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閩南新聞>泉州新聞
      分享

      【開欄語】

      歷史發(fā)其源,文化鑄其魂。歷史文化遺產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協(xié)調機構,建立文化遺產保護督察制度,推動文化遺產系統(tǒng)性保護和統(tǒng)一監(jiān)管。

      海絲泉州,全面推進歷史文化遺產整體性保護、系統(tǒng)性傳承、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千年文脈賡續(xù)綿延。這座歷史文化深厚名城,在深入實施文化傳承保護工作中,展現(xiàn)了一個個鮮明生動的保護和活化案例,成為文化保護傳承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即日起,閩南網推出《文化傳承探訪行》策劃報道,走進歷史文化遺跡及古城、古街、古巷等文化名片,聚焦各地文化活態(tài)傳承利用,文化遺產保護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生動實踐。

      閩南網9月4日訊(閩南網記者 肖曉錦 通訊員 郭曉兵)嘗一嘗閩南特色小吃、看一看漁家角力非遺項目、探一探別具一格的惠女獨特風情……穿行在泉州惠安崇武古城,厚重的歷史底蘊和濃郁的海洋文化氣息,讓每一個走進這座古城的人,無不感嘆她的深厚與醇香。

      “一城三山半面海,五門四街十八巷”,歷經600多年天風海浪洗禮的崇武古城,內有人文底蘊,外有碧海銀灘,是我國沿海僅存的一座保存完整的戍邊石頭城。

      文化傳承探訪行①丨惠安崇武古城保護活化利用 奏響文化傳承新樂章

      崇武古城 (張定河 攝)

      近年來,惠安縣啟動崇武古城保護活化利用工程項目,堅持以“保護為先、文化為魂、以人為本”為理念,致力通過修繕傳統(tǒng)建筑、改造道路、整治管網、活化文旅業(yè)態(tài)、講好古城故事等方式激發(fā)古城活力。

      2023年10月,崇武古城活化利用項目入選住建部《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示范案例(第二輯)》。隨著一系列創(chuàng)新之舉如火如荼地推進,崇武古城正在“活起來”“火起來”,這里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一步一景、一人一物都變得“會說話”。

      改善環(huán)境 古城居民找到幸福感

      走進古城水關門,“水關關不住,萬里春光如水漾”的感覺豁然開朗。

      “崇武古城內有蓮西村、潮樂村、靖江村、海門村4個村,常住居民3500多人。城內聚居著當年抗倭軍隊的后裔,因此幾千人口就有98個姓氏,被稱為‘崇武百家姓’。”走在古城巷子里,崇武鎮(zhèn)潮樂村村民張躍陽對古城的歷史如數家珍。

      60歲的張躍陽,見證著古城的點滴變化。多年的村干部工作經歷也讓他對古城的發(fā)展了然于心。“誰最懂古城?毫無疑問,是這些原住居民。”

      文化傳承探訪行①丨惠安崇武古城保護活化利用 奏響文化傳承新樂章

      水關旅游服務中心

      文化傳承探訪行①丨惠安崇武古城保護活化利用 奏響文化傳承新樂章

      漁家角力

      古城要發(fā)展,如何既能吸引外來游客,也能留住原住居民?2022年,惠安縣成立崇武古城保護活化利用工程項目指揮部,以《崇武古城保護與發(fā)展規(guī)劃》為主藍圖,探索構建具有地方特色的“1+N”規(guī)劃體系,確保古城保護規(guī)劃一脈相承,科學指導崇武古城保護活化利用工作。

      惠安市政公司相關負責人劉建龍表示,在古城保護與活化利用過程中,以主要街道為載體和先行區(qū),堅持保護與活化并重,同時完善古城內公共服務設施和市政配套,改善居住環(huán)境,推動居民回流,重塑古城活力,并鼓勵原住居民繼續(xù)生活在古城中,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培訓居民從事文旅相關行業(yè)。

      “崇武古城的改變,給村民們帶來很多實實在在的好處。”潮樂村黨委書記占婉紅表示,通過古城的修繕保護與活化利用,不僅村民的居住條件得到改善,還讓不少村民在家門口找到新工作。

      講解員、導游、店老板……如今,在崇武古城內及周邊,常常能見到村民忙碌的身影。從古城的守護者、傳承者,到古城文化的傳播者,崇武古城的原住民們不斷適應著身份的轉變,并尋求自我價值,用生動的話語向游客講述著古城的過往歲月,張躍陽也是其中一員。“現(xiàn)在我不僅是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漁家角力的傳承人,同時也是古城講解員。”張躍陽說。

