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環境,事關企業發展、產業提質、經濟增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要堅持致力于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提供更多機會的方針政策。
作為民營經濟強市的泉州,以“一號改革工程”為引領,以系統性構建“泉心泉意”營商服務品牌為目標,開啟了持續三年的營商環境進階之路:從智能政務“動口可辦”到“泉心泉意”舉措常態化推進,從“局長走流程”一線破題到五大品牌全周期護航,泉州以數字化轉型、精準化服務、體系化創新,全力為企業營造一流營商環境。
連續三年蟬聯全省營商環境標桿城市,15項指標躋身全省標桿,74.4%事項實現提質增效、平均提升幅度達23.3%……一系列具象化的指標,驗證了泉州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顯著成色,也是泉州民營經濟蓬勃發展動能的最佳注腳。
更智能 數字政務服務迭代至“動口可辦”
今年以來,AI大模型DeepSeek的橫空出世,推動各行各業加速向智能化、數字化變革,其中也包括政務服務。打造數字政務助手、接入DeepSeek引擎、智能終端覆蓋至鄉村一級……泉州在智慧政務方面的探索與應用不斷深入,智能化、便捷度也持續提升,致力于為企業群眾提供7×24小時不打烊的智能政務服務,讓“家門口辦事,一句話搞定”成為現實。
今年1月,豐澤區在全省首創政務服務“智慧小屋”語音互動自助服務,對24小時自助政務服務區進行升級改造,打造高效、智能、便捷的政務便民服務一體機數字小助手“小豐”,探索無障礙、輕負擔、零接觸、適老化服務體驗。到3月,“小豐”已迭代至2.0版,通過深度融合DeepSeek的先進算法,縮減辦理時間70%以上,辦事咨詢響應效率提升50%,業務辦理成功率趨近100%。市民在辦理不動產證明時,“小豐”2.0版通過自主詢問辦事需求、當場答疑解難等,實現全流程語音互動智慧化辦理,僅需1分鐘左右就可辦成。
在探索“政務服務+人工智能”新模式方面,市行政服務中心管委會推出的政務服務數字人“小泉”,成功入駐鎮村118臺政務服務自助終端,在全省率先實現政務服務數字人進村入戶到人,并入駐微信公眾號“泉州行政服務”,讓智慧政務服務“隨手可得”。此外,在市行政服務中心管委會牽頭下,各縣(市、區)政務服務中心結合當地政務服務優勢、企業和群眾需求,大力推進DeepSeek大模型融入政務服務。目前,各縣(市、區)的智慧政務助手、系統均已上線,為企業和群眾提供秒級響應、全天候、多場景的智慧政務服務。
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是泉州推進政務服務數字化、智能化的初心。早在2023年,鯉城區就在全市率先推行“政府合同監管平臺”,對政府合同實現全流程監管,涵蓋合同起草、審查、簽訂、備案、履行、統計分析、監管預警等各個環節,將“人工送單”轉變為“線上送審”,“人工備案”轉變為“網上備案”,“人工監督”轉變為“信息化監管預警”。同樣是2023年,南安市政務服務中心探索的“數字政務門牌”被國務院辦公廳作為全國政務服務效能提升典型經驗做法在全國范圍內復制推廣,并作為2024年泉州市為民辦實事項目在全市全面推廣政務二維碼與戶籍二維碼“合二為一”的新門牌,打造數字政務服務2.0升級版。
“無證明城市”試點,則是泉州數字政務服務的“集大成者”。以泉州入選福建省“無證明城市”試點城市為契機,市縣兩級出臺一系列“無證明城市”工作方案、業務協同及幫辦代辦實施方案、保留的證明事項清單等,使政務服務從“需要”到“不要”、從“紙質”到“電子”、從“群眾跑”到“部門跑”、從“申請人提供”到“單位自行獲取”。近一年來,泉州“無證明城市”建設工作已取得顯著成效:全面清理“五級十五同”目錄中無法律依據的證明事項,提出保留的證明事項清單1728項,配置電子證照材料共97729項,完成泉州市第一批免提交高頻證明材料清單共70項。
更常態 “泉心泉意”營商舉措持續深化
