們過上一個快樂的假期。比如: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推出的周末“非遺”培訓班,每個周末培訓的內容不同,有制作花燈、金蒼繡、木偶頭、漆線雕等培訓。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沙畫公益研習班、“我是世遺小小講解員”培訓班、“海交館之友”研學夏令營,得到眾多市民朋友的喜愛。泉州市博物館的紅色研學游、中國閩臺緣博物館的小小講解員培訓班同樣受到歡迎。
市文旅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博物館推出的系列活動帶熱了暑期游。從文旅市場反饋的信息來看,“文博游”正成為年輕人新寵。不管是博物館開啟的啟智之旅,還是博物館里的文物“動”起來、“活”起來,都在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打卡”博物館,成為文旅新時尚。
歷史記憶走進百姓生活
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泉州持之以恒地把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堅定地堅守傳統的同時,勇敢地創造未來,打造“觀傳統·思未來”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倡導博物館以高質量的文化供給,增進公眾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增強公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目前,我市登記備案的博物館共有18家(非國有博物館5家),現有國家定級博物館8家,其中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和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泉州借助多元的傳播方式,泉州的博物館扮好“文化中樞”的角色,文博工作者積極探索實踐“服務社會”的意識,共同在泉州文化歷史與人民群眾之間建立多元連接,讓參觀博物館成為生活方式,讓博物館真正成為文化中樞,讓更多的人通過活動,了解博物館、走進博物館、愛上博物館。
“讓市民游客體驗、互動,從而讓他們愛上博物館,帶熱了博物館游。”市文旅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為實現公眾與文物、傳統手工藝的“零距離”接觸,泉州的博物館推出了多項豐富有趣的社教和文創活動,吸引了眾多市民群眾觀看、踴躍參與,促使群眾進一步產生互動,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泉州晚報記者 王金植 (圖片由市文旅局提供))
責任編輯:唐秀敏
- 美媒:“9·11”紀念博物館因入不敷出關閉2022-08-19
- 英國倫敦一博物館同意歸還尼日利亞72件文物2022-08-08
- “泉州世界遺產日”主題活動今日啟動2022-07-25
- 福州古厝數字博物館平臺本月上線2022-07-15
- 漳州將新增一座中藥文化博物館2022-07-13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建成背后的故事2022-07-04
- 美國總統拜登簽署法案 推動建立亞太裔博物館2022-06-14
- 泉州市發布15條博物館研學旅游線路2022-05-20
- 連江丹陽“三寶”博物館開館2022-05-19
- 《福建省博物館概覽》首發 收錄福州31家博物館2022-05-19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建農林大學學子三下鄉:兒童心向黨 助力鄉2022-08-3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