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農業農村現代化。2003年6月,浙江省啟動“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開啟省域農村人居環境建設行動。20年來,“千萬工程”造美于鄉村、造福于鄉民、造夢于鄉土,率先揭開中國式現代化的鄉村探索。
近年來,泉州市深入學習“千萬工程”經驗蘊含的科學方法,發揮泉州民營經濟大市優勢,做好“土特產”文章,率先探索鄉村振興整鎮推進做法,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海絲僑鄉,走出一條具有泉州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耕耘山海間
寫好大農業“土特產”文章
鄉村振興,產業為先。泉州依山面海,從偏遠山村到濱海漁村,資源稟賦各有所長。近年來,各地全方位、多途徑開發大農業資源,構建鄉村現代產業體系,山海農業欣欣向榮。
惠安縣在全省率先探索“胡蘿卜—旱作水稻”輪作新模式,在全國率先嘗試并推廣旱地無水機插秧新栽培技術,讓“從來沒種出過水稻”的沿海旱坡地,成了新的“米糧倉”。在試種成功的基礎上,今年我市試點推廣水稻旱作4000畝,明年計劃突破1.2萬畝。
守穩、充盈群眾“米袋子”的同時,我市立足山海資源實際,做足“土特產”文章,實施鄉村產業發展行動、特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4222”工程,培育發展各具特色的農業主導產業和優勢產業。今年,全市在建農業項目154個,策劃生成食品飲料和農業經濟招商引資項目113個,“一縣一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的產業格局加快形成。
“德化糧倉”上涌鎮,擁有優質稻標準化種植基地1.5萬畝、生態立體農業基地5000多畝,重點打造“上涌大米”品牌,推進德化梨、藍莓、花卉等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積極引進農業休閑觀光、生態農業采摘體驗等新業態。近日,上涌鎮通過首批國家農業產業強鎮認定,為德化縣打造“一縣一溪一特色”田園風光建設示范項目——涌溪田園風光項目,增添一張國字號招牌。
“一縣一溪一特色”田園風光建設,是今年我市踐行“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理念,探索全流域連片推進鄉村振興的新舉措。以縣域內重點流域為軸線,以美麗河道建設為依托,以美麗田園建設為重點,以美麗村莊建設為延伸,以美麗經濟轉化為目標,在全市范圍建設10個示范項目,涉及流域106.1公里,覆蓋耕地4.77萬畝,流經村莊65個。
目光轉向海洋,今年泉州首次引種“海水稻”,平均畝產濕重均達900多斤,耐鹽堿種植成效顯著,將為泉州提高糧食產量,綜合利用鹽堿地發展糧食生產提供新路子。自全省首屆開海文化季啟動儀式8月在石獅祥芝鎮舉辦以來,大批漁船陸續回到祥芝國家中心漁港。新建成投用的卸漁廊道里,漁民裝卸漁獲、整理、配送,一片繁忙。一批現代化漁港重點項目、海上牧場與海洋生物制品產業項目、漁業結構優化調整重點項目落地實施,帶動上半年海水養殖增速全省第一。
共建家鄉美
繪就宜居宜業和美僑鄉“底色”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泉州始終重視農村人居環境改善,今年實施的鄉村振興戰略十三大行動中,宜居鄉村建設行動、基礎設施提升行動、公共服務提升行動、鄉村生態保護行動四大行動將聚焦農村人居環境改善。
與此同時,我市繼續開展“五個美麗”建設,試點推進傳統僑村保護開發,啟動“鄉賢鑰匙工程”,創新共建共享機制,組織引導廣大農村群眾,泉籍僑親、異地泉商等廣大鄉賢投入美麗鄉村建設,共同繪就宜居宜業和美僑鄉“底色”。
南安水頭鎮樸一村是著名僑領呂振萬的故鄉,旅居海外僑親達3000多人。近年來,村兩委創新推出證明產權的“地票”,帶動300多戶村民無償拆除破舊房屋。僑親聽聞此事,也主動捐地捐款支持舊村改造。村民還將新建或翻建房屋主動退讓道路空間寫進村規民約,并投工投勞參與鄉村建設。如今,樸一村一改道路狹窄、遇雨就澇、環境臟亂的舊貌,成為路暢景美、和諧宜居的“福建省鄉村振興實績突出村”。
