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市民、游客在泉州古城中山路觀看“抬頭遇見鯉”國潮快閃街頭文化展演。(融媒體記者張九強 攝)
清明時節,游客紛至沓來,賞世遺芳華、聽千年笙簫、赴春花之約、尋閩南饗宴,文旅市場“春意盎然”,消費潛力持續釋放。據第三方測算,清明假期全市累計接待游客比增42%,接待過夜游客比增42.2%;八大重點景區接待游客61.43萬人次,比增56.7%,古城西街、晉江五店市、石獅洛伽寺等景區增幅均超100%;泉金“小三通”單日客流比增近40%,兩岸同胞“雙向奔赴”熱度持續攀升。
“沉浸式” 探索打卡古城
以世遺游、文化游為主核心,帶動全域旅游火爆,央視《樂在旅途(第三季)》泉州站熱力開播,明星嚴屹寬拍攝的非遺大片引爆古城打卡熱,騎樓奇妙夜、狀元巡游、天臺音樂會等活動持續刷屏,吸引大量市民、游客“沉浸式”探索打卡古城。22個世遺點接待游客36.01萬人次,其中開元寺、府文廟、天后宮分別接待12.26萬人次、2.75萬人次和1.65萬人次,比增87.5%、137.1%和63.8%。
全域文化遺產游持續火爆,古城西街接待游客24.61萬人次,比增108.2%;豐澤蟳埔民俗文化村接待8.55萬人次,比增13.6%;洛江洛陽橋及古街片區接待12.15萬人次,比增8.8%;石獅洛伽寺接待3.39萬人次,比增233.7%;晉江五店市接待5.61萬人次,比增105.5%;梧林傳統村落接待2.52萬人次,比增44.2%;永春五里古街接待1.89萬人次,比增44.2%。
“非遺+研學” 成親子游新寵
泉州創新升級“世遺+非遺+時尚”的沉浸式生活,讓非遺元素成為文旅消費亮點爆點。“上城士非遺巡游空間泉州站”在威遠樓別致呈現,成為新的現象級文化地標;安溪“周末戲相逢”項目讓高甲戲、南音等非遺走進“尋常百姓家”;德化陶瓷、永春香、惠安石雕等傳統工藝引領“非遺+研學”模式,成為親子游新寵。
博物館人潮如織,泉州市博物館推出“金枝玉葉——館藏金漆彩繪木雕文物展”,泉州市非遺館推出“手工香片制作體驗”等活動。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泉州市非遺館分別接待游客1.33萬人次、1.10萬人次。
“以花為媒” 鄉村旅游火了
以花為媒,我市重磅推出鄉野探秘之旅、浪漫海濱之旅、民俗文化之旅、踏青研學之旅等4個主題12條春游線路,發布賞花攻略、追花“地圖”。洛江虹山鄉的油菜花、晉江英林鎮的櫻花、安溪鳳山的黃花風鈴木、永春北溪文苑的桃花、德化美湖鎮的紫云英等競相綻放,游人絡繹不絕,成為新的網紅打卡地。登山踏青熱潮涌動,清源山、石牛山等景區接待量同比增長均超100%。
首部微短劇《和你的桃花源》央視熱播,十里桃源·卿園、北溪文苑等泉州元素亮相央視,帶動鄉村旅游,接待游客同比增長81.5%,助推“春日經濟”持續繁榮。
來泉“尋味” 成假日新風尚
泉州以“一縣一桌菜”為龍頭美食IP,讓閩南滋味香飄山海。節前“宋元美食香約海絲”活動攜閩派佳肴亮相北京,引發全國媒體聚焦。八寶葫蘆雞、牛肉羹等古早味登陸央視《中國美食大會》,用“閩南地道好味”詮釋煙火生活,強勢“破圈”。熱播劇《雁回時》帶火姜母鴨、永春醋等泉州特色美食元素。清明假期,市區多家老字號姜母鴨、土筍凍店鋪前排起長隊,“為了美食來泉州”、循著“泉州美食地圖”品嘗地道閩南味成為假日新風尚。
(泉州晚報融媒體記者 王金植 通訊員 曾世彬)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泉州市領導調研春節文旅市場和服務配套工作2025-02-08
- 春節假期 同安區文旅市場迎來“高光時刻”2025-02-05
- 五大變化看2024年漳州文旅市場煥新出圈2024-12-31
- 臺商區文旅市場活力綻放 國慶假期累計接待游客97.88萬人次2024-10-11
- 國慶假期廈門文旅市場持續“圈粉”2024-10-08
- 中秋假期廈門文旅市場熱力十足 特色體驗不斷呈現2024-09-18
- 多項數據創新高 暑期泉州文旅市場持續火熱2024-09-02
- “五一”假期福州文旅市場火爆 拉動消費22億元2024-05-07
- “五一”廈門文旅市場多點開花2024-05-06
- 漳州春節假日文旅市場火熱 333.81萬人次2024-02-20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泉州海關查獲涉瀕危野生動物獅牙制品2025-04-0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