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融媒體記者謝曦 通訊員林家振)75年彈指一揮間,泉州農業農村走過了不平凡的發展歷程。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的土地改革,農業生產方式發生巨大變化,到改革開放后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標志的農村生產經營方式的變革,農村經濟踏上快速發展的軌道。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上下持續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有效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供給,大力提升農民生活水平,“三農”工作成效顯著。2023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74.20億元,比1949年增長20.98倍,年均增長4.3%。
南安水頭鎮樸一村通過建立“指揮部+國有企業+村集體”模式,整合流轉沿線零散“巴掌地”,推動農田增量、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融媒體記者陳小陽 攝)
75年間,農業生產提質增效,糧食安全根基牢固。1949年,泉州糧食產量為41.8萬噸,1998年達到119.39萬噸的歷史最高水平。2000年以后,糧食生產由數量增長向質量提升轉變,糧食畝產由1949年的118.74公斤/畝提高到2023年的388.59公斤/畝,畝產提高2.27倍。2023年,全市糧食產量達到51.12萬噸,連續七年實現增產增收,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改革開放之前,泉州農村果蔬種植以自給自足為主,1985年開始實施“菜籃子工程”,蔬菜品種日趨豐富。2023年,全市蔬菜產量112.11萬噸,比1980年增長6.19倍;園林水果產量17.96萬噸,比1980年增長4.34倍。改革開放以來,泉州畜牧產品產量、品質大幅度提升,海水養殖取得長足發展。2023年,全市豬牛羊肉總產量12.96萬噸,比1980年增長2.05倍;禽蛋產量8.98萬噸,比1980年增長14.10倍;水產品產量110.13萬噸,是1949年的39.32倍。
75年間,農村建設宜居宜業,基礎設施日臻完善。2023年,農村社會經濟基本情況調查涉及的2202個村中,99.8%的村主要道路路面為瀝青或水泥,79.5%的村通公共交通,80.4%的村通5G網絡,72.5%的村擁有電子商務配送站點。2023年,全市鄉道通車里程6155公里;村道通車里程9878公里,比2006年增加5320公里。
泉州區域特色農產品享譽海內外,形成了糧食、茶葉、水果、蔬菜、畜禽、食用菌、水產、花卉盆景園藝等八大特色農業。2023年,八大特色農業產值占全市農林牧漁總產值的比重達94.2%。
75年間,農民生活富裕富足,生活水平顯著提升。2023年,泉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96元,是1985年的72.5倍,年均增長11.9%。全市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縮小,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從1978年的4.32減少到2023年的2.05。2023年,全市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7.8%,比2001年下降5.0個百分點。居住條件全面改善,2023年末泉州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為80.9平方米。
2018年,泉州城鄉居民醫療保障制度并軌,標志著全市城鄉之間社會保障制度全面統一。2023年末,全市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達604.11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達375.68萬人。
責任編輯:唐秀敏
- (臺海觀瀾)兩岸鄉村融合發展 福建三明先行先試2024-09-09
- 2024年“同心杯”兩岸青年鄉村振興研修營在福建三明開幕2024-08-15
- 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堅持不懈深化兩岸農業交流合作2024-07-24
- 出征!福建1000多名青年學子奔赴西部和鄉村 在基層釋放“青春能量”2024-07-21
- 和美鄉村 從理性防騙開始2024-07-19
- 兩岸青年福建三明共建鄉創實踐基地2024-03-22
-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福建三明積極打造兩岸鄉村融合發展第一家園2024-01-05
- 漳州開具首張農業農村領域限制從業罰單2023-09-20
- 福州守護“綠量”留鄉愁 41處古樹微公園打造鄉村新地標2023-08-21
- “鄉”遇榕圖 聽如何讓鄉村綻放不同的花2023-08-18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孩子“學習困難”能治?泉州這個門診每周接診2024-10-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