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從市文旅局獲悉,近日央視走進泉州拍攝《非遺里的中國年》,泉州(李堯寶)刻紙入鏡。節目將在春節期間播發,屆時海內外觀眾將領略泉州非遺獨特的魅力,一起品味非遺里的中國年。
福建三項非遺入選節目
上個月26日至31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港澳臺中心《非遺里的中國年》節目組來閩拍攝。福建省遴選推薦了佾(yì)舞、泉州刻紙、嵐臺傳統燈籠三個非遺代表性項目參與拍攝,以展示、展演、訪談等形式,突出閩地春節濃濃年味,展現福建非遺魅力,促進福建與港澳臺民心相通和文化認同。
《非遺里的中國年》以非遺為載體講好中國故事,將高光打向民族非遺傳承中的“事與人”,賦予文化傳承鮮活的生命力,充分展現非遺傳承過程的生動細節,帶領觀眾感受不同非遺技藝誕生地的風土人情,讓更多觀眾看到非遺精湛技藝背后多彩的民族文化。此次節目通過港澳臺視角,多維度呈現福建非遺的歷史底蘊、創新成果、民間智慧、東方美學。節目將于春節期間在“看臺海”微信公眾號、“大灣區之聲”微信公眾號、央視頻、微博、抖音、頭條等平臺同步播發。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黃麗鳳向節目組展示了泉州(李堯寶)刻紙技藝。泉州刻紙是一種流行于泉州市的傳統民間藝術,相傳始于唐代而盛于宋代。最早刻制的是傳統民間紅箋、福符,家家戶戶將刻紙貼在門楣或春聯上端,迎風飄展,以增節日喜氣。也有一些刻紙用于節慶物品裝飾,后來更多的是與泉州花燈相結合,成為花燈藝術重要的造型手段。近代,泉州刻紙運用更為廣泛,如陶瓷器、刺繡等。泉州刻紙以精細秀麗,線條流暢,富有濃厚的中華民族風格、閩南風韻而著稱,內容大多表現吉祥、喜慶、祥和的花鳥走獸、人物博古等。著名藝人李堯寶經過長期艱苦摸索,在繼承中國傳統工藝基礎上,大膽創新,對泉州刻紙藝術發展有較大影響,他的作品造型優美、工整、清新、鮮明,深得群眾喜愛,多次被選送出國展覽。泉州(李堯寶)刻紙是國家級非遺項目。
泉州保護非遺成效顯著
近年來,泉州通過對非遺的活態保護、活態傳承、活化利用,推動非遺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得非遺“傳”起來、“活”起來、“美”起來,讓泉州非遺深入百姓尋常生活,進一步傳播泉州非遺內涵,打響泉州非遺大市的品牌。
目前,泉州擁有世界級非遺6項、國家級非遺36項、省級非遺128項、市級非遺262項、縣級非遺729項,是全國唯一擁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三大類非遺項目(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實踐名冊)的城市,共有各級非遺項目保護單位388個。全市擁有國家級非遺傳承人36人、省級128人、市級472人、縣級傳承人1121人,形成了家族傳承、師徒傳承、學校教育傳承等傳承模式。(泉州晚報融媒體記者 王金植)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安平田園夢想城鄉文旅項目有序推進 打造泉州2024-01-0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