將企業所急、群眾所盼,轉化為制定營商政策的第一準繩,切實為企業群眾破難點、疏堵點、解痛點。累計11批次、126條“泉心泉意”便民利企舉措,全方位聚焦企業發展、群眾辦事需求,進一步提高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有力踐行了泉州打造“泉心泉意”營商品牌的鄭重承諾。
時間回到2023年3月30日,在首屆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大會上,《泉州市“泉心泉意”服務企業若干舉措(第一批)》發布,推出包括“精簡建筑工程施工許可申報材料”“降低入駐園區企業租金成本”等在內的15條便企利企舉措,切實為企業干事創業“松綁”、為企業發展壯大保駕護航。
這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統籌部署下,市發改委主動跟蹤聚焦企業群眾需求,按季度滾動推出四批50項“泉心泉意”服務企業若干舉措,及時將“政策雨露”精準滴灌。如2023年8月,臺風“杜蘇芮”過境后,市發改委(市營商辦)第一時間推出《泉州市“泉心泉意”服務企業災后重建十四條措施》,通過上線災后重建金融產品專區,加強災后稅費惠享等精準服務,助力受災企業復工復產。政策推出后不久,泉州農商銀行依托泉州市“信易貸”平臺,向福建某信息科技公司發放全市首筆“信易貸”平臺災后重建服務專區貸款150萬元,公司負責人吳先生激動地表示:“僅僅用了3天,就實現從遞交申請材料到完成放款。正值公司災后重建的關鍵時期,這筆貸款真是來得太及時了!”
三年來,“泉心泉意”營商舉措,始終聚焦當前的發展需求與市場呼聲。如去年1月推出的2024年首批便民利企舉措,不僅有服務企業民生的天然氣價格優惠、發放一次性穩就業獎補、補助招工引才勞務合作等舉措,更有平價商店保供穩價、提供春節“五免游古城”服務等聚焦春節、元宵“兩節”的創新舉措,為泉州文旅市場繁榮發展提供了直接、有效的助力。而今年1月推出的2025年首批便民利企舉措,則在服務企業方面進一步深化:試行中心市區產業用地先租后讓模式,確保真正做實業的企業能夠拿到土地,促進優質企業留駐本土發展;通過福建泉州、廣東潮州、江西景德鎮三地法院共建跨域訴訟聯動機制,推動知識產權訴訟服務標準化、流程化和統一化,不斷提升知識產權權利人的獲得感;推行市場監管領域“證照同銷”,市場監管部門通過“一地(口)受理,內部流轉”,為經營主體提供便捷的退出服務等。
回顧一系列“泉心泉意”便民利企舉措,更能感受到泉州優化營商環境的恒心與決心。每一批次的政策、舉措,并非孤立存在的一時之策,更是系統推進、層層遞進的政策體系,始終錨定的是護航企業健康發展、便利群眾辦事需求、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這幾個“錨點”。延續三年的政策借力,不僅為企業群眾提供常態化、深層次、多維度的營商舉措守護,也彰顯了泉州真正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項長期任務來持續推進。
更貼心 企業需求“第一時間”靠前服務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企業發展的最大信心與最大底氣。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持續變化的發展需求,泉州始終走在前、做在先,第一時間解決企業面對的困難與挑戰,用一流營商環境為企業、產業營造優異的發展環境。
去年12月,以“營在當下·創在石獅”為主題的2024年泉州“營商環境進園區”石獅專場活動在石獅高新區舉辦,旨在依托園區載體,搭建政企溝通橋梁,進一步貼近企業、近距離服務企業,更深層次激發釋放市場主體活力。現場,泉州市委網信辦、泉州市發改委、石獅市發改局等部門為企業帶來超長期國債“兩新”項目申報、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和數字化、涉企網絡侵權信息舉報流程、企業信用修復一件事、小微融資對接機制等工作的政策解讀。與會企業家紛紛表示,本次活動內容豐富、專業性強,可謂送來了一場“及時雨”,讓大家了解不少政策措施,并掌握相關申報流程,后續將積極用好政策,實現企業自身發展。
