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8月24日報道(本網記者 謝玉妹 林杰 通訊員 張錦春 陳秋紅)“我雖然身在海外,但我的根在惠安,惠安的一山一水,惠安的一草一木,惠安的教育事業,無不讓我魂牽夢繞,我愿意同各位董事、各位校友一起,為家鄉的教育事業發展貢獻一份微薄之力,這也是我作為游子回報家鄉應盡的義務和責任。”談起家鄉教育,旅居馬來西亞的惠安鄉賢、荷山學校董事會董事長劉永世情系桑梓,初心不改。
荷山學校董事會董事長劉永世。鄧文祥 攝
祖輩辦學篤守初心
讓農村孩子讀上書
惠安荷山中學是由愛國華僑劉玉水先生獨資創辦的學校,也是惠安縣僅有的一所僑辦完全中學。辦學之初即成績卓著,聲名遠播,與廈門集美中學、南安國光中學一起被譽為“閩南三大僑校”。
“小時候就曾看到祖父辦公室有一幅很大的荷山學校設計圖,建好一所家鄉學校可以說是他畢生的心愿。”劉永世是荷山學校校主劉玉水嫡孫,回憶起祖父辦學歷程,至今仍為祖父堅定而執著的義舉所感動。
荷山學校校主劉玉水先生銅像。荷山中學 供圖
1922年,年輕的惠安籍華僑劉玉水回鄉省親時,聯合劉贊周等鄉賢把東嶺鎮荷山村的東房私塾改辦成小學,校名為“荷山學校”,后名為“荷山小學”。劉玉水親擬校訓為“慎毅”,更立下“荷校不成,至死不休”的誓言,表達了他為家鄉辦教育的堅定決心。為這句“至言”,在此后的半個多世紀里,從獨資創建荷山小學、荷山中學到在荷山周圍鄰村捐資興建了六所小學,慷慨大義的劉玉水擔負起興辦家鄉教育事業的大任。據不完全統計,他辦學期間捐出的資金,在當年相當于12500兩黃金的價值,成為惠安僑親在家鄉辦學的典范。
劉玉水去世后,同為惠安籍的華僑劉春江接手了學校建設事宜,并新建了荷山小學。隨著年紀漸大,劉春江又將辦學的重任交予劉玉水之孫劉永世。
荷山中學校園一角。荷山中學 供圖
劉永世于1948年出生于廈門鼓浪嶼,后隨母親回馬來西亞,在檳城長大。從小到大,劉永世都與祖父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對祖父的桑梓深情耳濡目染,亦能感同身受。“我在馬來西亞上的學校也是祖父參與創辦的,我父親也曾被祖父委派回鄉參與荷山中學的建設。在荷山學校建立起來后,祖父帶我的兩個姑姑從馬來西亞回到家鄉讀書,她們都是荷山最早的校友。”在祖輩的影響下,劉永世十分熱衷教育事業。
“我之前都是通過照片看荷山學校的樣貌,直到上世紀80年代第一次回鄉才看到真實的學校,條件還是比較簡陋。”彼時的交通和環境讓劉永世看到了差距,也更加堅定了想要把荷山學校修建好支持家鄉教育發展的決心。
荷山中學校園舊貌。荷山中學 供圖
1983年,他和僑親劉春江、劉春泉、劉長水、劉金沙等鄉賢,共同捐資設立“劉玉水獎學金”;1985年以來,眾僑親合力支持興建荷山中小學教學樓、學生宿舍、購置教學儀器設備和設立獎教獎學基金等;2004年以來,劉春江、劉永世又慷慨捐資220多萬用于翻建學校教學樓、修建塑膠跑道和塑膠籃球場、鋪設教學樓地板磚及設立獎教金。多年來,劉永世賡續家族興學善舉,為家鄉教育嘔心瀝血,不遺余力。
采訪現場。鄧文祥 攝
三代華僑接力興學
讓農村孩子讀好書
在劉春江的鼓勵下,劉永世2006年出任荷山學校第三屆董事會董事長,并設立校董會獎教獎學基金。“我的祖父創辦荷山學校是為了讓更多農村孩子讀得起書,現在讀得起書已經不是什么困難,讀得好才是關鍵。”在他的帶動下,多名惠安籍僑胞、僑眷、校友及社會賢達籌集教育基金,至今累計為荷山學校籌集辦學資金幾千萬元,社會捐資興學,蔚然成風。其中,2010年,荷山中學74屆、78屆高中畢業生重建了民主樓和大成樓,連同多媒體教室等,幾年來又建新樓舍七幢,配備了各項設施,使荷山中學的軟硬件教學設施臻于完善。
劉永世不但在資金上支持學校,還十分關心學校的一級達標創建工作,多次奔走于馬來西亞檳城、惠安、福州之間,讓專家組深為感動。在多方努力下,荷山中學順利通過省一級達標中學驗收。
在劉永世的牽頭下,經過多方研究討論,2016年,作為“校董會重點項目”“校長工程”的“玉水班”招生工作啟動。學校大力發揚“教師傾心教學,學生傾力苦學”的精神,以“玉水班”為龍頭,以特色班為雙翼,實現流動機制管理,推動公平競爭。在多方努力下,首屆“玉水班”取得突破性佳績,多人次斬獲省、市、縣學科競賽獎項,多人次榮獲縣“曾紀華獎”“達利特等獎”,實現“讀荷山玉水班,圓重點大學夢”的目標。
