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到推進商旅文體健融合發展,提升項目體驗性、互動性,推出多種類型特色旅游產品,鼓勵新業態發展,支持“+旅游”融合業態發展。
作為現代經濟重要組成部分,文旅產業的融合性、創新性和帶動性不言而喻,對于拉動內需、促進就業、推動產業升級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近兩年來,泉州文旅火爆出圈、吸睛引流,從政策支持、產品研發、活動策劃到推廣營銷,多管齊下,繁榮發展。今年以來,圍繞春節、元宵、端午、七夕等重要節點,泉州精心策劃了超過1600場特色文旅主題活動,全力聚人氣、造氛圍、引流量,城市文旅消費“熱辣滾燙”,展現新動向,釋放新動力。
夜市經濟
光影與美食交織 點亮泉州之夜
來泉州放松一“夏”,夜市體驗,盡顯城市魅力。泉州各大夜市為廣大居民和游客提供了更高品質的夜生活體驗,再現“光明之城”的繁華夜市。
8月9日,“蟳埔有花·海上夜市”在七夕之夜開幕,吸引了眾多年輕游客以愛之名前往打卡,美食、音樂、娛樂……泉州的夜市成為夏日里一抹浪漫的風景。不僅如此,豐澤區夜經濟頻頻“上新”,七大夜市讓游客們流連忘返。8月1日至4日,真友本市·放松市場藝術生活節在真武廟影視文化產業園舉行,年輕人朋友圈熱議不斷。藝術展覽、新零售市場、文化演出……一場融合了世遺文化和閩南建筑文化的藝術節,令市民和游客們在夜幕下共享自得的悠然時光。藝術市集以“新零售市場”為概念,吸引了80家獨立品牌參與,打造了一個集社交、創意、藝術、品牌為一體的復合式藝術節。“我們希望通過策劃不同形式、多元化的活動,倡導青年新的生活方式。藝術生活節邀請的80家品牌主理人有一半來自外地,通過借鑒外地相關經驗以及他們自帶的流量,助力泉州豐澤文旅發展。”活動策展人吳勁誼說。
東海泰禾海絲蟳風夜市以海絲文化、泉州元素為主題,打造了眾多燈光造景,聚集120多家小吃攤位和特色商鋪。游客可以盡情品嘗泉州的閩南風味小吃,如面線糊、四果湯、沙茶面等,感受獨特的泉州飲食文化,也可在晉江大橋、“泉州之眼”摩天輪等特色夜景中打卡拍照。不遠處的東區野灘夜市憑借餐飲、飲品、燒烤、歌舞演出、兒童樂園、攝影等攤位,迅速在網絡上走紅,成為游客們拍照打卡的熱門夜市。李阿婆在東海泰禾海絲蟳風夜市賣土筍凍和蚵仔煎已有兩年,她感慨道:“年輕人特別喜歡夜市,夏天人流量大,這讓夜市更有活力,生意也更好。”
事實上,如今的泉州,各地“夜”業態豐富多彩。鯉城區出臺商圈政策,支持發展夜娛夜游夜宴等夜間消費模式。夜晚漫步在西街,你能聽到西街閣樓上悠揚的南音,看到穿著唐裝的茶藝人。煙火西街,正在以獨特的方式,成為泉州古城歷史與現代活力融合的典范。晉江五店市全年提供夜間游覽服務,90%的商家延長營業時間,集聚了藝術館、書店、文創、咖啡甜品店、深夜食堂、民宿、酒吧等多元業態,打造“一店一特色”“一店一經濟”的夜間文旅新體驗,成為品質生活和旅游的理想之地。
明星演藝
星光閃耀 “演藝長紅”帶動“文旅長紅”
“為一人赴一城”“一場演唱會帶火一座城”……近年來,泉州已成為海內外大型演唱會的重要一站。今年,鄧紫棋和張學友在泉州市區和晉江舉辦了多場演唱會,場場爆滿,吸引了10余萬觀眾體驗音樂盛宴。周傳雄“念念不忘”巡回演唱會率先登場,泉州今年還將舉辦眾多演唱會,為火熱的文旅經濟再添一把火。“近年來,我市過夜游客比重不斷上升,大型演唱會引流功不可沒。”市文旅局局長呂秀家表示,“演藝+旅游”已經成為文旅融合的新模式,為世遺泉州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2023年,泉州共舉辦了15場大型演唱會,吸引了近25萬觀眾,其中超過60%為外地粉絲,他們從全國各地趕赴泉州。泉州市文旅局還推出“憑演唱會門票優惠逛景區”等活動,讓游客在享受演唱會的同時,體驗世遺文化,進一步助推了泉州文旅經濟的繁榮。
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表示,通過豐富文化演出供給、推動商旅文體健多元融合,不僅能深化文旅產業內涵,還能有效拓展其外延,形成更完善的產業鏈條。泉州還致力于“演藝長紅”帶動“文旅長紅”。演藝項目作為互動性、沉浸感較強的文化產品,在促進文旅融合發展、提升城市品牌形象等方面發揮出越來越大的作用,成為各大城市爭相布局的領域。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大中型旅游演藝項目演出場次同比增長26.37%。
