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外來物種,互花米草具有超強的擴繁能力,又缺乏天敵,對濱海地區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造成巨大威脅。去年,泉州市全面開展互花米草清除工作。
目前,泉州市的互花米草除治已經進入管護階段。記者從泉州市觀鳥學會了解到,互花米草除治后吸引了不少鳥類前去棲息。昨日,記者跟隨觀鳥愛好者們前往泉州灣(石獅段)一探究竟。
互花米草除治后出現大片光灘,吸引鳥類前來棲息。 (丁思龍 攝)
活動范圍擴大鳥的種類和數量增多
在泉州灣(石獅段),之前覆蓋了大片互花米草的地方如今是一片開闊的光灘。上午10時左右,還未漲潮,岸邊露出大片灘涂,許多鳥在其間覓食、活動。“去年5月份,我們來觀鳥的時候,可以看到大片的互花米草,一開始還以為是紅樹林。”一名觀鳥愛好者指著如今的大片光灘說道。
在灘涂上,幾名工人手拿竹筐正慢慢往岸上走,筐里裝滿了剛剛拔除的互花米草。據悉,管護階段主要是采用人工深挖的方法對小部分復發的互花米草再次進行清除。
“互花米草除治后,鳥類的生存環境得到改善,記錄到的鳥類也變多了。通過近幾個月的監測記錄,明顯可以看到鳥的種類和數量變多了。”泉州市觀鳥學會會長吳軻朝表示,鳥的翅膀往哪里飛,是衡量生態環境的尺子,通過觀測鳥的種類和數量,可以明顯看出互花米草除治后的成效。上個月在泉州灣記錄到一群59只的白琵鷺,去年12月記錄到28只黑臉琵鷺,這都是泉州灣有這兩種鳥類記錄以來的最多數量。當天上午,記者跟隨觀鳥愛好者記錄到的鳥類就有23種,其中不乏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臉琵鷺和黑嘴鷗、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琵鷺。
為何互花米草除治后會吸引大量鳥類?吳軻朝分析,除治前,大片的互花米草使得鳥類無法落腳,水質與環境等也不佳,因此能夠觀測到的鳥類較少。互花米草除治后,擴大了鳥類活動范圍,特別是覓食范圍,同時也使鳥類在海水高潮位時有部分停歇處。“除治互花米草采用了深翻法,這種方法會把沙泥下的沙蟲翻上來,增加鳥類的食物,從而吸引更多的鳥前來。”現場一名除治互花米草的工人補充說道。
“你看,那是‘鳥浪’!”臨近離開的時候, 一名觀鳥愛好者驚喜地指向不遠處的天空,上百只黑腹濱鷸時而翻騰,忽而飄散,掀起一層又一層的“鳥浪”,如同沙畫一般瞬息萬變。吳軻朝笑著說:“如今像這樣的‘鳥浪’奇觀漸漸多了,不稀奇。”一名觀鳥愛好者說道:“不僅如此,互花米草除治后,生態岸線景觀也得到了顯著提升。”
底棲生物增加 生態效益不斷向好
那么,互花米草除治后,除了鳥類增加,還會帶來哪些生態變化?
“互花米草的危害之一就是使環境的生態多樣性降低。除治互花米草后,已經觀察到鳥類增多,這實際上已經側面反映了灘涂濕地生物多樣性提高,食物網更加豐富,符合生態學原理和生態修復經驗。”泉州刺桐科學傳播學者、泉州師范學院海洋生物系副教授邱勇介紹,互花米草除治后,灘涂中的底棲生物種類和數量會更加豐富,使得以此為食的動物,如常見的魚、蝦、蟹的數量相應增加,進而吸引更多的鳥類在這里覓食。此外,由于互花米草根系發達,其大量生長會導致海域局部的水體交換速率降低,使水體容易富營養化,進而出現藻華現象。互花米草除治后,海域水流暢通,加上紅樹林和微生物的吸附、分解作用,發生藻華現象的概率和程度會降低。
葉鋮是一家專業從事濱海濕地修復公司的現場負責人,負責互花米草清理工程的現場技術指導。他表示,互花米草改變了濱海濕地微地形、水文條件和營養結構,造成航道堵塞。清除互花米草有利于潮汐能量正常交換,減少灘泥淤積和海漂垃圾堆積,起到疏通航道效果。此外,互花米草的除治還可以改善紅樹林的整體生態效益,為紅樹林的生長提供充足生長空間,也為本土植物,如蘆葦、堿蓬、海三棱藨草等的生長提供了生存空間。(泉州晚報記者 郭芳蓉 魏曉芳)
責任編輯:唐秀敏
- 2022年福建生態環境質量居全國前列 2023確定六大任務2023-03-01
- 福建:一棵“小草”背后的“生態賬”2023-02-26
- 福建在全省推廣生態環境審判技術調查官制度2023-02-26
- 生態環境部:加快解決群眾關心的突出噪聲問題2023-02-13
- 福州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支隊獲評全國先進2023-02-10
- 2022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比例為86.5%2023-01-17
- 生態環境各項工作成績斐然 福州添了“顏值 ”提了“氣質”2022-12-28
- 長樂金峰開展生態環境集中治理 全面提升人居環境2022-12-06
- 生態環境部介紹COP15第二階段會議相關情況2022-11-29
- 五部門聯合發文 構建生態環境科技創新體系2022-11-03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建首條國際標準速滑賽道在德化投用2023-03-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