靠前服務,已成常態。鯉城區首創招商項目“幫代辦”窗口,將政策咨詢、材料準備指導、項目審批、證照辦理等各個環節集于一窗,對新落地招商項目、納稅五十強企業以及潛在招商對象,由幫代辦團隊的工作人員通過“全全12號”專線提供前期咨詢指導,全程跟蹤服務,確保項目在各個審批階段快速推進,有效減少企業的時間成本和精力投入。
德化縣通過組建專門的知識產權審判團隊,對涉陶瓷知識產權案件開通“快立、快審、快執”“綠色通道”,在全省首推“一小時”訴前證據保全機制,建立涵蓋立案、調解、審判、執行的快速反應機制。
同樣將服務企業貫徹始終的還有各相關部門。例如,去年以來泉州海關將高質量推動AEO認證作為深入推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的工作舉措之一,讓更多優秀企業成為海關AEO認證企業,享受海關改革紅利和國際通關便利。在泉州海關的全程服務下,去年4月,泉州市漢威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成為泉州關區首家通過海關AEO認證的“專精特新”企業,福建拉雅戶外用品有限公司也順利通過海關AEO認證,成為泉州關區首家以“集團+”模式通過認證的企業。在項目審批領域,泉州還常態化開展“局長走流程”、“輕騎兵”“大篷車”下一線、走基層專項調度活動,一線指導基層政務服務和精準掌握項目建設審批服務“難點”。2024年以來,“局長走流程”共梳理解決問題1026個,壓縮承諾時限467個工作日;“輕騎兵”“大篷車”隊伍深入400余家企業、項目現場,協調解決用地審批、環評、控規、工規證辦理等問題767個。
更全面 五大營商品牌“全周期護航”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這不僅是泉州對企業作出的鄭重承諾,更是三年來持續推進的生動實踐。
2023年,首屆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大會部署了2023年營商環境創新突破八大專項行動,解讀了首批“泉心泉意”服務企業若干舉措、關于促進政商關系親清統一推動優化營商環境的八條措施。一年后的2024年泉州市優化營商環境大會上,《泉州市創新發展“晉江經驗”聚力打造“泉心泉意”品牌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2024—2025年)》正式發布,提出對標國際國內一流標準,用1至2年時間打造營商環境泉州模式,推動我市優化營商環境再上新臺階,保持全省標桿城市,力爭2025年進入全國先進行列。其中,泉州明確,突出體系化構建具有泉州特色的營商環境服務品牌,推出政務“泉速辦”、數字“泉服務”、融資“泉信融”、法治“泉護企”、政策“泉惠企”五大品牌服務。
一年來,泉州各縣(市、區)及各部門圍繞五大營商品牌服務,探索出不少創新做法與典型經驗。
政務“泉速辦”——市、縣兩級政務服務中心將幫辦代辦“專窗”升級為“專區”,服務范圍從工程審批擴展至市場準入、投資建設、社會民生、便民服務全領域,聯合審批部門與市屬五大集團共建政務服務聯盟,形成“1個專區+N部門”協同服務機制。2024年,市、縣兩級政務服務中心共為808個項目提供“幫辦代辦”服務,有效助力我市項目建設提速增效。永春縣在全市首推商品房(一手房)線上稅證聯辦,整合打通稅務與不動產登記系統,納稅人通過閩政通App在永春縣不動產登記服務平臺進行相關業務填報,開發企業錄入采集辦證所需材料,納稅人完成辦證申報后,稅務、不動產登記等部門后臺接收、審核登簿,繕證后郵寄給業主,時間由原來的1個工作日極限壓縮至1小時。
數字“泉服務”——市資源規劃局創新“一碼招商”助力高效招商引資模式,通過掃描“一碼招商”二維碼,就可詳細獲取地塊四至紅線、規劃圖紙、VR實景等信息,建立“碼上發布—碼上推介—碼上找地—碼上督查”管理機制,實現招商資源數字化、客戶挖掘數字化、項目落地數字化。晉江市在全面推行“掌上投標”、不見面遠程開標的基礎上,大力推行綜合評估法項目遠程異地電子評審模式。去年以來,晉江市建設工程項目不見面開標率100%,采用綜合評估法項目跨市遠程評標率80%。