“去泉州,聽演唱會,去泉州,看大戲。”為抓住文旅經濟繁榮、“演藝+”火爆“出圈”的有利時機,泉州將推出大型精品演藝項目《戲劇古厝》。“不辜負每一位熱愛泉州的市民游客”,是泉州推出《戲劇古厝》演藝項目的初心與愿景,通過高品質演藝作品激發文旅集聚力,做好項目周邊商業業態運營,提升市民游客體驗感,力爭“一部戲帶火一座城”。
換裝體驗
古韻新潮 開啟流量模式
自2023年年初明星趙麗穎頭戴簪花圍的“蟳埔女”造型登上雜志以來,蟳埔村吸引了眾多明星和網紅。周雨彤、陳意涵、江映蓉等藝人,央視記者王冰冰,還有毛曉彤、舒暢、陳都靈等女明星的“簪花”造型也紛紛沖上熱搜。泉州文旅可謂搭上了換裝體驗快車道。
如今,換裝體驗已成為泉州文旅的一道亮麗風景線,不少游客將簪花視為到泉州度假游玩的必選項,拍照打卡蔚然成風。“無簪花,不泉州。”來自三亞的大學生小叮當告訴記者,這個暑假她和同學慕名來到泉州,體驗了一整天的簪花換裝。“簪花代表著祥和、幸福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鮮艷的花朵搭配好妝容與服飾,非常漂亮。這里的價格也很實惠,只要四十元,如果選擇旅拍,泉州的海也非常出片。”她說。
春節期間,“蟳埔女”抖音話題點擊量達12.5億次,簪花姑娘們成為新的流量密碼,這種用美麗妝造承載文化傳播的流量模式,也正在跑通“流量變現”路徑。從當初蟳埔村里兩三家簪花圍店到如今全村都是簪花圍商家。數據顯示,春節期間,以簪花聞名的蟳埔村接待游客36.1萬人次,同比增長600%,旅游收入超過7000萬元。此外,西街片區目前也有200多家簪花和漢服店。
在世遺之城泉州,除了簪花圍,還有惠安惠女服飾、梧林娘惹裝、畬族服飾等傳統服飾體驗項目。在崇武古城,這里的惠女服飾體驗深受游客青睞,來自湄洲島的陳女士同為漁女,念起了惠女服飾的歌謠:“封建頭,民主肚,節約衣,浪費褲。”百年僑村梧林傳統村落這座泉州晉江的新晉網紅打卡地以東南亞風情著名,頭上繞起發髻,戴一朵小花,上裝薄紗材質,簡約素雅的包裙,游客們紛紛扮起異域風情的“小娘惹”。
文創產品
多元創新 好吃好玩可帶走
“因為一份禮,愛上一座城。”泉州的文創產品也成為游客留住旅行記憶的重要方式。
“一買就買好多。除了吃喝玩樂逛,將泉州的文創產品帶回家是游古城不可缺少的儀式感。”不久前,來自上海的姜女士滿載而歸,她身穿印有泉州logo的上衣,手拿閩南蒲扇,行李箱里還有冰箱貼等各類文創產品。姜女士希望通過這些文創產品將泉州的旅游記憶帶回家。
泉州立足于豐富的歷史文化,開發出一系列獨具特色的文創產品,吸引了眾多游客。不論是傳統工藝品還是富有現代設計感的紀念品,這些文創產品都展現了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蘊,也成為旅游體驗的重要部分。
在西街游客服務中心,游客們不僅能登上“西街最美天臺”,還能在這里挑選各式文創產品,如永春香、安溪茶、滴水獸、德化白瓷擺件等。二樓的甜品店也別出心裁,將泉州元素融入蛋糕設計,如簪花兔造型蛋糕、東西塔主題冰激凌等,吸引了許多游客駐足品嘗。
在泉州中心市區文化宮對面的福加好禮文創產品店,閩南蒲扇、石敢當等獨特的文創產品頗受游客歡迎。主理人“大魚同學”致力于通過文創產品傳遞泉州文化,設計出諸如蟳埔娃娃IP、《一片紫云:開元寺繪本》等系列作品,贏得了不少游客的喜愛。
近年來,泉州的文創產業快速發展。不少像“大魚同學”這樣的文創人,將世遺泉州的文化故事融入文創作品中。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泉州古城有160多個民間文創團隊創業,為文旅產業注入新鮮血液。“文創產品銷售量激增,這兩年,像泉州府、魚里風物、樂城之旅、西街游客中心等文創企業的銷售量每年春節都在翻倍增長。”市文旅局資源開發科工作人員介紹,“這為文創行業帶來了更多發展機遇。”(泉州晚報融媒體記者 魏婧琳)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泉州文旅“泉有禮·宋元韻”文創品牌發布2024-08-05
- 影視IP賦能:泉州文旅的“出圈”密碼2024-08-01
- 泉州:文旅流量激活文創“一池春水”2024-03-19
- 泉州文旅有了年輕“代言人”“泉小文”推薦官發布2024-02-07
- 非遺快閃跨省推介 助力泉州文旅火爆“出圈”2024-01-29
- 搜索指數居全省首位 來泉游客比增至少兩倍2021-07-29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我國首顆藝術衛星創作子項目在泉州展出2024-08-2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