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保護修復,讓環境更美,民眾幸福感更強。昨日,自然資源部發布《2024年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典型案例》,10個典型案例獲推廣。其中《福建省泉州市晉江海洋生態保護修復案例》成功入選,系福建省唯一。
該案例項目位于泉州灣海域,此前由于互花米草入侵,導致生物多樣性降低、硬質護岸生態服務功能減弱。針對這些問題,晉江啟動泉州灣“藍色海灣”綜合整治,清理互花米草335.07公頃,營造紅樹林194.13公頃,海岸生態化改造6.2公里,形成了由海向陸“濱海濕地—生態海堤—防護林”為一體的生態安全格局。生態、生產、生活“三生”空間協同、相融共生,讓百姓在綠水青山、碧海銀灘中共享生態之美,擦亮了泉州灣濱海生態廊道“金名片”,形成了“堤固岸穩、浪靜風息”的生態減災“新堡壘”。
據晉江市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改造項目有效治理外來物種入侵的生態災害,形成生態緩沖帶格局,增強了海岸帶防災減災能力。互花米草治理模式在第一次全國互花米草防治工作會上推廣,寫入福建省互花米草除治攻堅行動技術手冊和指南。
據悉,基于自然解決方案,改造恢復了濱海濕地生態系統,修復后新種植紅樹林平均蓋度超70%,紅樹林群落長勢良好,平均成活率達82%。潮間帶總生物量為修復前的2.4倍,鳥類數量為修復前的2.3倍,鳥類多樣性指數由1.6提高到2.1。修復后監測到鳥類達203種,其中國家二級以上保護鳥類32種。被譽為“鳥類活化石”的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鳥類白鶴亞成鳥首次到訪修復區,修復區域已成為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重要通道和珍稀瀕危鳥類“加油站”,呈現出“植被繁茂、魚鳥翔集”的濱海城市新畫卷。
文旅融合、人海和諧。據介紹,修復后,泉州灣已成為晉江生態地標,到此休閑旅游、觀鳥、研學人數總量為修復前的20倍。通過藍色海灣綜合整治,晉江流域入海口生態獲得全面提升,獲評第十一屆母親河獎等多個獎項。
構建多方參與、產業興旺的海洋經濟新格局。晉江市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修復形成的濕地景觀將有效提升區域海水、空氣質量,推進特色鳥類研學科普與觀鳥休閑產業市場化,有效發揮紅樹林碳匯效應,有利于未來碳匯交易市場的發展,促進生態產業發展。(泉州晚報融媒體記者陳云青 黃文珍 魏曉芳)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漳州(東山灣、詔安灣)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通過省級驗收2024-10-25
- 福建4個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獲中央財政補助2021-05-07
- 中央財政支持15項工程 濱海新城海岸帶保護修復工程入選2020-09-07
- 21世紀海上合作委員會聚焦“海洋生態保護與防災減災”開展研討2020-09-03
- 連江和馬祖直播開展海洋生態保護凈灘活動2020-06-28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創新發展“晉江經驗” 泉州敢拼愛拼善拼2024-11-0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