2015年,安溪縣經兜村的孫開明帶著對家鄉的拳拳深情,毅然回鄉擔任“村官”,從一名“在外鄉賢”變成“領頭雁”。7年來,經兜村大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投入約1億元進行河道整治、道路白改黑等項目建設,改善村容村貌;籌建鄉村記憶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涵養鄉風文明;創建初心公園、“黨建+”鄰里中心等,大大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質。
邁向共富路
聯農帶農共享發展共創美好
鄉村振興總要求的落腳點是生活富裕。村企合作、村村抱團、聯村帶農……全市不斷摸索共享共富發展途徑,讓群眾腰包越來越鼓、日子越過越紅火,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放大資源優勢,成立“強村公司”,壯大村集體經濟,發展庭院經濟,帶領群眾共同發展——
憑借家庭古法釀醋技藝,永春縣岵山鎮鋪下村村集體牽頭組建福祥醋業發展有限公司,引進五道醋業負責運營,成功探索“組織引領+公司帶動+技術能人+農戶共享”的“醋村”發展模式。當前,鋪下村已被列入永春縣培育發展庭院經濟重點村之一,由醋企提供原材料,技術能手指導村民在庭院釀造生產。目前全村釀醋人家已由8戶發展到150戶,其中庭院經濟示范戶10戶,今年全村醋產量預計可達500噸以上。家家戶戶的醋缸,成為強村富民的“聚寶盆”。
發揮“聯”字效應,深化跨村聯帶、聯片帶富、產業化聯合,壯大鄉村共富產業——
今年,泉州市積極引導“五好”鄉鎮發展鄉村共富產業,統籌安排獎補資金900萬元,扶持18個鄉鎮實施鄉村共富產業項目,預計可帶動轄區70個村村均集體經營性收入增加30萬元。如,泉港界山推動先進村東張村與薄弱村玉山村組建聯村黨總支,通過項目聯推、產業聯動、資源聯享等方式,扶持村民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經營業等,帶動玉山村連續兩年村財收入超50萬元。
今后,各地共富共享的實踐,將得到更有力、更專業的支持。新成立的泉州市鄉村振興集團將發揮主力、龍頭作用,聚焦耕地保護建設、“三農”短板弱項,探索新機制,培育新業態,共同推動泉州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
鄉村振興,要有龍頭帶動,更離不開人才支撐。我市持續實施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服務工程、科技特派員隊伍服務工程,培育農村創新創業帶頭人、“鄉村工匠”,評選泉州市優秀農村實用人才,培養高素質農民,全省率先推行農村優秀農村實用人才貸款貼息,不斷壯大鄉村振興人才隊伍。良好的鄉村干事創業環境,吸引了原是大學老師的康勇坤回到惠安小岞創辦企業,傳承傳統魚露制作工藝,打響“惠岞”三角魚露品牌。
奔赴共同富裕的征程上,泉州堅持守住不發生返貧致貧底線,不讓任何一人掉隊。運用“1338”監測機制,累計完成疑似對象走訪核查7977戶次,探索設立“防貧保”等金融保險產品,對突發性困難戶提供應急救助,確保全市不發生返貧致貧現象。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在農業農村大有可為、充滿希望的廣闊天地間,泉州將繼續作答“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時代課題,書寫新的精彩故事。 (泉州晚報記者 陳凌鷺 通訊員 黃宏波 高榮超)
責任編輯:唐秀敏
- 從“嵩口模式”看福建閩臺融合促鄉村振興2023-08-22
- 今年漳州市繼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十大行動2023-08-17
- 馬尾積極探尋鄉村振興新路徑2023-08-14
- 閩清桔林鄉尚德村探索文旅賦能鄉村振興2023-08-09
- 兩岸學子攜手鄉建鄉創 共促三明鄉村振興2023-08-08
- 2023年福州鄉村振興星級村出爐 3個村上榜五星級村2023-08-08
- 國網羅源縣供電公司:以電助力畬鄉結出“致富果”2023-08-06
- 福州特色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2023-08-04
- 長樂新覽村:“喚醒”閑置蘑菇房 致富有道人氣高2023-07-31
- 《福建省鄉村振興責任制實施細則》印發:鄉村振興怎么干?指揮棒來了2023-07-25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建省首屆開海文化季在泉州啟動 兩千多艘漁2023-09-1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