荷山中學大會堂揭牌儀式。荷山中學 供圖
“我是荷山學校的校友,小學和中學都在荷山讀的,一共12年,當時要是沒有這所學校,很多人都會失去讀書的機會。”采訪中,不少老一輩的校友表示,荷山學校的創辦改變了家鄉許多人的人生軌跡,為祖國培養了眾多的優秀人才,校友遍及海內外。
劉永世表示,現在的辦學目的最主要的是教書育人、培育人才,要守住這個初心,而不是在乎一場考試或者分數高低。學校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以“感恩、勵志”為內核,以“校主傾資辦學、校友傾情助學、教師傾心教學、學生傾力苦學”的“四傾精神”為外延。這一精神既契合農村教育的需要,又符合人才培養的規律,尤其在今天的教育大背景下,愈加彰顯新的時代意義。
進入21世紀以來,荷山學校充分發揮優秀校友的引領作用,加大培養力量,尤其在美術學科教育方面給予更大的重視與支持,逐漸形成一套完善的培養體系,取得一系列佳績。近五年,近百名學生考上美術一本、雙一流、211、985等高校,成為泉州地區美術教育的強校。
“荷山中學不只是一所優秀的農村中學,更是見證了三代華僑近百年為家鄉教育事業嘔心瀝血的付出,以及廣大僑親和荷山校友們的默默支持和奉獻。”校友們說道。
劉永世率僑親代表回校參觀校史館。荷山中學 供圖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家鄉教育事業后繼有人
荷山學校地處惠安縣東嶺鎮荷山村一片形似荷葉的山坡上,東望凈峰寺,西挹靈瑞山,背負螺陽城,南瀕龍湖水,取其山川毓秀、地靈人杰之祥,故名荷山中學。
百年荷校,玉水長流。2022年12月18日,荷山學校迎來了百年校慶。遠在海外的劉永世特地回家鄉參加校慶,他在致辭中代表劉玉水家族與海內外僑親對惠安縣委縣政府、社會各界關心支持學校的發展表示誠摯敬意。他表示,作為華僑后代,將繼承祖父教育報國的宏愿,繼續為家鄉教育和各項事業發展作出新的貢獻,共同努力把荷山學校辦成“一所讓農村孩子讀得好書的學校”。
荷山學校建校100周年校慶當天,劉永世瞻仰校主劉玉水先生銅像。荷山中學 供圖
如今,荷山中學校園用地面積近188畝,鄰村七所小學的用地面積達100多畝。中學現有在校學生3034人,教職員工242人。七所小學共有學生1500人左右。1985年,荷山中學被評為省教育先進單位,1987年被省人民政府確認為省重點僑校,1994年被省教委確認為二級達標中學,2009年被省教育廳確認為福建省“一級達標”高中,2019年學校通過省教育廳“一級達標”高中復評,成為惠安唯一一所設在農村的省一級達標中學。
“一所農村學校,能在風雨飄搖的亂世中創辦起來,并傳承百年,成為省一級達標中學,實屬不易。”惠安當地父老鄉親對一代代僑親的桑梓情懷深感敬佩,“大家都說劉玉水先生在家鄉創辦的教育事業后繼有人了。”
為了表彰劉玉水先生祖孫三代的辦學業績,福建省人民政府于1986年追授劉玉水先生“樂育英才”獎匾和金質獎章,1989年為劉永世先生頒發“樂育英才”獎匾和金質獎章。2011年,劉永世先生被授予“泉州市捐贈公益事業功勛獎”牌匾、金質獎章和榮譽證書。
“劉永世先生熱心興學,情系桑梓,繼承發展荷中教育事業,感動、鼓舞著新時代荷園師生,先生的奉獻精神、敬業精神、質樸作風、嚴謹自律也深深影響著學校全體教師,帶動荷園師者傾心教學、創造佳績。”荷山中學師生說。
人物名片
劉永世,祖籍惠安縣東嶺鎮,1948年出生于廈門,后旅居馬來西亞,系愛國僑領劉玉水先生嫡孫。劉永世自幼受祖父愛國愛鄉思想的熏陶,賡續祖父熱心興學、造福桑梓的善舉,為家鄉教育事業作出巨大貢獻。為了表彰劉玉水先生祖孫三代的辦學業績,福建省人民政府于1986年追授劉玉水先生“樂育英才”獎匾和金質獎章,1989年為劉永世先生頒發“樂育英才”獎匾和金質獎章。2006年,劉永世出任荷山學校第三屆董事會董事長,設立校董會獎教獎學基金。鄉親們高興地說:“劉玉水先生在家鄉創辦的教育事業后繼有人了。”
責任編輯:莊婷婷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見惠安?鄉賢有為 | 王漢章:赤子僑心報桑2023-09-0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