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風肆虐過后,集美變“丑”了,卻也讓人覺得更“美”了——在街頭,揮汗如雨的官兵、環衛工人和志愿者,在狼藉中“搶”出一片通暢和整潔;在村莊和居民區,男女老幼自覺行動、清潔家園,用最美的微笑互相致意;在企業和學校,職員和師生自發組織起來,為盡快恢復生產、上課貢獻自己的力量……擁有嘉庚精神優良血統的集美區,在災難面前體現出了堅強、自立、友愛的一面,這里可愛的人們,構成了臺風過后最美麗的風景。
灌口東輝村:村干部“頂風”解救受困災民
臺風“莫蘭蒂”過境后,灌口鎮東輝村這個靠山村莊的水、電、通信全部中斷。但是,在災后不到10小時,東輝村通往外部的主干道就被搶通,憑借的是村民們“不等不靠”的毅力和齊心協力的堅持。
“清早還下著大雨,地上滿是樹木和橫七豎八的鐵皮,村兩委調來本村工廠的鏟車,先推開一條通道,把臺風中被割傷、壓傷的群眾送到醫院。”東輝村黨委書記顏寶川說,當晚,東輝村山邊一個巨大的高壓電塔迎風折斷,壓倒了一處房屋,導致三人受困,村干部帶著救援隊員,在風力最大的凌晨3時,硬是頂風冒雨、徒步走到了受困點,救出了腳踝受傷的一名男子。帶隊前往的村主任葉開發當夜差點被狂風“刮”進大水坑里,“還好身旁有人拽住我,叫我趕快蹲下,不然,可能命都沒了。”
讓大家感到“后怕”的不僅是這場驚心動魄的救援,在災前轉移群眾過程中,一些菜農、漁民一開始不肯離開,鎮干部和村干部三番五次上門,確保每一個危險點的人員都徹底轉移。灌口鎮面積大、農村地區廣,此次臺風登陸前共轉移群眾近千人。
雖然還有一些村居尚未通水通電,但大家看“領頭雁”都在沒日沒夜干活,大多數村民也就少了抱怨、立即行動,互幫互助,一起清理樹枝、清掃道路,大多數村莊的道路很快恢復暢通。
榮景花園小區:僅用一天半就恢復生活秩序
昨天,位于集美街道嘉庚路的榮景花園小區已經恢復正常生活秩序,水泥地面看不到一點雜物,摩托車、小汽車停放有序,進出通道通暢。
“臺風過后,樹木被吹斷,滿院子都是被吹落的舊木板以及一些養花種草的瓶瓶罐罐,車子被堵在車庫里出不來。”小區住戶陳明齡告訴記者,看到如此場景,小區業委會主任陳向陽第一時間發起倡議,有人出人,有力出力,大家自己動手潔凈家園。
老陳的號召得到100多戶住戶、四五百名居民的響應。所在岑東社區居委會得知后,也發動社區干部加入清掃隊伍,幫忙聯系清運車輛。在街道掛片干部、社區居委會、業委會的共同努力下,榮景花園小區住戶自發組織起來,有的買來鋸子徒手鋸斷枝,有的負責扶正樹木,有的清掃垃圾,有的拉高壓水槍沖洗樓道……小區住戶齊心協力共建新家園。
記者在小區內四處尋找陳向陽。一位頭發斑白的老人正騎著摩托車從記者身邊經過,老人扯開嗓子用閩南話喊道:“沒空啦,我趕著送受傷的保安去打破傷風。”住戶說,這位老人就是陳向陽。
集美大社:宗親理事會攬下重活累活
百年古樹連根拔起,路邊的行道樹東倒西歪……15日一大早,走出家門的集美大社居民們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就在這時,陳氏宗親理事會的成員們陸續接到了會長陳志強的電話,他號召大家,迅速行動起來,進行災后自救。
理事會成員們叫上自己的親戚朋友,投入到清理行動中。集美街道和潯江社區居委會的工作人員也趕到現場。了解災情后,大家開始開展路面清障工作,一些居民從家中拿來電鋸、砍柴刀等工具。“街坊鄰居只要喊一聲,大家就都出來幫忙了。”理事會常務副會長陳威龍說。
陳氏宗親義務巡邏隊20多名隊員們成為救災隊伍的“主力”,主動攬下重活累活——鋸樹、砍樹、搬運重物。他們在電力人員的指揮下,戴著絕緣手套,幫忙把掉落的電線抬到安全位置。16日,大社的小街小巷全部恢復通行。在忙碌了一天后,理事會的成員們聚集在一起開了“碰頭會”,開始討論第二天的行動方案。17日一早,在宗親理事會的帶領下,不少居民帶著工具來到嘉庚路、龍船路等路段,與街道、居委會工作人員一起清障。陳威龍告訴記者,他們已經通知大家在18日上午8時,在宗祠集合開工,繼續努力恢復家園面貌。
鏈接
喜盈門捐贈百萬 幫助受災群眾
昨天上午,廈門喜盈門建材家居廣場向集美區受災群眾捐贈100萬元用于災后重建。
廈門喜盈門建材家居廣場坐落于集美區僑英街道轄區,在此次臺風災害中自己也受災嚴重。但喜盈門在自救的同時不忘為社會貢獻愛心,拿出100萬元捐給受災群眾。
關注
誠毅志愿者
迅速搶救“折腰”樹木
昨日上午,環杏林灣綠道上出現一大片亮眼的紅色——來自華僑大學、廈門理工學院的120名大學生,其中包括20名女生,身著志愿者馬甲,清理樹枝,扶正樹木,搶救“折腰”樹木。
臺風“莫蘭蒂”警報解除后,包括轄區大學生志愿者在內的集美誠毅志愿者聯盟第一時間開展自救、重建工作。集美區委文明辦發布倡議書,動員誠毅志愿者聯盟旗下大學生、社會義工等志愿者和隊伍,由街道、社區居委會或社工帶領,參與道路清障、垃圾清理、傷員幫扶慰問等志愿服務。
華僑大學
開放食堂接待周邊居民
“莫蘭蒂”帶來的大面積停水停電給居民生活造成極大不便,吃飯都成了問題。華僑大學主動開放學生食堂,接待周邊小區和杏林灣營運中心、軟件園三期的居民、職工用餐。華僑大學校長辦公室、黨委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李庭志介紹說,從15日中午開始,就有不少附近居民前來學生食堂用餐,學校熱情接待;同時,校園內的公共設施和空間也向居民開放,截至16日,接待了3000多名居民用餐。住在濱水小區的陳艷君在微信朋友圈給華大點贊,她說:“感謝華大食堂了,不然我們一家六口人就要餓肚子了。”
責任編輯:周冬
- 廈門杏林東路慘烈車禍事故原因:女司機操作不當釀慘劇2017-04-10
- 廈門男子多次將共享單車整容成私家車 2017-04-10
- 工廠樓下發現尸體 保安:事發時沒有聽到聲響2017-04-10
- 揭秘廈門“蜘蛛人”:在垂直立面上工作幾個月2017-04-10
- 投放泛濫 廈門究竟需要多少共享單車?2017-04-10
- 快遞“隱私面單”叫好不叫座 廈目前僅兩家企業2017-04-09
- 廈門產機器人有“臺灣腦” 腦文創植入人工智能2017-04-09
- 廈門一秒入夏 天氣燥熱羊駝換“輕裝”2017-04-09
- 廈門一學生被刀刺頭部身亡 兩嫌犯已歸案均為未成年2017-04-08
- 女子吃藥后海邊昏睡不醒 所幸被法醫救回一命2017-04-08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男子多次將共享單車整容成私家車 2017-04-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