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泉州市教育局組織開展以“全面加強新時代中小學勞動教育”為主題的泉州市凱輝校長讀書班,來自全市教育系統的180多名校長和相關負責人集中學習,聆聽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的專題報告,互相交流研討,進一步思考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內涵,促進“五育”融合,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專家引領 啟迪思維
“我們已經連續多年開展校長讀書班活動,今年是第一次以勞動教育為主題,旨在通過邀請專家授課、交流研討,為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奠定基礎,交流總結泉州市各地各校勞動教育典型經驗,從而進一步認清形勢任務,謀劃下一階段勞動教育重點工作,推動中小學勞動教育落地生根、走深走實。”泉州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育局局長劉殊芳表示,現在的中小學生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生力軍主力軍,但他們絕大多數是在不愁吃穿的環境中長大的。當前外部環境日益復雜,價值觀念多元多變,抓勞動教育就是為了讓學生深刻理解“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內涵和意義,教育引導學生尊重勞動、熱愛勞動、崇尚勞動,傳承中華民族勤儉、奮斗、創造、奉獻的勞動精神。通過勞動教育這一實踐途徑,促進學生更好全面發展。
讀書班期間,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勞動與社會實踐教育研究所所長王曉燕,杭州富陽區教育局黨組成員、杭州富陽區新勞動教育院院長章振樂,中小學正高級教師、國家級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主持人曹淑玲,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副主任劉莉莉,福建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陳明霞等專家圍繞新時代勞動教育、五育融合、新時代校長領導力提升等方面,進行分析和指導,掀起“頭腦風暴”,啟迪校長們的思維,提高校長治校育人能力,推動全市教育系統在新時代揚帆起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辦好老百姓家門口滿意的教育。
典型展示 寓教于勞
讀書班活動中,各地各校還通過展板、匯報、匯編等形式開展勞動教育成果成效交流展示。各地各校的勞動教育成果、論文論著、勞動實驗基地特色被匯編成冊,生動呈現了我市勞動教育蓬勃開展的良好態勢。安溪縣教育局、泉州五中、惠安荷山中學、晉江金井雙山中心小學有關負責人上臺交流了勞動教育的典型經驗。
安溪縣本著有主題、有場所、有手冊、有導師、有能手、有課時的“六有”導向,把“學科融合、寓教于勞”作為勞動課教育的重中之重,從學校、教師、學生、基地等四個維度多方發力,培育一批勞動教育特色項目學校,并“以獎代補”激勵學校開展勞動教育,將勞動教育納入全縣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進行專項考核,把勞動素養評價結果作為衡量學生全面發展情況的重要內容,常態化開展親子勞動主題活動。
泉州五中建設了“校園農耕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將傳統農耕體驗與現代農業探索融為一體,在城東校區建設植物組織培養室、陽光大棚、食用菌培育與種植體驗館、中草藥培育區等勞動實踐場所,依托校園智慧平臺打造“勞動思維廣場”,構建“科學世界的教育”與“生活世界的教育”一體化運行的“多彩田園課程”體系,打造學校勞動實踐基地特色品牌。
惠安荷山中學對兩個校區的校園空地進行有效整合,建設校園農場,按班級安排了“護綠地”,每個“護綠地”安排年段黨員和學科老師掛鉤指導,各個年段同學利用勞動課及課余時間進行勞動實踐,設立機器人制作、3D打印、鉗工、插花藝術、紙藝制作、制陶等勞技課項目,開發《惠安石雕》《紙藝堂》《植物志》《生活中常見的花卉及插花藝術》《生活中的物理》《生活中的化學》等校本教材,使學生既鍛煉了勞動技能,又豐富了課余生活。
晉江金井雙山中心小學以“生命”成長為根本,構建起以“融生”為主題的文化理念系統,積極融合村級、鎮級、市級資源合力辦學,不斷拓寬勞動實踐場域,締造“一園一棚一墻三室”勞動教育環境格局。十年來,學校因地制宜,開創“種植”“烹飪”“縫紉”“木工”等校本課程;積極落實“雙減”,構建“2+N課后延時服務勞味課程”;凝練提出“一核四維兩軌七翼”的評價體系,創建出農村學校勞動教育特色品牌。
重點實施 尋求突破
勞動教育事關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事關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泉州市教育局要求,新時期開展好勞動教育,要堅持系統思維,圍繞課程、師資、場地、安全、保障等方面下功夫,推進我市中小學勞動教育再上新臺階。
在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建設上出實招。各地各校要開齊開足勞動教育必修課,辦好“勞動周”“勞動月”,構建多學科滲透、五育融合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結合辦學特色、專業學科和地域優勢,構建“學校+家庭+社會”橫向和“學習勞動+勞動學習+技能提升”縱向的課程體系,因地制宜、梯次推進、有效銜接。
在勞動教育師資隊伍建設上加力度。要加快補齊勞動教育師資隊伍的短板弱項,堅持“質”和“量”兩手抓、雙提升。通過招聘外部教師、挖潛內部教師、學校間師資共享、聘任能工巧匠和家長志愿者等多種方式,積極探索建立專兼職結合的勞動教育教師隊伍。將勞動教育納入教師培訓內容,進一步提升勞動教育教師綜合素養和業務能力。
在拓展勞動教育場所資源上求突破。要加強勞動教育實踐設施標準化建設,逐步配齊建好勞動實踐教室、實訓基地。要豐富各級各類勞動實踐場所建設,為常態化、經常性開展學生勞動教育提供保障。
在構建家校社協同聯動上謀共育。積極探索家、校、社協同推進勞動教育的構建與策略,推進家庭勞動教育日常化、學校勞動教育規范化、社會勞動教育多樣化。把勞動教育融入家庭的日常生活,布置好家庭勞動作業,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幫著做,讓孩子在勞動過程中養成居家生活勞動的好習慣、好品德。統籌利用社會各種勞動資源,支持學校組織學生深入田間地頭、工礦企業、各類校外教育場所,參加力所能及的生產勞動和新型服務性勞動,努力構建以學校為主導、家庭為基礎、社會為依托的勞動教育機制。(泉州晚報記者 曾聰虹 通訊員 蘇黃霓)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見惠安?鄉賢有為 | 王漢章:赤子僑心報桑2023-08-2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