      和張躍陽一樣在古城內工作的,還有村民張婧。2021年,張婧回到古城內,開了一家創(chuàng)意美食店,常與來自五湖四海、天南地北的游客打成一片,“我希望他們把屬于崇武古城的美好記憶帶回去,這就夠了。”張婧笑著說。

      古厝新生 “保與用”良性循環(huán)

      古城外,海風依舊。

      古城內,崇武古城的保護活化利用如火如荼,大大小小的街巷發(fā)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一些展現(xiàn)崇武文化底蘊的傳統(tǒng)建筑、歷史建筑得以修繕,水、電、路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經營業(yè)態(tài)進駐古城。

      據了解,在修繕傳統(tǒng)建筑過程中,房屋修繕團隊運用出磚入石、水洗石、夯土墻、泥塑等閩南傳統(tǒng)民居營造工藝進行修復,再現(xiàn)“古早味”。修繕后的傳統(tǒng)建筑,如同一位位重煥光彩的歷史講述者,以其嶄新卻又沉淀著歲月的姿態(tài),向游客娓娓道來活化利用后的卓著成效。

      潮樂村黨委書記占婉紅介紹道,“我們現(xiàn)在所在的水關旅游服務中心,就是完成修繕的古厝,游客在這里,不僅能夠休憩品茗,還能更加了解崇武、發(fā)現(xiàn)崇武的文化故事。”

      文化傳承探訪行①丨惠安崇武古城保護活化利用 奏響文化傳承新樂章

      修繕傳統(tǒng)建筑 (汪洪波 攝)

      文化傳承探訪行①丨惠安崇武古城保護活化利用 奏響文化傳承新樂章

      修繕后的古厝,如今是華服文創(chuàng)館(惠安縣委宣傳部供圖)

      古厝活化利用后,新入駐的業(yè)態(tài)猶如靈動的音符,為古老的建筑注入新的活力。水關旅游服務中心對面,一棟同樣完成修繕的小院,坐落著一家華服文創(chuàng)館。唐制的齊胸襦裙,宋制的三裥裙,明制的馬面裙……小院雖然不大,但是衣架上卻擺放著琳瑯滿目的漢服款式。

      2019年,“惠聚仙”華服文創(chuàng)館的老板張美玲抵不過內心對家鄉(xiāng)、對惠女服飾的熱愛,毅然辭去在外當老師的工作,回到崇武創(chuàng)業(yè),成為崇武古城內首位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的大學生。

      張美玲介紹,她的華服文創(chuàng)館以租售漢服和惠女服飾為主,還有出售自己手工制作的簪花、飾品等,并為前來體驗的顧客做妝造。“崇武古城建于明代,穿著明制的漢服在古城墻上拍照,十分應景,也能宣傳古城。”

      這些年來,張美玲堅持做一些宣傳家鄉(xiāng)的公益活動,想讓更多人關注古城,來到古城。“崇武古城的活化利用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需要年輕一代參與進來,作為崇武古城水關首位創(chuàng)業(yè)青年,我想盡自己的力量,把家鄉(xiāng)打造得更好,讓崇武古城這張地域名片更加出彩。”張美玲說。

      “活”出精彩 引來游人如織

      隨著崇武古城知名度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游客慕名而來。

      對此,朝樂咖啡的老板蔣建東深有體會。“前段時間,有一位游客從潮州騎行8個小時過來,忍不住感嘆還有這樣一個地方。”蔣建東表示,很多游客回去以后,會在社交平臺上分享,又能給古城帶來一波流量。

      “古城很有文化底蘊,這里的人們也很熱情,我覺得沒有白來。”巷子里,從云南來泉州旅游的馬女士正在拍照打卡。馬女士表示,這次來泉州旅游,她做足攻略,特地留出一天時間到崇武古城。“這里不僅能看城看海,還能見人見物見生活。”

