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閩南新聞>泉州新聞
      分享


      福見惠安?鄉賢有為 | 張曉坤:生物醫學領域的創新先鋒

      張曉坤教授 東南網記者 林杰 攝

      東南網12月21日報道(本網記者 黃雨昕 通訊員 陳秋紅/文 陳培源 李奇/視頻)作為從福建走出去的惠安鄉賢,張曉坤教授不馳于空想,一步一個腳印,成為受眾多同行、學生敬仰的生物醫學領域專家。廈門大學藥學院創院院長、廈門大學原生物醫學研究院院長、藤濟醫藥(廈門)創始人、教育部“長江學者”講座教授……這些都是他為人熟知的標簽。“醫學無國界,可醫學家有國界。”2006年,在美國發展了20余載,已經取得眾多研究成果的張曉坤毅然回國,無論在國外獲得多大的成就,他都希望用自己所學的技術為祖國和家鄉人民服務。

      福見惠安?鄉賢有為 | 張曉坤:生物醫學領域的創新先鋒

      張曉坤教授參觀母校荷山中學校史館 東南網記者 林杰 攝

      傳承醫者血脈 點亮求學之路

      1963年,張曉坤出生于惠安縣東嶺鎮,爺爺經營著鎮上的一家藥店,父母也都在藥店里幫忙打理。在那個還沒有多少人意識到讀書重要性的年代,張曉坤的長輩們就已經十分支持孩子們的學習,他們常說:“讀書是走出農村最好的途徑。”

      回憶起家庭對他職業生涯的影響,張曉坤告訴記者,由于祖輩經營著鎮上的藥店,閑暇時光里,他們總會向他傳授一些簡單的醫學小知識,讓他從小就對醫學和藥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醫學夢也就在張曉坤的心里種下了一顆小小的“種子”。

      1968年,5歲的張曉坤就讀于東嶺鎮厝斗小學(現東嶺中心小學),從小學開始,他的學習成績便名列前茅,已經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1975年考入了惠安縣荷山中學就讀高中。“母校的老師們水平都很高,也都十分敬業,在那個年代真的稱得上是教育學家,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諄諄教誨,我才能更好地激發自己的潛力。”時隔近50年,張曉坤對當年荷山中學的老師們仍然印象深刻并心懷感激。

      1978年,張曉坤以學校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廈門大學生物系,也就是從這時候真正意義上開啟了和生物醫學的緣分,走進了科研生涯。據張曉坤回憶,當時他選擇生物學是因為對這個領域充滿好奇,同時被廈門大學的學術氛圍所吸引。在那里,他遇到了眾多優秀的教授,其中,廈門大學原校長汪德耀教授是國內數一數二的細胞生物學家、教育家,在學習上給了張曉坤很大的幫助,也鼓勵著張曉坤堅定自己選擇的道路。在廈大求學的經歷,張曉坤的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為他后來的科研之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福見惠安?鄉賢有為 | 張曉坤:生物醫學領域的創新先鋒

      青年張曉坤在實驗室 受訪者 供圖

      深耕醫學行業 堅守科研本心

      從廈門大學畢業之后,張曉坤留校任教兩年,之后獲得了前往美國深造的機會。1984年,他遠赴美國Vermont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并于1989年成功獲得博士學位。1992年在美國獨立組建實驗室,曾任美國加州圣地亞哥SBP醫學研究所正教授。在這里,張曉坤不僅在核受體靶點藥物研發領域取得了突破,還成功發表了近200篇SCI論文,并獲得了多項國際發明專利。

      1999年,張曉坤與團隊成功轉化開發了世界上首個針對核受體RXR靶點的抗癌專利藥物Targretin®,同年該藥物在美國獲批上市,被《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及藥物界同行認為是從1993—2001年9年間國際上22個被FDA批準的最有創新性突破的靶點藥物之一,也是國際上第一批靶點藥物之一。“Targretin®的成功讓我們看到了實驗室成果實現產業轉化的可能,這在當時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張曉坤說。

      在張曉坤心中,科研成果轉化為產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認為,科研工作的最終目的是造福社會,因此將科研成果產業化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步驟。

      福見惠安?鄉賢有為 | 張曉坤:生物醫學領域的創新先鋒

      2006年,張曉坤教授與198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伯特·胡貝爾在美國實驗室討論交流。受訪者 供圖

      張曉坤的科研成果也在國際上廣受贊譽,不僅在《自然》《科學》等頂尖期刊上發表,還成功獲得了多項國際專利。他認為,科研成果的國際認可不僅是對個人努力的肯定,也是中國科學家在全球科研領域中地位提升的體現。

      張曉坤在美國的學術生涯中,也面臨著文化和環境的挑戰。在美國學習和工作的經驗,讓他切身感受到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工作的重要性,在國外的經歷使他更加理解全球化的科學研究和教育的重要性,這也成為他回國后推動學術交流和合作的動力。

