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加強農業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農業知識產權是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泉州緊緊圍繞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的戰略部署,推動商標品牌富農、地理標志興農、專利技術強農,用知識產權彩筆繪就了泉州鄉村振興秀麗畫卷。
依托“一站”“三書” 發展品牌農業
商標是市場競爭的寶貴資源和品牌農業發展的重要底色。為加快構建品牌支撐體系、提升泉州優質農產品競爭力,近年來,市市場監管局以商標品牌指導站(“一站”)、商標注冊建議書等商標行政指導“三書”為依托,綜合運用建議、提示、提醒、宣講等服務舉措,引導各環節的企業、農戶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對優質和規模化農產品及時進行商標注冊。
“十四五”以來,全市建成和籌建商標品牌指導站30多個,發放商標注冊建議書等商標行政指導“三書”2000多份,組織近千家經營戶參加“商標宣傳走進茶行業”活動,為涉農企業和農戶提供“廠門口、田頭邊”點對點的商標指導服務。目前,全市農產品年均新增注冊商標量保持在1.1萬件左右,形成與“茶葉、水果、蔬菜、海產、食用菌、畜禽、林竹”等拳頭品類相應的商標發展體系,并涌現出盼盼食品、金潤等一批高知名度涉農商標,帶動農戶20多萬戶。
強化地理標志商標注冊保護 發展特色農業
近年來,市市場監管部門深入幫扶符合條件的“名、優、稀”農副產品注冊和運用地理標志商標,“十四五”以來,市市場監管局下達220萬元資金,支持3項地理標志運用促進工程、7個地理標志商標發展項目,近三年來全市新增“五里街韭菜”等9件地理標志商標,總量達54件。
通過地理標志商標注冊和保護,縣域特色農副產品受到強有力的品牌法律保護,市場競爭力有效提升。以海洋漁業為例,全市現已擁有“小岞蝦仁”“崇武魚卷”等16件地理標志商標,其中,在“崇武魚卷”地理標志商標帶動下,當地從事魚卷加工企業和家庭作坊達100多家,成功開發魚卷、魚粳、魚丸等系列產品,年產量約7500多噸,產值約3億元,已成漁民創收的主渠道之一。
為解決地理標志商標使用權和所有權“兩權分離”問題,市市場監管局還會同福建農信聯社泉州辦事處,在全省首創地理標志商標質押貸款及其風險補償試點。目前,試點工作已在多個縣域取得突破,共為12項地理標志商標合計授信2億元,為農戶擴大再生產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金助力。
鼓勵專利技術培育運用 發展現代農業
現代農業的發展離不開專利技術的支撐和推動。為加速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泉州以國家知識產權運營體系建設重點城市工作為契機,鼓勵各類涉農企業通過知識產權貫標認證和專利導航、高價值專利培育等項目,先后對佳友茶葉機械“茶葉烘干、烘焙機械專利導航”、中科生物“立體多層無土栽培裝備專利導航”等一批通過知識產權貫標的農業企業按規定予以20萬—50萬元不等的補助。
針對荒漠、戈壁等極端自然條件植物栽培難題,泉州還大力支持中科生物公司實施“植物工廠裝備技術領域”高價值專利培育項目,給予100萬元補助,推動解決技術“卡脖子”問題;立足泉州在“烏龍茶、綠茶、紅茶”等品類上的優勢,引導龍頭企業、規模企業發力茶葉“深、精、專”,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和產品附加值。其中,“‘金花’佛手緊壓茶加工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閩南水仙茶樹資源高效利用技術轉化與示范”等項目被列入省、市級重大、重點科技計劃。(泉州晚報記者 郭雅瑩 通訊員 薛繽勇)
責任編輯:唐秀敏
- 福建首創3項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團體標準2023-04-06
- 泉州市召開現場推進會助推農產品銷售2023-03-21
- “熊貓和花”已被注冊商標 網友:不愧成為“熊貓界女頂流”2023-03-03
- 新鮮農產品短缺 英國部分超市限購水果蔬菜2023-02-22
- 臺灣地區農產品貿易逆差破紀錄2023-01-12
- 廈門同安舉辦農業嘉年華 兩岸農產品同臺秀特色2023-01-10
- 臺企參展廣西名特優農產品(桂林)交易會2023-01-06
- 烏基礎設施部:三艘貨船離開烏南部港口2022-11-30
- 福建最大農產品交易市場年底封頂2022-11-29
- 寧德再添2個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2022-11-15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宋元中國·海絲泉州”體驗采風活動舉行2023-04-0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