      “我來過很多次崇武古城,感覺古城的變化越來越大。”趁著暑假尾聲,李先生帶著家人從福州來崇武古城游玩,順便品嘗崇武的特色美食。

      文化傳承探訪行①丨惠安崇武古城保護活化利用 奏響文化傳承新樂章

      越來越多的新業(yè)態(tài)入駐崇武古城

      文化傳承探訪行①丨惠安崇武古城保護活化利用 奏響文化傳承新樂章

      古城內設置了眾多打卡點

      近者悅,遠者來。亮點紛呈的文化活動,熱鬧非凡的文創(chuàng)集市,被改造成咖啡館、民俗、非遺展館的古建筑,不僅讓崇武文化“活起來”,更讓崇武古城 “火起來”,展現(xiàn)出古城文旅業(yè)態(tài)的豐富多彩,實現(xiàn)了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相得益彰。

      人氣有了,文化活了,古城的改造保護與活化利用仍要持續(xù)推進。水關門內,鄰近城墻旁的5米寬馬道和外側排水暗溝正在緊鑼密鼓地施工中,解決城墻與鄰近范圍排水需求的同時,也為游客提供休閑愜意的觀光道。

      “古城改造保護與活化利用過程中,涉及方面眾多,但工程實施工序必然從隱蔽的管網建設為先。”惠安市政公司相關負責人劉建龍表示,目前從西門到水關再到南門的路段,管網建設一期范圍內的各種綜合管網已埋設完畢,正在進行大范圍的路面鋪裝施工,預計在今年九月底前全部完成,國慶期間就可滿足游客的觀光和體驗需求。

      活化利用 古韻新風相輝映

      在崇武這座活著的石頭城內,對文物保護、文化創(chuàng)新、文旅發(fā)展的探索永不停歇。

      除了在完成修繕的古厝中植入新業(yè)態(tài),完成古城街巷石板路試驗段的管網落地,實現(xiàn)雨污分流,不斷提升居民群眾獲得感外,崇武古城還不斷加大文物保護、考古發(fā)掘、非遺保護、文史研究等工作力度,深入挖掘崇武古城歷史文化的豐富內涵;邀請規(guī)劃團隊優(yōu)化完善崇武古城旅游組團和主次游線規(guī)劃設計,努力打造全域旅游精品線路,持續(xù)推進崇武古城保護與修繕相關工作,按照藍圖穩(wěn)扎穩(wěn)打地干,做到歷久彌新、歷久彌真,確保經得起歷史檢驗。

      崇武古城,仿佛一個充滿生命力的舞臺,向天南海北的游客展現(xiàn)屬于她的精彩紛呈。這里的居民以歲月沉淀的故事訴說著生活的溫度;傳統(tǒng)建筑用一磚一瓦、一梁一柱低吟著歷史的滄桑;新業(yè)態(tài)以創(chuàng)新的活力和獨特的魅力高唱著時代的旋律;而游客們則帶著憧憬與感悟,在這里留下一段段交織著贊嘆與思索的話語。

      文化傳承探訪行①丨惠安崇武古城保護活化利用 奏響文化傳承新樂章

      崇武半島 (汪洪波 攝)

      據悉,接下來,古城的改造保護與活化利用將突出重點,以點帶線,以線帶面,結合前期古城墻沿線的拆遷工作,以水關片區(qū)為重點,選取南城角、城隍廟、武功大夫第等主要節(jié)點和南門街、西門街、櫓行巷、軍營巷等主要街道作為啟動區(qū)進行景觀風貌和配套設施改造工作,先行先試,逐步推動古城的保護活化利用工作。

      在古城中,每一個元素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說話”,講述屬于自己的古城保護活化利用故事,共同奏響一曲穿越時空、融合古今的動人樂章。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晝夜溫差10℃!福州清明天氣指南來了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lián)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亚洲精品国产字幕久久不卡| 国产精一品亚洲二区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色婷婷久久99精品|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第一页| 亚洲av无码有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网站999久久久综合| 亚洲综合久久一本伊伊区|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 ass亚洲**毛茸茸pics| 亚洲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国产经精品香蕉网| 亚洲精品国产专区91在线| 亚洲欧洲春色校园另类小说|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app|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三区| 亚洲一区在线视频观看| 最新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影院| 亚洲综合色丁香婷婷六月图片| 亚洲制服丝袜中文字幕|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软件|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9999久久久久无码|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语音 |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 久久国产亚洲电影天堂| 亚洲综合久久综合激情久久|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无码网站| 久久亚洲熟女cc98cm| 亚洲精品在线电影|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忘忧草18 |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丝袜制服一区|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中文字幕|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日久生情|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网站| MM1313亚洲精品无码久久| 国产综合精品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