      福見惠安?鄉賢有為 | 張曉坤:生物醫學領域的創新先鋒

      2006年,張曉坤教授(前排左一)參加廈門大學生物醫學院創建簽約儀式。

      回國報效桑梓 醉心教育事業

      2006年,張曉坤回國牽頭創辦了廈門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并在2010年擔任廈門大學藥學院首任院長。這一決定源于對母校的感恩和對中國醫藥教育的期望,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將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帶回國內,為祖國的醫學教育和科研貢獻力量。

      “從中學到大學,我都是在僑校接受教育。荷山中學校主劉玉水先生和廈門大學校主陳嘉庚先生那種舍己為人、不計回報的奉獻精神深深感染了一代代學子,我對家鄉、對祖國有著無法割舍的情感,所以,我要回來!”張曉坤堅定地說道。

      2016年12月,張曉坤團隊自主研發的原創抗癌新藥成功獲得美國FDA的臨床試驗許可批件,2022年更有兩款具有全球知識產權的原創藥物分別獲得美國與中國藥監局批準進入臨床試驗,其中對沒有任何臨床治療方案的晚期腫瘤病人的抗癌新藥在美國的臨床試驗中展現出良好的效果。這是一款新藥針對重大臨床需求,從新靶點發現、機理解析、分子結構設計等核心技術問題,一步步都是國內團隊完成的,是真正意義上的自主研發抗癌新藥,這也是張曉坤一直所追求的自主創新成果的最好體現。

      福見惠安?鄉賢有為 | 張曉坤:生物醫學領域的創新先鋒

      張曉坤教授受邀作學術報告 受訪者供圖

      談及未來,張曉坤對年輕學者有著殷切的希望,他希望年輕一輩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不斷追求新知,敢于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并勇于面對科研過程中的挑戰。他相信,通過培養有創新精神和國際視野的年輕學者,中國的生物醫學研究將能夠取得更大的突破。

      受到家鄉華僑精神的感染,張曉坤對于教育也同樣保持熱忱。他一直認為,教育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基石,教書育人是對未來科研工作者最好的投資。在教學方面,他倡導結合學術理論與實際應用,“科研工作不應僅僅停留在理論探討層面,更應注重實踐應用和產業轉化。”他也鼓勵學生們將學到的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并通過創新思維推動科學技術的發展。

      陳曉惠是廈門大學藥學院張曉坤課題組博士后,從2015年開始便跟隨導師張曉坤進行學術研究。在她的眼里,張教授是個十足的“細節控”,“在科研視角上,張老師幫我們宏觀把握整體課題的進展,在細節方面他也毫不松懈,反而更加重視、關注細節。”陳曉惠說,整個研究過程有張老師的把關,會覺得十分安心。

      福見惠安?鄉賢有為 | 張曉坤:生物醫學領域的創新先鋒

      張曉坤教授在實驗室與學生交流 東南網記者 林杰 攝

      雖然事業十分忙碌,但張曉坤也時常抽出時間回到家鄉惠安參加調研交流,包括到母校荷山中學與廣大學子共敘情誼,傳遞廣大校友對母校真摯的情懷和校友們艱苦創業、團結拼搏的奮斗精神。

      當得知惠安當前也在發力包括生物制藥在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時,張曉坤表示有機會將把科研創新成果應用服務于家鄉的醫學事業發展。同時,他也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家鄉青年學子選擇大醫學專業,為家鄉的醫學事業共同出力。

      福見惠安?鄉賢有為 | 張曉坤:生物醫學領域的創新先鋒

      采訪組與張曉坤教授合影

      人物名片

      張曉坤,惠安縣東嶺人,2006年牽頭創辦廈門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并任首任院長,2010年至2022任廈門大學藥學院首任院長,國家高層次特聘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講座教授。張曉坤教授長期致力于創新科研成果產業化的研發工作,在核受體創新型靶點藥物研發領域處于國際領先地位, 其原創性的科研成果發表在《自然》《科學》和《細胞》等國際核心期刊上,共發表了近200篇SCI論文。其自主創新科研成果獲批十多項國際發明專利,在美國曾榮獲多種榮譽包括“原始創新獎”等。2012年獲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中國僑界貢獻獎”,2018年獲福建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責任編輯:趙睿

      相關閱讀
      關鍵詞: 生物醫學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晝夜溫差10℃!福州清明天氣指南來了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亚洲AV成人片无码网站| 亚洲va在线va天堂va不卡下载| 亚洲综合网站色欲色欲| 亚洲小说区图片区|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fc2| 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 亚洲国产视频网站| 亚洲av最新在线网址| 亚洲自偷自偷图片|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 精品亚洲视频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未满十八|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9966|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嚕嚕亚洲av| 亚洲成色www久久网站夜月| 情人伊人久久综合亚洲|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尤码不卡AV麻豆| 亚洲精品国精品久久99热一|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好看的亚洲黄色经典| 久久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小说| 亚洲成人激情在线| 亚洲福利电影一区二区?| 亚洲三级视频在线| 亚洲色精品VR一区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AV在线播放|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片搜| 午夜亚洲乱码伦小说区69堂|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久久|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址|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麻|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你懂的|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蜜臀 |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