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干”“利厚”“烏贏夾來著”……這些詞,你看懂了嗎?如果告訴你,這是閩南話的翻譯,估計還有人一時半會想不明白:“這真是閩南話嗎?”
前日,市民薛先生路過中山路某品牌服裝店,發現墻上滿是這類牽強附會的閩南話詞語,這在他眼中顯得“不倫不類”。
讀者:這翻譯易引起誤讀
薛先生對閩南文化頗有研究。前日,他在中山路的某品牌服裝店里,發現扶手電梯一側的墻上,有五顏六色的標語,仔細一看,每處標語都有大小兩行字,大字是閩南話翻譯,小字則是對應的現代漢語含義。
本來,這種閩南話文字化的現象,目的是讓更多人能以一種方便的形式記憶閩南語音,可在薛先生眼中,這堵墻上的標語似乎不是那么回事。“感覺是亂標的,不夠規范。”薛先生告訴記者,“比如,‘對不起’應該是‘歹勢’,而不是‘派系’”。薛先生認為,這樣的標注容易讓不懂閩南話的外地人誤讀。
專家:若標上注音會更好
記者來到薛先生所說的服裝店,只見滿墻的閩南話詞語沿著扶手電梯一側的墻體分布。說這些標語是翻譯,更準確地說應該是閩南話音譯,但即便是音譯,發音方面還是有巨大偏差,比如“美女”發音標為“迷人”,“好茶”發音標為“厚碟”。
這家服裝店的閩南話標語,究竟有沒有“錯”?民俗專家、閩南話第一批標準音學員壽永慶認為,這是閩南話文字化、變通化的顯現,出發點是好的,但翻譯過程中需要謹慎對待。
“如果能加上注音,就會好很多。”壽永慶告訴記者,這屬于文創產業范疇,但是做文創,必須有文化底蘊來支撐,“好的翻譯,要考量翻譯學的幾個基本要素,對本土方言的歷史演變要有一定常識。漢字的特點是象、形、聲、意,我們在對閩南話進行所謂的‘文創’時,更應珍惜和善待。”
觀點:做文創要把握好度
這些年,廈門一直致力于保護并傳承閩南話,而與此相關的文創產品也與日俱增,期間也出現了一些不好的現象。“現代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有些人號稱是在重振閩南話,其實是對傳統文化的作踐。”壽永慶介紹,幾年前,網絡上有一組“閩南十二神獸”圖紅極一時,以閩南語音譯為創作藍本,繪制了十二只異獸。“其中,‘畫虎蘭’‘肖渣貘’‘靠妖’等,在閩南話里屬于比較粗鄙的詞語,并不適合作為流行元素來創作,這會讓后人笑我們沒文化。”
“顛覆留給商業,把勿忘初心留給傳統。”壽永慶說,基于傳統的文創沒有錯,但要把握好度,“很多創作者想做出一種普通話詞義和閩南話詞義之間的反差,以達到輕喜效果,這必須謹慎,因為一不小心就會‘幽默不成變輕浮’”。
責任編輯:鄭梅欽
- 看完這些大學四級神翻譯 有點心疼閱卷老師了…2016-12-19
- 沒文化真可怕:瀘州工地圍墻現“核心價值觀”神翻譯2016-11-07
- 老外旅居廈門和集美朋友稱兄道弟 會秀閩南話2016-09-11
- 閩南話水平等級測試明年開考 30歲以上可報名2016-08-21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男子多次將共享單車整容成私家車 2017-04-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