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住別墅,每月收租3萬元……這樣生活優渥,老人該安享晚年了吧?然而,廈門卻有不少家境不錯的老人存在一項特殊癖好——撿垃圾。
是他們的兒女不孝順,還是老人的心理有問題?跟導報記者一起走進這些老人的世界,看看他們的生活,也來聽聽專家的意見——老人家或許是“生病”了,家里的破爛是被病“撿”來的。
住別墅的老太太撿垃圾攢錢
廈門仙岳路某小區,每天早上,一位打扮得體、穿著整齊的七旬阿嬤,都要在一個中年婦女的陪同下,出門撿破爛。
廢品收購站前,幾個拾荒者議論紛紛:“哪有女兒帶著母親出來撿破爛的?”“什么女兒,那是他們家保姆!”收購站老板八卦地說。“什么情況?”“請得起保姆還跟我們搶生意?”狐疑的聲音響成一片……
老阿嬤今年76歲,是龍巖人,兒子在廈門事業有成,將她接來養老。住別墅,坐轎車,本應當好好享清福,可是來廈門后,老太太卻異于常人,迷上了撿垃圾。“她喜歡這么做,我們怎么勸都不聽,還曾有個乞丐當著我的面給了我媽5塊錢,我耳朵都燙了。”為了母親的事,兒子柳先生氣壞了。用他的話說,在自家小區附近,母親算是名人,每天穿著講究,早起就拎上破袋子去翻垃圾桶,到晚上必須要有收獲,否則心情會不好。“媽,你這么做,讓別人怎么看我這個當兒子的,不知道的還以為我虐待你,說我們不孝順!”起初,柳先生嫌棄母親撿破爛,覺得給自己丟臉,和母親爭吵過,兒媳婦也常念叨婆婆的不是。可老阿嬤依然我行我素,還揚言:“以前我不是這么養你們的嗎?家里這么花錢會敗光的,我要攢錢。”
后來,一次偶然的機會,一個朋友建議他們帶老母親去醫院就診,這才發現老人得了阿爾茨海默病,即俗稱的“老年癡呆”。醫生說,老阿嬤的病情程度較輕,僅僅是揚言家庭沒有錢,只能以撿垃圾為生。“確認母親得了這病,我才明白,撿破爛是疾病的癥狀。”柳先生說,此后他不再阻撓母親撿破爛了,偶爾還會把破紙盒子留給母親,為了讓母親開心快樂,有收獲。時間一長,他還雇一個保姆,專門陪著母親出門撿破爛。“只要她開心就好,就像哄孩子那樣,希望她慢慢能好轉。”柳先生無奈地說。
喪偶后的“房叔”廢品往家搬
今年的夏天特別漫長,在蓮坂附近開店的王先生卻痛苦不堪。“房東喜歡撿破爛,收了一堆東西放閣樓里,那臭味熏得我們的生意都不好做了。”
在鳳嶼路上,這家打印店后面的“破爛”堆成了山,各種紙箱、酒瓶子占據了屋子的大半空間。“這邊一排店面都是他的,向我們要一些廢紙我們也會給,沒想到他在這里屯廢品了。”王先生說,為了處理掉這些惱人的東西,3個月前,他還幫房東借三輪車運到廢品收購站處理,沒想到賣了一批,又冒出了一堆……
房東的兒子陳先生在某小學當老師,遇上父親這樣的情況,很無奈地說:“哎呀,很不好意思,就別報道我們家的具體身份了,家里不缺錢,老人就是太節儉了。”陳先生說,自從4年前母親去世后,父親就漸漸變得很“節儉”了:愛從小區里撿東西帶回來,有時是一些瓶瓶罐罐,有時是鄰居扔掉的紙箱皮,還有塑料磨具。家里有請保姆,可父親說撿破爛正是為了抵保姆費。“每個月房租都能收3萬多,撿垃圾圖什么我也不知道。”陳先生把這歸納為“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
租客王先生的遭遇,陳先生也感同身受,“2年前幫他拿東西去賣,以為這下能清楚了。很快又一批破爛撿回去了,人家做生意都不好做了”。
廢品收購站的老板知道后,上門說“干脆把你們家店面便宜點租給我做收購站”,房東不知道為什么又不愿意了,“不知道他怎么想,現在我們天天幫他賣破爛,還得出面給租客賠不是。”陳先生郁悶地說。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