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我們書記截留了村民的補償款。”“真的假的?書記他不像是這種人呀!等下開會就真相大白了。”“這個失實檢舉控告澄清會是做什么的?”“后面還架起了攝像頭,這是動真格的啊?”近日,泉港區南埔鎮天竺村會議室里開了一場特殊的會議。很快,村民們的疑惑得到了解答,而困擾該村黨支部書記陳文金多日的問題也終于得到了解決。
“經核查,陳文金書記截留海地征用款45萬元不予發放信訪問題與事實不符。鑒于信訪問題單一、核查事實清楚,經研究,現予以澄清。”當著會議現場村民代表、老協會會員和部分群眾的面,并在基層小微權力監督群里進行現場直播,南埔鎮紀委書記陳彬陽用鏗鏘有力的話語告訴人們,這是一起不實舉報。
這是泉州市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臺運行的一幕。2022年9月,泉州市紀委監委上線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臺,該平臺以“微信群+小程序+管理后臺”為監督模式,覆蓋全市2546個村(居)的6100多個微信群,入群人數超170萬人。經過一年多的運行,初步呈現“管住微權力、遏制微腐敗”的良好態勢。2023年5月起,該平臺在全省推廣運用,近1000萬人入群參與,成為小微權力監督和基層治理的重要抓手。
“指尖監督”效能釋放
群眾獲得感更強了
“以前村務公開,都是貼在村部的公開欄里,很多在外工作、經商的人,都不會特地跑回去看,村里做了什么事、錢花到哪里都不清楚。現在無論在哪里,只需群里點一點,就可以看到所有村務,有疑問還可以在小程序留言或直接在群里說,非常方便。”在泉州市區工作的安溪縣城廂鎮經兜村村民孫先生表示。
不僅是經兜村,如今全市所有村(社區)每月都將黨務、村務、財務、“三資”、工程項目等內容推送到本村的微信群和小程序中,群眾可以隨時隨地監督查看。同時,廣泛運用事前公示、微信群直播等方式,將群眾特別關注的村集體“三資”管理、工程招投標、宅基地審批等權力運行全程“曬”在群眾手中。
“70……75……75一次……75兩次……75三次,成交!”隨著主持人手中的木錘落下,新鋪社區狀元閣店面二期競標一例標的競價成功。去年5月16日上午9點,豐澤區華大街道新鋪狀元閣店面二期公開招租競標會準時開始,競標現場同步在新鋪社區小微權力監督微信群直播和豐澤區其他小微權力監督群轉發。
線上,短短半個小時的直播,共吸引了490多人觀看,收到群眾互動留言100多條,點贊量7193。線下,50多平方米的新鋪社區會議室熱鬧非凡,在區紀委監委干部、街道掛點領導、街道紀工委監察組、新鋪社區“兩委”、事務監督理事會成員及部分居民代表的見證下,40多名競標者踴躍競標。“溢價2倍以上!太贊了,社區的集體資產又壯大了!”居民張先生激動地說道。
構建“群眾有事群里說、有訴求鎮村辦、有舉報紀委來處置”的互動監督模式,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群眾的質疑少了,信任和贊譽增多了。
“社區‘兩委’一開始對推廣運用小微權力監督平臺內心是有抵觸和擔憂的,覺得這項工作增加了社區干部的工作負擔,也可能影響和制約社區‘三資’管理、財務開支等方面事務。”鯉城區海濱街道筍浯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鄭福春說,現在通過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臺主動公開社區的重要事務,黨員、居民群眾足不出戶、通過“指尖”即可便捷地了解和監督居務,既消除群眾對社區干部的誤解,獲取了群眾的信任,又減少了因為信息不對稱引起的信訪舉報。群眾心里敞亮了,社區干部工作起來也更加順暢坦然,對平臺的認同感進一步提升了。
村民監督權得到保障,許多海外鄉親也通過小微權力監督微信群“零距離”關心家鄉事。據不完全統計,已有17個國家的僑胞6300多人和全國各地鄉賢10.2萬多人加入微信群。通過了解給家鄉捐的錢怎么使用,感受到中國式基層民主和紀檢監督實效,增強對祖國和家鄉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急難愁盼及時跟進
干群互動更密切了
群眾期盼處就是監督的發力點。為充分發揮微信監督群作用,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鼓勵和引導群眾通過語音、文字、隨手拍等方式在群里發聲音、說訴求。
2023年4月,德化縣蓋德鎮蓋德村群眾郭某某在該村小微權力監督微信群反映,2018年因興德小區建設需要,鎮政府征收的一個地塊未全部利用,于是周邊群眾便在這里搭蓋雞舍鴨舍用來圈養雞鴨,這樣既不美觀整潔,又造成環境和空氣污染。
蓋德鎮紀委監察組在收到郭某某提出的訴求后督促蓋德村要壓緊壓實工作責任,采取有效措施,盡快解決該問題訴求。蓋德村紀檢委員李清奇和其他村“兩委”干部多次進村入戶征求周邊群眾意見,并做通周邊圈養雞鴨群眾的思想工作,取得他們的理解與支持。去年7月中旬,蓋德村在廣泛征集周邊群眾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召開村“兩委”會議和村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將該地塊硬化建成臨時停車場的提議;8月中旬,蓋德村村委會組織施工隊對該地塊進行硬化并劃出車輛停車線。蓋德村群眾紛紛表示這是便民利民措施,得到了廣泛好評。