融資“泉信融”——泉州通過“財政+金融”助推制造業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包括建立“市級切塊,縣級細化,快速直達”的轉移支付機制,2024年整合國家、省、市三級專項資金超4億元,支持企業技術改造;運用“再貸款”“技改貸”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去年,全市504個項目列入省級重點技改項目,其中,簽約“技改貸”項目150項,撬動社會資本投資388億元,為企業降低融資成本2.3億元。此外,泉州還積極推動銀行業機構加大企業“續貸”保障,并將其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措施盯緊抓牢,如泉州銀行在全國率先將“無間貸”業務覆蓋至中型企業,有效解決了這些企業在續貸資金籌措上的困難。
法治“泉護企”——市市場監管局出臺《關于推動企業加強海外商標布局的指導意見暨企業辦理商標馬德里國際注冊事務指南》,系統介紹商標馬德里國際注冊常識以及企業商標海外注冊、使用、管理各環節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識,旨在提供商標海外注冊實務“工具書”。該舉措是全省范圍內首個關于企業商標海外布局的指導意見,在全國范圍內也具有率先意義。
政策“泉惠企”——2023年7月,泉州推出“政策找企”平臺,并于去年持續迭代優化至“政策找企”2.0,推動政策標簽化和企業具象化,實現政策兌現“一門受理、限時辦結”、“政策精準匹配,快捷推送”,促進惠企政策應享盡享,精準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1月,泉州市惠企政策線上直達兌現平臺吸引超24萬家企業(含個體工商戶)注冊使用,整合了全市超5400條惠企政策,累計獎補金額超80億元。該舉措去年8月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刊發的《全國優化營商環境情況交流》中被轉發推廣。
營商環境建設是一項系統性、長期性工程,必須持續用力、久久為功。自2023年首次被評為全省營商環境標桿城市以來,泉州已連續三年獲得此榮譽。此外,標桿指標從去年的11個增加到今年的15個,泉州市74.4%的事項較去年實現提升或繼續保持先進水平,平均提升幅度23.3%。這些具象化的指標,揭示著泉州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的不懈發力,在持續提升企業群眾認同感、幸福感、獲得感的同時,也得到省級層面的認可。(泉州晚報融媒體記者 黃偉毅 通訊員 余菁)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晉江部署創建全國營商環境最優縣(市)攻堅行動2025-04-24
- 泉州市政府采購營商環境指標實現全省三連冠2025-04-07
- 資本市場加持民營經濟 晉江迎第53家上市公司2025-03-31
- 民營經濟強市 “泉心泉意”營商服務樹品牌2025-03-26
- 從“定心”到“賦能”,解鎖民營經濟發展密碼2025-03-25
- 營商環境建設 漳州連續三年獲評全省標桿2025-03-24
- “陽光雨露”滋養民營經濟 金融惠企舉措落地落細2025-03-14
- 開年以來 福建強民企“好戲連臺”2025-03-09
- 泉州市出臺服務和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若干措施2025-03-05
- 八項環保惠企措施 激發泉州民營經濟綠色動能2025-03-04
- 最新泉州新聞 頻道推薦
-
2025年晉江市企業創新發展大會召開2025-04-2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