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2月26日訊(本網記者 施遠圻 林杰 通訊員 陳秋紅)“敢為天下人先,愛拼才會贏”道出了泉州人的拼搏奮斗精神,不少泉州人憑著“愛拼敢贏”這股闖勁,成功創業,為社會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來自惠安縣山霞鎮的鄉賢李宗海博士便是其中一員,現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博士生導師、科濟藥業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的他,于2021年6月帶領科濟藥業成功上市,致力于研發治愈腫瘤患者的創新藥物,實現了從一名腫瘤新藥研究專家到創新醫藥企業領軍者的蛻變。
李宗海在家鄉惠安接受采訪。東南網記者 林杰 攝
談成長:改變現狀,是一種使命
“人為什么能成長,就是因為有挑戰有困難,你才會想著辦法去解決它。”今年8月,從美國出差回到惠安老家探親的李宗海鄉賢如約接受采訪,談起如何從一個普通農家孩子成長為一名抗癌藥物研發專家,他內心那種挑戰和改變現狀的渴望依舊特別強烈。
現年48歲的李宗海出生于惠安縣山霞鎮一個農村家庭,家里有六個兄弟姐妹,他排名最小,一家老小都靠父母務農、做零工等微薄收入維持生計。
“后來為了改善生活,父母嘗試做點小生意,開店賣煤炭、水泥、石材,我青少年時也跟著賣過廢品、扛過水泥袋,半夜在崇山峻嶺中押車。那些都是靠苦力經營的小本生意,但能滿足基本生活需求。”李宗海說,小時候“耳濡目染”父母一輩盼望過上好日子,也激勵著他求學上進,使自己有一種使命感。
初中時,李宗海在惠安山霞中學就讀,并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荷山中學。經過三年高中努力學習,他考入湖南醫科大學(現為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預防醫學專業。
本科畢業后,李宗海選擇繼續讀書深造,此時的他沒有選擇深入學習預防醫學專業,而是選擇攻讀本校腫瘤研究所的碩士。研究生畢業后,李宗海的就業選擇又出人意料,去了一家民企藥廠從事基因工程創新藥物的研發工作。
李宗海博士在實驗室與同事交流。受訪者 供圖
“沒有選擇去醫院當醫生,是因為當時很多腫瘤沒有好的藥物,我想研發出可能治愈腫瘤患者的藥物。”李宗海說。兩年間,他如饑似渴地學習研究腫瘤創新藥物的各種知識和技術,但由于當時創新藥研發環境還不成熟,企業的支持資金也比較有限,因而他決定繼續深造。
2002年,李宗海考取了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師從著名的腫瘤分子生物學家、腫瘤基因治療奠基人之一顧健人院士。讀博期間,他篩選到了EGFR的靶向多肽GE11,已被國際上應用于基因治療、納米載體、給藥系統、靶向影像等研究中,是目前最為廣泛應用于靶向腫瘤研究的非天然靶向多肽。
李宗海博士。受訪者供圖
談目標:治愈腫瘤,讓患者用得起
2005年博士畢業后,李宗海的人生又面臨新的選擇,很多同學都選擇出國深造,而他則選擇留在國內,加入上海市腫瘤研究所(后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合并),從事研究工作,持續與腫瘤作“斗爭”。
為了盡快研發出可治愈腫瘤患者的新藥,李宗海也組建了生物治療實驗室,打造一個20多人的研發團隊。在2010年,他們開始進軍CAR-T細胞療法領域,這是一種能精準、快速、高效且有可能治愈癌癥的新型腫瘤免疫治療方法。
據了解,相對于血液瘤,實體瘤(如胃癌,肝癌)占人體腫瘤90%以上,往往預后更差,挑戰更大。為了解決這些病患需求,李宗海在開發血液瘤CAR-T產品的同時,把大量的研究瞄準更具有挑戰性的實體瘤。
做科研需要足夠的資金支持,2013年,李宗海和團隊在仁濟醫院拿到了CAR-T技術臨床研究的倫理批件,可卻面臨著沒有啟動資金這一問題。
為了心中理想,李宗海2014年帶領團隊創建科濟生物。同年,他發表了國際上第一篇針對肝細胞癌的CAR-T技術論文。次年5月,他們迎來了第一個膠質母細胞瘤病人,一個月后,迎來了第一個肝癌病人。2016年1月,科濟生物還獲得外部機構的資金支持。隨后,他們不斷拓展臨床試驗范圍,包括胃癌、胰腺癌等。
李宗海在會議上發言。受訪者 供圖
2021年6月18日,在李宗海的帶領下,科濟藥業控股有限公司(簡稱“科濟藥業”)在港交所主板成功上市。