在市級監管平臺“后端”,像這樣的訴求,從接收到移交,從辦結到反饋,監督平臺全程記錄,可查詢、可追蹤、可溯源。
“老人打牌打到很晚,影響周邊村民休息”“鎮垃圾中轉站后側排水溝堵塞,希望清理”……面對這些非主責主業的訴求,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分析研判群眾反映強烈的共性問題背后的責任部門、責任人員,精準監督,推動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在一線解決。
去年,臺風“杜蘇芮”在泉州登陸后,給洛江區帶來嚴重的風雨影響,羅溪鎮出現嚴重洪澇災害,造成許多群眾房屋、車輛受災。羅溪鎮紀委監察組在小微權力監督群里發現,群眾對災后保險理賠的訴求非常強烈,但對相關信息的知曉率并不高。關注到這一情況后,羅溪鎮紀委監察組立即開展核查,尋找對策。
經進一步核實,出現該問題的原因在于保險理賠種類不一,由不同部門負責,每個部門只把各自負責的理賠信息發在鎮村干部通知群里。隨后,羅溪鎮紀委監察組主動與黨委政府匯報溝通,監督推動編寫了《臺風災后保險理賠指引》,讓群眾能夠依照這份“指引”,全面自查申報,最大限度減少個人損失。整理好該份指引之后,該鎮紀委監察組迅速組織各村主干在小微權力監督群里進行發布,群眾也在該份指引的幫助下,及時申領了保險理賠。
群眾利益無小事。有訴求,村干部就要跟進辦理,村級辦理不了,就層層上報提級辦,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立足監督的再監督,分層分級督促推動相關職能部門妥善解決,將矛盾化解在基層。截至目前,鎮村干部及時跟進辦理、推動解決群眾訴求10萬多個。
基層治理得到強化
監督質效更好了
“平臺提供了廣泛的信息來源,我們能從群眾的吐槽牢騷、長期未解決的訴求中,查找背后是否存在不作為慢作為、懶政怠政和‘微腐敗’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監督。”正如晉江一位紀檢監察干部所說,通過數字賦能,有效解決基層紀委“事多人少”、腳力不足難題,提升靶向監督實效。
2023年5月,永春縣東關鎮溪南村村民匿名來電反映溪南村村部店面長期被溪南村村民陳某斯用來存放鋁合金材料,但溪南村在小微權力監督微信群公布的收入明細中從未見過相關租金收入。鎮紀委監察組在收到相關舉報后通過對問題線索進行初步研判,于2023年6月組成核查組對有關問題進行初步核實,通過對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臺公示公開內容進行查閱和開展紀檢干部訪民情走訪行動,初步了解溪南村存在違規處置村集體資產情況。
經查,發現溪南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陳某新在村集體資產管理中存在不正確履職的問題。在發現村集體資產被人占用后不及時收回資產和資金,并且該情況未如實向鎮經管站報備,在2023年村集體資產清查中未如實上報該問題,資產清查存在不扎實的情況。2023年6月,鎮紀委監察組對溪南村陳某新違紀問題進行立案查處,并于2023年12月對陳某新進行黨內警告處分。
“有了小微權力監督平臺,現在村里工程建設規范多了,咱們老百姓也放心多了。”惠安螺陽鎮金山村村民開心地說。此前,金山村群眾在小微權力監督微信群反映:“金山村梧塘自然村道路存在嚴重偷工減料!”接到該問題反映后,惠安縣紀委監委立即組織人員進行核實,發現該村道部分路段厚度未達標準。作為時任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莊某某履職不到位,受到責令檢查處理。
針對農村工程建設違規易發多發問題,惠安縣紀委監委一方面常態化跟蹤推進村級工程事前公示、招投標群直播等“線上亮曬”,另一方面聯合縣農業農村局等部門制定《惠安縣村級小微工程項目建設管理辦法》進行“線下規范”,雙向發力有效推動解決村級工程監督這一難題。(泉州晚報融媒體記者 許雅玲 通訊員 鄭志宏 佘子藝)
一年多來,廣大黨員干部在微信群里亮明身份、回應訴求,切實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全市紀檢監察干部運用“大數據+腳底板”工作法,走訪民情、挖掘線索,發現并查處作風和微腐敗問題76起128人。權力運行得到有效監督,群眾對村干部也更加信任,全市反映村干部的信訪件同比下降37.29%。
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深化運用、完善拓展基層小微權力監督平臺,從平臺“愛用、好用、管用”三個方面下功夫,在“盯作風、盯責任、盯紀律”三個重點出成效,統籌發揮好“群眾、村干部、職能部門、紀檢監察干部、平臺運營方”五類群體的職責作用,進一步聚焦主責主業,打造數字賦能基層監督、促進基層治理的泉州樣板,以更具實用性系統和更加智能化手段做強基層監督,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安平田園夢想城鄉文旅項目有序推進 打造泉州2024-01-0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