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校園的一角,有一處泉州校友捐建的校園景觀‘刺桐園’,獨具匠心且充滿泉州元素的設計,讓我們對這座世遺之城心生向往……”近日,華東理工大學數學學院實踐隊因獨特的“刺桐園”的風采吸引而來到泉州,近距離感受泉州非遺的豐富多彩和獨特魅力。
美輪美奐的泉州花燈、形神兼備的木偶頭雕、悠揚婉轉的南音……連日來,實踐隊前往花燈傳習所、木偶書店、泉州南音研究社、泉州非遺館等場所實地考察。在專業講解人員的帶領下,隊員們盡情探索非遺的奧秘,不時感嘆泉州歷代匠人精湛的技藝。
“非遺的傳承發揚任重道遠,在信息化發展如此迅速的今天,希望我們能夠利用自己所學的專業,以數字化的方式為非遺傳播賦能,在保留傳統文化本身韻味的同時,創新探索傳播載體,將泉州的非遺傳播給更多的人。”實踐隊成員王榕說道。為此,他們還通過沉浸式體驗、對話手工藝人等方式,更加深入了解泉州非遺發展現狀。
在他們看來,如今非遺的傳播主要存在認知區隔性、固守陳舊性、傳播封閉性等問題,而數字化技術能夠提供更加高效、全面、持久的方式來保存和傳承非遺文化,使得非遺不僅能夠“活”下去,更能“潮”起來,“傳”出去。
“非遺本身的文化底蘊是充裕的,如何讓其聯結和觸達更多人群,這是我們需要做的。”實踐隊成員陳誠告訴記者,他第一次認識南音是在今年春晚節目《百鳥歸巢》中,如此獨特的音調及演唱方式讓他感受到了傳統音樂的魅力。此次實踐中,在與兩位南音老師的對話中,他們感受到南音也是有符合時代發展的潛力,這引起了隊員們濃厚的興趣。
經過多天的討論,實踐隊的成員決定選擇“游戲”作為南音的數字化傳承載體,一方面是因為不少團隊成員都喜歡玩音樂類的游戲,對此相對熟悉。另一方面則是認為游戲對青少年人群有著天然的吸引力,若將南音和游戲進行有機結合,通過數字技術能夠賦予南音嶄新活力。
“目前正在研究如何將南音的音樂元素融入游戲中,并設計出與南音相適配的游戲規則及游戲場景。”作為此次開發南音音樂游戲項目的技術人員之一,陳誠坦言,這是他們第一次獨自做一個比較大型的項目,這一過程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但他相信,在團隊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一定能夠將項目真正落地。(泉州晚報記者魏曉芳)
責任編輯:唐秀敏
- 福建高校學子奔赴農村基層開展社會實踐2023-08-15
- 3986名高校學子在榕參加社會實踐2021-08-25
- 全國高校學子陸續抵榕開展社會實踐 線上直播引才措施2021-07-09
- 考試季到來 高校學子用零食水果參拜孔子像2018-01-10
- 考研進入倒計時 高校學子“挑燈夜戰”備考2017-12-08
- 四川一高校學子穿漢服舉標牌呼吁“抵制圣誕節”2016-12-25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見惠安?鄉賢有為 | 王漢章:赤子僑心報桑2023-08-1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