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19日,“海絲”南音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泉州師范學院舉行,海內外200余名專家學者等參會。
本次研討會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作為支持單位,泉州師范學院與泉州文化廣電和旅游局聯合主辦。主論壇參會人數90余人,各分論壇參與人數合計200余人,共征集到論文80篇。
此次研討會內容豐富多彩,包括開幕式、主旨發言、分組發言和南音專場音樂會等,我國著名人類學家、中央民族大學王建民教授,臺灣音樂學家呂錘寬教授,泉州地方戲曲研究社原社長鄭國權,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鄭長鈴等先后作主旨發言。與會者既有權威專家,也有基層戲曲工作者,他們以各自不同的視角關注南音的傳承與發展。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鄭長鈴說,非遺與人的生命歷程相伴相生,人的行為表現在人的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這些經年累月的生產、生活方式,形成“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唱一方歌”眾多文化表現形式,形成奔流不息的傳統河流,形成不同形態的文化類型、文化圈層積淀,并在相應的觀念、價值的引導下,在與自然、歷史的互動中,不斷被再創造,累積、適變、呈現在今天的生產生活中,南音就是其中的典范,尤其是在非遺視野下的高校傳承,泉州師院經過20年探索努力,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南音辦學,是在服務國家特需的基礎上,竭力為中國的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作出積極的努力與探索。”泉州師范學院社科處處長、音樂與舞蹈學院副院長陳恩慧教授表示,南音辦學20年以來,培養了300余名南音本碩畢業生“反哺社會”,在學校、樂團等從事南音教學與推廣,遍及海內外10多個國家和地區,教授的南音學生達20多萬人,拓展了傳統南音從“民間”到“民間”的傳承路徑,建構起“南音文化傳承新生態”。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研討會也吸引了不少學者、學子參會,上海音樂學院音樂人類學碩士研究生黃心瀅到場作了《閩南地方語境中的橫抱“老”琵琶》發言,她認為南音傳承保護要在尊重南音音樂本體的基礎上,加大對南音館閣表演實踐的支持,并將其納入學校音樂教育或美育鑒賞中;除此之外,可將南音作為公共場合的背景音樂廣泛使用,使聽者沉浸其中。
南音,發源于福建泉州,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樂種之一,它隨閩南人的足跡傳播至海內外,是聯結國家之間友誼的橋梁與華人精神的紐帶。泉州師范學院2003年首次將南音引入高校專業設置,在海內外首創音樂學(南音方向)本科專業;2011年獲批服務國家特殊需求藝術碩士專業學位點,開創了從一個“樂種”到一個“音樂專業”的辦學歷史,在中國音樂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泉州晚報記者陳智勇)
責任編輯:唐秀敏
- 全國孤獨癥兒童教育學術研討會在泉州召開2023-10-27
- 泉州師范學院舉辦第二屆“以球會友 共謀發展”校友籃球賽2023-07-12
- 紀念汪辜會談30周年學術研討會舉辦2023-05-15
- 廈大舉辦“中國式現代化與華僑華人”學術研討會2023-03-13
- “泉州與世界海洋文明”學術研討會舉行2022-12-27
- 紀念鄭成功收復臺灣36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廈舉辦2022-06-24
- 2019閩南文化暨閩臺科舉學術研討會在泉州召開2019-12-09
- 第二十八屆臺灣民情學術研討會在廣東韶關舉行2019-12-05
- 做足“融”字 全國黨媒視聽融合發展學術研討會在重慶召開2019-10-30
- 泉州十中更名掛牌為泉州師范學院附屬中學2019-06-25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見惠安?鄉賢有為 | 陳榮春:拳拳愛國心 殷2023-11-2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