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國臺辦新聞發布會現場,新聞發言人介紹了泉州歡度春節以及元宵佳節的相關情況。從豐富多彩的非遺文化展示,到極具特色的民俗祈福活動,泉州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獨特魅力,為本地市民和游客帶來了一場文化盛宴。
舞龍表演 (柏峰 攝)
多彩非遺為兩岸“年味”增添儀式感
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朱鳳蓮介紹,蛇年春節是第一個“非遺版”春節,豐富多彩的非遺項目讓今年兩岸的年味多了很多儀式感。泉州市以“世遺中國年”為主題,開展“閩臺兩東石 共數一宮燈”、“筆墨凝香 情暖海峽”迎春送福等非遺文化活動。
蛇年春節,泉州的非遺文化活動極為豐富。泉州各縣市區舉辦的“金蛇獻瑞·刺桐‘宋’福”非遺游園會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火鼎公婆、五祖拳、拍胸舞等100多項民俗展示亮相古城地標、世界遺產點和人氣景區,讓市民游客“零距離”感受非遺的藝術魅力。正月初六晚,在泉州府文廟前廣場,一場主題為“穿越宋元奇妙游”的時尚秀驚艷開場,融合“世遺、非遺、時尚、秀場”四大元素,以南琶為舞臺造型,生動展現南音、南戲、南建筑、南拳、南派工藝、南風俗等非遺技藝之美和匠心之美。
元宵節當天,在泉州天后宮舉辦的“乞龜”點睛儀式上,不少外地游客趕來摸“米龜”,祈愿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幸福安康。(王柏峰 攝)
豐富民俗文化活動情牽兩岸民眾
發布會上還介紹了元宵節當天泉州天后宮舉辦的第19屆泉·澎“乞龜”祈福民俗文化活動,兩岸鄉親一起為重達5.88萬斤的“大米龜”點睛。
“乞龜”民俗文化活動是泉州和澎湖兩地極具特色的傳統,每年春節和元宵節期間,泉州和澎湖的天后宮都會聯合舉辦這一祈福活動。活動結束后,泉州天后宮將拿出部分“平安米”分發給社會福利院、困難群眾、孤寡老人等群體,其他“平安米”則由市民信眾認捐認領。“米龜”由泉澎兩地制“龜”師傅聯手打造,用1萬多袋“平安米”制作而成。
另悉,每年農歷正月廿九,豐澤區蟳埔社區都會舉辦蟳埔媽祖“天香巡境”民俗活動,今年泉臺兩地媽祖宮廟信眾將會齊聚蟳埔。巡境民俗活動由許多個方陣隊伍共同組成,彩旗開路,鑼鼓隊緊跟其后,腰鼓隊、舞龍隊、傘鼓隊、斗笠舞隊等隊伍將依次穿梭于社區,所到之處喜慶非凡。當天,社區居民上至80歲老嫗、下至3歲幼童,都會戴上鮮花制成的簪花圍,穿上定做的最美新衣,匯聚成一片流動的花海……(泉州晚報融媒體記者 龔翠玲)
責任編輯:唐秀敏
- 免費游泉州、線上送年貨…… 十個暖心禮包邀您留泉過大年2023-01-03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超200場公益講解 服務近萬來泉游客2025-02-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