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今年5月6日通過無水機插秧技術旱作水稻長成的稻田,水稻收割機一邊收水稻,一邊把秸稈粉碎還田,增加土壤有機質,提高耕地地力”“臺風期間,這片旱地上的水稻出現倒伏,但是兩三天后,我們發現它們又挺立起來了”……
16日,全市旱作水稻種植示范推廣現場會在惠安召開,市縣兩級農業農村部門負責人、種植業工作人員及部分糧蔬種植大戶代表在泉州市菁園匯晟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種植基地旱作水稻收割現場,了解惠安縣引進試種抗旱稻、推廣“菜—糧”輪作新模式工作成效和經驗。
2022年,惠安在發展胡蘿卜現代蔬菜產業的同時,深挖旱地糧食生產潛力,利用胡蘿卜地微噴灌節水設施,在全省率先推行“胡蘿卜—旱作水稻”旱地輪作新模式和水稻旱作新技術,在東嶺、凈峰等5個鎮7個村規模試種“旱優73”節水抗旱稻和“恒豐優粵禾絲苗”雜交稻540多畝,畝產均達550公斤以上。今年,惠安繼續以泉州菁園公司為“頭雁”,探索篩選適應旱作的水稻品種和輕簡化旱作新技術,帶動11家農業企業在6個鎮19個村22個基地規模種植3600多畝,其中泉州菁園公司種植2165畝。9月上旬,最晚一批插秧的“旱作稻”將全部收割完成,預計總產量1800多噸。
“今年受高溫、相對干旱和臺風影響,旱作水稻產量較去年有所下降,但多個品種畝產量(濕谷)仍在520公斤以上,最高達到586.8公斤。”惠安縣農業農村局一級主任科員翁培元表示,“華浙優261”和“泉珍12號”等常年在水田種植的雜交稻和常規稻也在旱地上節水旱作試種成功,突破了“旱地種薯、水田播稻”的固有種植模式和思維,開創全省常規雜交稻旱作先河。同時,為解決“旱作稻”直播帶來的幼苗疏密不一、通風差和雜草難治等問題,惠安探索旱地無水機插秧新技術并獲成功,目前正在申請技術專利。
現場會還邀請泉州菁園公司負責人朱國清分享了“旱作稻”引進試種過程、注意事項,“利用胡蘿卜休耕期輪種旱作稻,不僅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還可以改善土壤,下茬的胡蘿卜每畝可增產300公斤以上,品質更高,效益更好”;邀請上海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副研究員畢俊國作《節水抗旱稻及其栽培技術》專題報告,向與會人員介紹節水抗旱稻的種植優勢、旱坡地引種案例、栽培關鍵技術等。
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蔡龍群表示,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在全市總結推廣水稻旱作技術和“菜—糧”輪作模式,可將更多旱坡地變成“米糧倉”,有效增加泉州糧食播種面積,進一步夯實糧食生產安全基礎。今年泉州在惠安、晉江、南安、永春、臺商區共推廣水稻旱作約4000畝,計劃明年擴種至1.2萬畝以上。各地農業農村部門要提早謀劃,確保糧食生產任務不折不扣完成。市農業農村局將組建水稻旱作技術推廣專家服務組,為各縣(市、區)提供“旱作稻”品種引進試種、田間管理等指導服務。(泉州晚報記者 陳凌鷺)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泉州舉辦早稻新品種粥米品質鑒評會2022-09-22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見惠安?鄉賢有為 | 王漢章:赤子僑心報桑2023-08-1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