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市河長辦獲悉,2022年,泉州市著力建設“全面強化、標本兼治”的泉州現代化幸福河湖3.0版本,河湖面貌持續改善,流域水質穩定向好。實施“清四亂”整治攻堅,發現并完成3萬多個河湖“四亂”、妨礙行洪突出問題整改。全市39個主要流域國、省控斷面(14個國控、25個省控)Ⅰ~Ⅲ類水質比例100%。39個小流域考核斷面Ⅰ~Ⅲ類水質比例為94.7%,縣級以上12個實際供水的飲用水水源地Ⅲ類水質達標率保持100%,山美水庫、惠女水庫總體水質均達到或優于Ⅲ類。
完善責任體系
鄉賢護河治水人數全國最多
河湖責任體系進一步夯實,河長帶頭強化履職盡責。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深入一線開展巡河工作,共同簽發1號河長令,進一步開展“碧水清河”專項行動,以問題為導向,重點督促不能穩定達標的國省控斷面、小流域水質等問題整改,持續推進“四亂”和礙洪問題排查整治常態化、規范化。
打造“三個千”(千名河湖長、千名河道專管員、千名鄉愁河長)責任體系。在全市范圍內推行“鄉愁河長”工作,首批選聘1000名“鄉愁河長”,作為行政河長體系的重要補充,成為全國首個大規模、全覆蓋發動鄉賢護河治水的設區市。
河長制標準化管理全覆蓋。完成1個市級、12個縣級、163個鄉鎮級河長辦標準化建設,實現市、縣、鄉三級全覆蓋。完成260座主題鮮明、各具特色的河長制主題公園建設。在全市12個縣(市、區)全覆蓋推廣南安河道巡查管養模式,依托社會力量組建河流管護隊伍,累計組建第三方巡查管護專業隊伍15支,管護河流約2150公里、水庫湖泊400多座。
強化生態保護
430條河流初步實現可視化實時監控
水生態環境保護進一步加強,推動三大污染治理。生活污染治理方面,加快市政管網混錯接及雨污分流改造、破損修復,實現所有鄉鎮和行政村生活垃圾治理常態化。工業污染治理方面,推動省級及以上各類開發區、工業園區“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推進污水分流分治、分質回用,全市零排放入園;持續推進落后產能依法依規退出,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和節能降碳。農業污染治理方面,強化畜禽養殖污染治理,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提升至96.28%,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100%,化肥農藥使用量均較上一年減少2%以上。
強化“河長+公檢法司”聯動機制,持續運用“河長辦與檢察院”聯合執法監督機制,2022年督辦12件重點河湖問題;出臺《河湖水環境損害事件聯動處置工作制度》,首創“法制咨詢單”“聯合執法商請單”“重點關注單”“催辦單”,讓聯動執法、聯合督辦具有實實在在的工作載體。
水網保障體系全面增強。增設300多個水質監測斷面,實現全流域水質監測全覆蓋,升級泉州智慧河長指揮平臺,初步實現全市430條河流“一屏”管理、“一張圖”展示和可視化實時監控。
幸福河湖建設進一步提速。認真籌備幸福河湖促進會,吸納139個會員單位。聯合高等院校和設計單位完成《以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努力打造泉州生命河、生活河、生態河的美麗幸福河》等課題研究,形成市管河流系統治理規劃指南及大綱。結合水利風景區升級改造,全市15家省級以上水利風景區均在清新流域建設基礎上進行提檔升級,帶動全流域向幸福河湖目標進一步邁進,該做法在全國會議上作典型發言。全市20處河湖文化遺產入選福建省第一批河湖文化遺產名單,厚植泉州幸福河湖建設的文化底蘊和內涵。(泉州晚報記者 林銘珊)
責任編輯:唐秀敏
- 2022年泉州向金門日均供水2.09萬噸2023-02-09
- 福建泉州向金門供水日均約1.54萬噸2023-02-07
- 2022年福泉兩市GDP均突破1.2萬億元2023-02-07
- 泉州:推動監督拓面增效 釋放更大治理效能2023-02-03
- 夫妻連生兩胎均患怪病性別難辨 長成“男兒身”去醫院一查竟是女的2023-02-01
- 周祖翼趙龍分赴泉州福州調研企業節后生產、項目推進情況2023-01-30
- 福建泉州:“一抹紅”在古城律動2023-01-28
- 泉州高速執法支隊7小時極速破案 強行駛出高速的超限車被查2023-01-18
- 泉州一阿姨“陽”的第3天,頭痛、嘔吐誤以為是新冠病毒再作祟,險些失明2023-01-16
- 福建泉州2022年向金門供水764萬噸 加快建設水源保障工程2023-01-10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泉州藍天救援隊6名隊員馳援土耳其2023-02-0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