“對于科濟來說,上市是一個新的起點。我們將以上市為契機,整合各方資源、快速推進現有臨床試驗候選產品上市;同時,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開發更多有望治愈腫瘤患者的創新藥物,濟世救人。”
李宗海說,在全球醫藥領域,有將近一半的投資資金放在腫瘤研究領域,我們也希望能在腫瘤藥物投入臨床方面帶來革命性的變化,不但要治愈患者,還要讓患者用得起。
圖為科濟藥業上市當天,李宗海與家人朋友合影。受訪者 供圖
談理想:生命只有一次,做有價值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在科濟藥業上市當天,李宗海的家人也應邀來到現場,一起參加上市敲鑼儀式。“非常感謝家人們從小到大對我的支持,也希望能跟他們分享我的喜悅,一起見證科濟藥業的重要時刻。”李宗海說,雖遠在上海,他時時刻刻記著家鄉親人。
看到李宗海能取得今天的成績,家人們也為他驕傲、開心。“弟弟是一個比較有恒心的人,從小到大做什么事專注力都很強。”李宗海的哥哥李宗河告訴記者,作為哥哥,他希望弟弟能繼續發揮自己所長,研制出更多好的藥物,幫助腫瘤患者們。
一個從惠安走出去的農村娃,能取得如此成績,李宗海也從鄰居口中的“別人家的小孩”變成惠安年輕人學習的榜樣。
“不管是在腫瘤研究所上班,還是創辦科濟藥業,宗海校友的目標很明確,就是研究出對人類有貢獻的藥物。他具有惠安人的堅持和韌性,認定的東西就會按規劃一步步去完成。”李宗海母校荷山中學的校友劉少安說。
李宗海參加第二屆上海國際免疫腫瘤研討會。受訪者 供圖
“未來,是人才的競爭。我建議正在奮力拼搏的年輕人,要努力把自己打造成有競爭力的人,及時了解社會需求,多與用人單位互動、交流,這樣能對自己的價值有更好的認知,并且要給自己定好目標,相信總有發光的時候。”李宗海希望年輕人能把每一次挑戰都當作一個動力,不怕困難、迎難而上。
公司上市對于李宗海來說只是一個開始,他仍堅持在科研一線,挑戰新的目標。他表示,對他們來說終極目標就是通過開發可治愈腫瘤的新藥,從而讓人們不會“談癌色變”。
“生命只有一次,我們這個團隊時常在聊,還是要做一些有價值的事情。”訪談中,李宗海說,希望未來能成為一名偉大的“失業者”,那也就意味著大多數腫瘤都被人類攻克。
“藥物研發真的是十年磨一劍,甚至還會更長,活兒真的是做不完,那就讓我們保持一種活力,一直前進。人,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業真的是一種幸福。”李宗海微笑著說。
李宗海獲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貢獻獎。受訪者 供圖
人物名片
李宗海,惠安山霞人,現任上海市腫瘤研究所癌基因與相關基因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及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博士生導師,科濟藥業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兼首席科學官。
李宗海博士是國際知名實體瘤CAR-T細胞免疫治療領域的開拓者之一,曾獲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貢獻獎、上海市領軍人才、上海市優秀學術帶頭人、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等榮譽。2022年,李宗海博士帶領的科濟免疫細胞研發班組獲全國工人先鋒號。
責任編輯:趙睿
- 福見惠安?鄉賢有為|何奔:大醫精誠 護佑“心”的生命2022-11-17
- 惠安:首個公用泊位順利靠泊首艘外貿船舶2022-08-19
- 福建省兒童醫院開設放療科 為全國首家2022-08-09
- 激光等離子體加速器產生的質子可遏制腫瘤2022-03-15
- 福建惠安村村開通鄉村振興服務平臺2022-03-08
- 2歲男童長痘性早熟還高血壓 原來是腫瘤作怪2022-01-07
- 惠安縣直機關年輕黨員下沉村居強防疫2021-09-22
- 解方為:解病痛 開良方 為病人2021-09-02
- 福建省腫瘤精準醫療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通過驗收2021-06-01
- 惠安縣民俗學會成立2021-05-17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泉州市已建成229個“黨建+”鄰里中心2022-12-2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