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張網格服務卡,辦事、找人都很清楚、很方便。”家住晉江陳埭鎮洋埭村的陳女士在網格員的協助下,很快便完成了一張服裝店營業執照的辦理。開展網格化管理工作以來,洋埭村在細分76個三級網格黨群服務點的基礎上,給全村2580棟房屋都貼上網格公示卡。
“如何讓群眾生活和辦事更方便一些?如何讓群眾表達訴求的渠道更暢通一些?如何讓群眾感覺更平安、更幸福一些?”圍繞著這樣的工作目標,今年4月份以來,晉江市委派駐陳埭鎮洋埭村工作隊攜洋埭村將黨建引領網格管理工作作為社會基層治理的“一號工程”,并全力推進。
洋埭村現有常住人口5.3萬多人,是目前晉江市人口最多的村,其中,外來人口有4.5萬人。面對龐大的社會治理基數,以及“0313”疫情防控期間暴露出來的基層治理“短板”,工作隊駐村以來,積極探索網格化管理模式,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確保中心工作穿透直達到戶,推動基層治理“最后一米”走穩走實。
針對洋埭村人口多、流動快、管不透等問題,工作隊按照“便于管理、界定清晰、任務相當、類別集中、全面覆蓋、不留空白”的原則,打破原本以生產隊、房頭角落為依托的傳統管理模式,綜合地理空間、人口規模、居住群體等因素,構建三級網格管理體系,將全村劃分成8個二級網格、76個三級網格,把支部建到網格上,并實體化運轉。網格人員配置上,由村“兩委”擔任二級網格長,配備二級專職網格員24人、三級網格員275人,其中,企業、公寓等單位專屬網格員157人;同時,采取“常備+戰備”的方式,從全村的黨員、企業員工、新晉江人、轄區居民等人員中,招募儲備一批應急突擊志愿服務隊,戰時狀態就地轉化為專職網格員。
通過建立健全網格管理體系,洋埭村的網格化治理實現物理空間、工作力量、服務資源、信息數據的有機融合,讓網格治理“議事有去處、活動有場所”。
值得一提的是,洋埭村所有的二級網格黨群服務站均由群眾無償提供場所和捐建。
推進基層治理有效,重在“繡花功夫”、重在切實入微。在完善網格組織架構的基礎上,洋埭村全力打造“5分鐘服務圈”。近段時間以來,洋埭村每個網格內每棟房屋門口的網格公示卡陸續上墻。
“上面有網格長、網格員的聯系電話,還有網格黨群服務站的地址。確保群眾遇到緊急情況時,能夠快速找到網格員,我們也有專門的工作要求,網格員須第一時間答復群眾,及時為群眾解決生活生產大小事。”洋埭村駐村工作隊常務副隊長陳毅偉介紹,除了“線下”的網格公示卡,工作隊還按照“一個網格一個群”的原則,組織76個三級網格建立微信工作群,將轄區內的居民全部加入,第一時間傳達政策指令,同時了解群眾需求,快速響應解決,實現“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辦”。
為了及時落實落細群眾服務工作,洋埭村專門制定了工作機制,工作隊和全體網格人員按照“定人、定崗、定責”原則,壓實網格化管理“責任鏈”;各級網格執行問題上報、案卷建立、任務指派、調查落實、處理反饋、歸檔結案的閉環工作機制,確保“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著落”;全體網格員常態化開展日常巡查走訪、基礎信息采集、安全隱患排查等工作,聽民聲、解民憂,由“坐等群眾上門”到“主動到群眾中服務”,有效提升基層治理精細化水平。
此外,工作隊充分發揮網格化的優勢,依托8個二級網格分別作戰。在平時,通過“夜查行動”“敲門行動”“網格調解”“3分鐘核酸服務圈”等方式,廣泛調動網格員、黨員、志愿者等力量,扎實推進疫情防控、安全生產、社會治理等各項工作,齊心筑牢“安全底線”;在“戰”時,各網格服務站立即發揮“指揮中心”應急處前哨陣地作用,為防控指揮、宣傳動員、物資保障、群眾服務等提供綜合保障。
“我們的每一名網格工作人員既是‘戰斗員’‘宣傳員’,又是‘后勤保障員’,在新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里,大家齊心協力,全力讓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更暢通。”陳毅偉表示。(晉江經濟報記者 王詩偉 通訊員 李婉瑜)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泉州中心市區多處花海在社交平臺“出圈” 迎2022-10-2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