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達“火眼金睛”,秒速鎖定大氣污染熱點源,執法人員現場巡查,通過“大氣污染管控”APP第一時間推送給相關部門、單位,問題核實整改情況上傳APP進行反饋,最終有效辦結……近日,隨著今年新增的泉州臺商投資區白奇村、石獅寶蓋鎮2個點位的氣溶膠激光雷達上線運行,中心市區氣溶膠激光雷達立體監控實現全覆蓋,成為快速響應、精準防控的“利器”。
“繼去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實現氣溶膠激光雷達組網后,全市‘點、線、面’立體監測網絡已經形成,目前5部雷達監測總面積可達520平方公里。”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科科長王聰坤介紹,大氣氣溶膠激光雷達作為一種智能化、可視化、精準化的大氣顆粒物(PM10和PM2.5)污染溯源新科技,可以通過垂直廓線探測和水平掃描探測,24小時不間斷地對半徑6公里以上范圍內高空及近地面進行在線監測。
在手機端打開“大氣污染管控”APP,執法人員可以隨時查看5部氣溶膠激光雷達的實時和歷史監測信息,污染高值區在屏幕上則以黃、紅等顏色顯示“熱點”,讓人一目了然。氣溶膠激光雷達立體組網,打破了傳統空氣質量評價的點位限制,對監測區域形成立體監控全覆蓋,可以實時掌握區域環境污染分布狀況及空氣質量變化趨勢,實現污染高值區與來源的快速精準定位,為提升大氣污染防治精準化水平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據介紹,作為綜合管控的重要一環,組網平臺通過環境大數據分析和空氣質量模型、情景模擬等多元模型分析,時刻掌握我市周邊城市間污染物的時空變化,同時通過各個監測站點的數據信息,抓準污染癥結,快速診斷污染排放趨勢,實現污染源影響評估、污染溯源分析、減排評估等空氣質量智能化調控,全面提升精準治污的高效性、經濟性。
自立體組網運行以來,我市已檢查熱點點位1388個,全部完成各類問題交辦整改。這一“溯源利器”已成為大氣污染防治精細化管控的重要技術手段,讓執法檢查直擊“要害”,讓高排放污染源無所遁形。(泉州晚報記者謝曦)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泉州市全省率先建成氣溶膠激光雷達組網2022-11-18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小蝗鶯和北鷚(liù) 泉州新記錄兩種鳥類2023-10-1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